爷爷奶奶的村庄


“每次看到镜头里的爷爷奶奶,我都觉得鼻子发酸。感觉有一种不仅仅是亲情的联系,好像是把他们生命中不可回溯的瞬间记录下来了。他们养育了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己是他们的作品,但在这些素材里,他们又成了我在这个世界留存的一部分,成为我的作品”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小草

等待是雷钊这一年干得最多的事情。等车,等日出,等雨停,等搬迁……

这一次是等待一场雪。

临近2015年末,山东德州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听闻消息,身在武汉的雷钊立马买下当天的火车票,经历了列车晚点和彻夜的呼噜声骚扰,抵达济南火车站时,雪已经融化大半。沮丧的他拖着行李,祈祷着“哪怕剩一些雪渣也好”,又在长途大巴上颠簸了两个小时,终于站在故乡雷庄村口的桥头上。

迎接他的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

2014年7月从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毕业,这位消瘦、腼腆而富于“文青”气质的90后并未像多数同龄人一样,选择深造或就业,而是回到故乡,拍摄一部以家乡为题材的纪录片。

他的故乡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雷庄村,这个华北平原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着66户人家的小村庄,即将迎来集体搬迁的命运:村民们集中搬迁到邻近的刘桥社区,住上楼房,而老房子将被夷平,变为耕地。


雷钊的爷爷奶奶

片子的主人公则是他的爷爷奶奶,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而从导演、摄像到剪辑,只有雷钊一人。他为片子起名《爷爷奶奶的村庄》。

拍摄纪录片以来,雷钊经历了无数的等待和事倍功半,舟车劳顿上千公里、十几天的蛰伏,常常只能换回两三分钟可用的素材。漫长的等待并不可怕,最懊悔的是错过,错过一场雨,错过一次播种或是收获,错过生活里转瞬即逝的精彩——最常见的情况是机器放在手边,还没按下按键,一句精彩的对白就从爷爷奶奶的嘴边溜走。害怕错过、害怕各种突发情况,每当拍摄出现失误时,那份自责会在心里持续很久才能散去。

无时不在错过,也常常收获惊喜。譬如这场恰逢其时的大雪。

“每每被这种天赐的礼物所打动,这真是拍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不知所措时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此时你就像是操纵琥珀的人,追逐天气的人,雕刻时光的人,把时间和生命保存在永恒当中。”兴奋的雷钊如此记录道。

谈论收成一样谈论“死亡”

镜头扫过满地摊开的玉米,啄食玉米粒的麻雀受到惊扰,扑棱着翅膀向四下飞去。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路面上,偌大的村子难觅人影,除了四散的麻雀,就是夹着尾巴“走街串巷”的狗。

奶奶平时喜欢和村里的老婆婆们一起晒太阳、闲聊。

奶奶和村里的老婆婆们坐在家门前的小马扎上,眯着眼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这是她们的寻常一日。婆婆们回忆着年轻时捕“家雀”吃的困难日子,讨论着自家人的饭量,话题逐渐由吃喝拉撒转向生老病死:

“去年过秋来死了六个呢。”

“人吧,它愿意叫你多暂(啥时)死就多暂死。”

“跟咱这年纪,80朝上就算上半流了。70来的多,80的就少。”

“你看人家佳卉家,四儿家,又有吃又有喝又有钱,人家都死了。”

“俺也不寻思这个,过一年算一年。”

婆婆们穿戴着相似的棉坎肩、紫头巾和黑布鞋,操着同样的口音,皱纹模糊了每一副面孔间的差别,也模糊了年龄。她们脸上带着隐约的微笑,像谈论吃饭、谈论收成一样谈论着“死亡”。用评委彭晓莲的话来说,这些老人正以幽默的调侃,坦然地做着“死亡练习”。

在上海电视台“MIDA导演计划”选拔中,作为评委的彭晓莲就是被这一幕日常下的深刻所打动,为这段节奏平缓的片花打出了高分,在一篇专为《爷爷奶奶的村庄》所做的文章中,她如此描述:“她们是如此的坦然,她们可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等死。死亡练习,成了她们在太阳下的功课,她们常年在阳光下聚集,她们互相帮助,她们寻找自己的过去。”

与大多数面目相似的村庄一样,雷庄也承受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加速衰老:青壮年外出谋生,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去的“爷爷奶奶”们。

雷钊的爷爷

和爷爷奶奶们一同老去的,还有村里的房子。在老屋后的玉米地旁,邻居家的老院子落了锁,从门缝里望去,草已长了一人高,早没了人气。“房子不使(住)它就坏了。”爷爷的语气里满是惋惜。每走过一栋老房子前,爷爷都会跟雷钊念叨,这间废弃是因为举家搬往县城,那间是因为屋主过世,家里再没有人……

