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构成犯罪!朋友圈这种红包不要随便抢

来源:京华时报(ID:beijingtimes)

记者:杨凤临



网友红包捐款



网友劝“李超”还钱



网友声讨“李超”


  近日,在某微信群里,众网友以爱心红包形式为一名癌症患者捐赠。不料,一名网友却将多个“爱心红包”抢走拒还,引发诸多网友不满。那么,这种抢红包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界定?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的爱心捐赠活动是否受法律保护?     


事 件

多个“爱心红包”被同一网友抢走


  今年3月5日,45岁的男子曹磊(化名)被确诊为急性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白血病中比较凶险的一种,需使用大量不在医保范围内的昂贵进口药,另外还要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曹磊夫妇出身农村,收入微薄,又刚刚花掉所有的积蓄为母亲做完手术,面对每天上万元的治疗费,以及后续数十万的巨额手术费,让曹磊的家人愁眉不展。


  曹磊的亲朋好友和同事得知后,纷纷慷慨解囊,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出求助信息。


  3月6日中午11点50分,曹磊的朋友石先生将求助信息转发到一个同行老乡群里。15点17分,群友邵某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100元的微信红包,并呼叫石先生代收。红包刚发出去就被群友陈某抢走,陈某意识到抢错后立即退回。此时,该红包又被微信名为“李超”的人抢走。群友纷纷呼叫“李超”,要求其退回善款,但他迟迟没有回应。


  晚上10点半左右,看到求助信息后,群友王某、薛某相继在群里发了100元红包,标注红包是捐给曹磊的,不料这两个红包又被“李超”抢走,他在抢走红包几秒后发了“谢谢”二字。


  “你今天很过分,这是救命钱。”“抢了救命钱还说谢谢。”“都是保命的善款,连同前几次抢到的红包,一并还了吧。”群里沸腾了,群友们纷纷留言要求“李超”返还善款,可“李超”始终没回应。


  “这个人一定开的是抢红包外挂!!”有群友说道。于是,多名群友发送多个小额的测试红包,“李超”基本都会抢到,并回复“谢谢”。


  群友们被激怒,纷纷网上搜索并打电话核实,“李超”在微信里备注的单位称,该单位没有叫李超的人。


众压之下被抢善款被退回


  次日上午10点左右,群友们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查找到,4个多月前,微信名为李超南(化名)的男子将“李超”拉进该群。群主经多方打听,终于电话联系到李超南。


  李超南随后在群里连连道歉并解释:“李超”是他表弟的微信号,表弟使用外挂软件自动抢红包,并不知抢到的是“救命钱”。


  但为什么拉自己的表弟进群?为什么备注信息写上错误的单位?为什么表弟的微信名称与表哥仅有一字之差?“李超”是不是李超南专门用来抢红包的“小号”?面对群友们的一系列质疑,李超南都没有正面回答。


  最后,在群友的压力下,李超南代李超退还300元善款,并以其个人名义为曹磊捐款1000元。


观 点

公益类网络募捐平台靠谱


  日前,建立该微信群的群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怀疑名为“李超”的微信号,就是李超南的另一个账号,是其专门用来抢红包的。王先生称,他已经将“李超”和“李超南”的微信请出群,并删除多个不熟悉的微信账号。


  “我认为这是偶发事件,很难避免。”事发后,对于朋友圈、微信群里的爱心捐助活动,群主王先生有了新的看法。


  “我认为在微信群里进行爱心捐助活动,容易混乱,统计麻烦,难以产生滚雪球效应,还会偶发类似的红包被抢事件,因此,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活动,通过一些公益之类的网络募捐平台会是比较合适的渠道。”王先生表示。


是否构成犯罪视具体情况


  “李超”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规定,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


  “这种利用爱心捐助顺便捞财的行为相当不道德,首先应该被谴责。”阮齐林说,如果微信红包是对特定人的捐款,那么钱款的所有者就是捐款人以及被捐款人。在这种情况下还去抢红包,是违背他人意志取得他人财物,如果构成“数额较大”,一般超过2000元,即属于盗窃,和偷募捐箱里的钱性质一样。


  同时,阮齐林指出“数额较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不同而定,一般的标准是2000元左右。


  “如果数额不到2000元,应该属于偷窃行为,那就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如果抢走的是价值三四百元的红包,那么处罚比较轻。”


  但阮齐林也表示,微信抢红包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事物,抢走善款红包的人,可能有点儿戏的心理,觉得用外挂软件抢试试,没有意识到抢走的是别人的救命钱,因此主观恶性不大。


  “主观恶性不大,数额也不构成较大,达不达到定罪的程度,是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我认为也有斟酌的余地,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阮齐林说。


朋友圈捐款不叫慈善募捐


  3月16日,慈善法草案将在全国人大闭幕大会上进行表决。朋友圈、微信群里的爱心捐赠活动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慈善法草案是否会对像“李超”抢红包的这种行为进行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则告诉记者,慈善法草案没有明确对朋友圈募捐行为进行规定。慈善募捐是以慈善组织为主体,为了慈善目的开展的财产活动,这是慈善法草案所规范的行为。


  而在朋友圈、微信群里为亲朋好友进行的爱心捐赠活动不叫慈善募捐,这是一种自愿行为,属于赠与性质,此次草案对这类募捐没有涉及,而是有意规避。


  王名认为,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半封闭的圈子,对于朋友圈里的捐赠活动怎样监管现在还没有一个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规避是必要的。


  谈到“李超”抢走善款红包一事时,王名表示:“这件事不涉及慈善组织,不属于慈善法规范的行为。建议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来处理。”


慈善捐款每笔都得向社会公开


  那么,个人如果遇到困难,需要解燃眉之急,除了朋友圈求助,还可以怎么办呢?王名表示,我国有很多慈善平台,官方的比如有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组织网,非官方的平台比如基金会中心网。


  据王名介绍,我国有52万余家各类慈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的信息,通过窗口、网站、朋友介绍等渠道随时都可以获得,申请流程简单。今年还会大大降低门槛,将有更多的慈善组织产生。


   “假如很急,最简单的方法可能5分钟就能拿到钱,比如找微公益的平台、免费午餐的平台,直接到平台上说一下情况,只要几分钟钱就开始募集起来了。当然这些钱,会先到慈善组织的手里。慈善法草案非常详细地规定了如何公开慈善信息,每笔钱都要向社会公开。”王名说。



本期编辑:崔鹏、田丰

- 出处:2016-03-14 人民日报

栏目: 世界缤纷
2016-03-14(

荐读
 · 狠性感很有韵味!最美女神,陈钰琪写真赏
 · 银行这些服务最让人不爽 看后你可能也会认同
 · 车内这8个按钮不能乱按!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 独立和坚强,可能只是因为没人疼
 · 家长注意!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教育部“放大招”
 · 假如清朝没灭亡,这种学校可能真的会存在!
 · 运动坚持不下去,有可能是你忽略了这一点……
 · 这些小画,很美,很有味儿
 · 运动坚持没效果,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它~
 · 没有耸人听闻!这10种习惯很可能废了你的肾
 · 非常饱满!很有味道!27岁上淇写真赏,韵味十足!
 · 《大空头》这部可能在奥斯卡上逆袭的电影,或许更值得你一看
 · 这可能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 2016年休假安排出炉共放假19天 拼大假几无可能
 · 到2017年,世上可能就没有近视眼了
 · 姑娘,你一定要很有钱
首页 文章搜索 留言
 wx24.cn  所属微文文集F版   WX24小时
原( 微信24小时)
wx.wx2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