88岁的陆开泽婆婆拄拐站在院门外,缠了足的小脚走不动,整个上午都焦急地朝村口张望着,满口牙掉了大半,口齿含混地支吾半晌,才问出她是在等孙子:“说今天来看,这一天一会来看一眼,一会来看一眼”,一直等到下午也没等来人……

在拍摄过程中,最令雷钊心酸的是见到独居老人,常常是支起三脚架,“什么也没说,她们就先低头抹起眼泪。”话到嘴边成了哽咽,“可能是太孤独,太久没人听他们说话了。”

他能做的,就只有将镜头一次次对准老人们的生活。

正在吃午饭的爷爷奶奶。

“对比之后,才觉得像我的爷爷奶奶这样,特别可贵”

如果不是因为拍摄纪录片,雷钊不会把“空心化”这样的词汇和故乡联系起来。幼时就随父母迁居德州市区,即便逢年过节回乡暂住,也很少迈出家门,没有暖气、没有WIFI、又得用旱厕,每年的回乡对他来说是个“又冷又无聊”的苦差事。

最初,得知村子搬迁计划的雷钊,又恰逢大伯家的堂哥回乡筹办喜事,他计划要拍一部以家人生活变迁为主线的纪录片。但随着拍摄素材越积越多,他开始重新认识这个村子,片子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村子日益“空心化”,留守的老人如何自处?

总是举着小DV、拎着三脚架的雷钊,以“拍照”为名,跟着爷爷奶奶进入留守老人们的生活。面对镜头和拜访,老人们意外地自然。剥豆的大娘会抬头冲他笑笑,继续手上的活计;坐着轮椅的大爷则招呼他多给自己“拍几张”,期待能“上上电视”。

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儿女在外、老伴离世,多数过着独居生活。像爷爷奶奶这样,年岁已高,身体尚好,能没事斗斗嘴、相互做伴的,十里八村都屈指可数。

爷爷奶奶在洗衣、缝补。

随着拍摄进程的深入,他终于意识到了这部纪录片的起点在何处,每当镜头对准爷爷奶奶,记录下的细节,总能引人会心一笑:

走在路上,爷爷拾到一根鸡翎毛,觉得漂亮,便塞进到奶奶手里。

两人逛超市,爷爷指着一件红大衣说好看,奶奶却嘟囔着“跟猫舔的样”。

奶奶搬出破被子,趴着缝补,爷爷穿针半天没穿上,被奶奶唠叨,爷爷自嘲:“你看看村里,能有个老头子给穿针就不错了。”

爷爷不知从哪个角落摸出一把落灰的胡琴,咿咿呀呀拉不成调,还向奶奶炫耀“在外边都说我拉得好”,遭到奶奶鄙视后,又“叫嚣”着“你来拉拉看,还不如我拉的”。

……

孤独的老人,总是爱拌嘴却形影不离的爷爷奶奶……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背后,深埋着人生境遇的欢喜悲凉,令雷钊感到:“对比之后,才觉得像我的爷爷奶奶这样,特别可贵。”

爷爷奶奶在买菜回来的路上。

做好了当炮灰的准备

拍摄的日子常有惊喜,但“纪录片需要用耐心去捕捉故事”,最难熬的是“等待当中的焦灼”。电影和书就成了他抵御焦灼感的武器,拍摄的周期,常常以硬盘里电影的消耗情况为准。“弹尽粮绝”的时候,他就坐车回到德州市区的家,靠拍照、打零工、买书、下载电影,补充物质和精神上的“弹药”。半年时间,他拍摄并粗剪出了片子的第一个字幕版,名为《故乡的秋冬》。

第一次放映是为家人和朋友,心怀忐忑的他,看到角落的父亲默默流泪的样子,心里的石头稍稍落了地。

第二次放映是在武汉的“时光之家”,在这个爱电影的朋友众筹组织的沙龙里,雷钊感受到了观众专注的目光,听到了专业人士的中肯意见。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投了几个电影节,结果是石沉大海。

最终得知入选“MIDA导演计划”的那天,在珞珈山午后渐弱的光线里,他生出了如坠平行世界的恍惚感。

做好了当炮灰的准备,雷钊带着片花去上海,成为了“MIDA导演计划”里资历最少、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如果入选,意味着他的纪录片项目能得到一笔资金支持,并有了公开放映的渠道。

导演彭晓莲给了他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他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另一位评委的质疑之声:“我认识许多学电影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回到家乡,拍自己的第一部片子。你和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问题尖锐,雷钊的回答有些词不达意。最终,《爷爷奶奶的村庄》拿了第四名,比第三名少1分,没能入选导演计划。但他幸运地拿到了一个“最佳提案奖”,也跟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签订了委托制作的合同,也有了一小笔经费支持。

但这个问题却在他心中久久不去,随着拍摄日益深入,反复叩问着他对于主题的把握,质疑着他对故乡尚算粗浅的认识。


一起看电视的爷爷奶奶。

“我是他们的‘作品’,现在他们也成为我的作品”

最初面对摄像机时,爷爷常会面带疑惑:“你这个拍出来,是要到电视上反(放)映出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思索再三的爷爷还会补上一句:“咱们国家是不是也用这个?”

到后来,爷爷奶奶也学会向老伙伴们解释:“他是在给你们录像呢!”

两代人的生活节奏常会起冲突。雷钊晚睡,因为看片子常熬到凌晨两三点。而爷爷奶奶早起,总是五六点不到,就要到雷钊的屋子里拿做早饭用的米面馒头、锅碗瓢盆,雷钊有一次忍不住,随口向老两口抱怨了一句。

第二天,爷爷奶奶怕打扰雷钊,连早饭也没吃。说起这段经历,他满是懊悔。

“每次看到镜头里的爷爷奶奶,我都觉得鼻子发酸。感觉有一种不仅仅是亲情的联系,好像是把他们生命中不可回溯的瞬间记录下来了。他们养育了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己是他们的作品,但在这些素材里,他们又成了我在这个世界留存的一部分,成为我的作品。”

这一年,奶奶的耳背更严重了,常常听不清雷钊说的话,只是将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兀自点头应和着。爷爷的腿脚开始不那么灵便,许多活都再难上手,只能简单照料下院子里的白菜。而雷钊自己,换掉了破烂不堪的小DV,跟随着“时光之家”的伙伴们一起搬了家,偶尔帮人拍拍照片、打打零工,垫付每月800元的房租。住在尚未安装空调的屋子里,每天刷刷电影、写着新剧本、筹谋着新一年的拍摄计划。

在这个超速的时代里,人们忙着赚钱、忙着生活、忙着各自精彩,雷钊的时间却好像随着爷爷奶奶的步调,进入了慢放状态。

他开始偏爱那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这一年,他同时跟拍的还有武汉街头的一位拾荒老人,也是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儿女双全,却偏要守着自己拾来的破烂住在大街上,和城管与恶劣天气斗智斗勇。最令雷钊感兴趣的,是她身上与爷爷奶奶类似的,那份珍贵的“不合时宜”。

在片子最后,雷钊打算放上他最偏爱的一组镜头。爷爷和奶奶并肩走在田埂上,头顶掠过飞机巨大的轰鸣声,爷爷抬头看看天,随口嘟囔着:“哎哟呵,这飞机跑得可太快了,它在空中还放炮呢。”

老人的身影顺着远处延伸开去的田埂,渐行渐远……

(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  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出处:2016-02-28 记者刘小草 草地周刊

栏目: 世界缤纷
2016-02-29(

荐读
 · 当你迷茫时,读一读摩西奶奶这10句话
 · 世上竟有这样奇葩的村庄,且都在中国!
 · 摩西奶奶!100岁的老森女,用一生证明,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 中国最神奇的村庄!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 世界上最危险的村庄,最惊人的公路,最奇峡谷,竟都被它承包了
 · 8岁小女孩手“撕”亲爷爷,却被万人点赞
 · 高薪“穷爷爷”一生“苦行助学”,爱心“小骗局”让他“老有所依”
 · 奶奶裤之后妈妈裤也火了!
 · 衬衫+奶奶裤=秋天超慵懒时髦风
 · 乡愁:永远消失的村庄,太漂亮了!
 · 樱花树下86岁奶奶和柴犬一组照片,暖哭12万网友:岁月静好,亦是如此
 · 秋色不输婺源,颜值美过香山,这座低调的小村庄,一到秋天就成了人间仙境……
 · 她是无数人的“妈妈”,是演技牛逼的老奶奶,“丑娘”张少华:对于儿女,没有索取,只有奉献
 · 一位老爷爷笔下色彩浓烈、笔触厚重、风格简约的花卉与风景作品!
首页 文章搜索 留言
 wx24.cn  所属微文文集F版   WX24小时
原( 微信24小时)
wx.wx2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