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钟》

       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中奔涌的血液。——by李斯特



《钟》

李斯特的《钟》(La Campanella)又名泉水,这首致敬前辈的惊世之作源于1831年的一场音乐会,时年21岁的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后对其精湛的创作技艺惊叹不已,发誓将这种魔鬼联系纳入自己的钢琴演奏中。

被誉为魔鬼小提琴家的帕格尼尼


天才的对谈

翌年,李斯特在帕格尼尼《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基础上创作了第一首钢琴幻想曲,并将其命名为《钟》,这支升g小调,6/8拍的三段体曲式的乐曲以主题变化的繁复、技艺的迅捷成为日后诸多钢琴演奏者出师的毕业礼。李云迪、郎朗、沈文裕、基辛、鲁宾斯坦等人演奏的《钟》各有特色,几个版本的比较也成为乐迷之间鉴赏交流的美谈。


基辛演绎的《钟》被赞誉为技巧绝伦的天才之作


魔鬼级别的钢琴技艺

帕格尼尼小提琴眼花缭乱的技艺被李斯特用钢琴再次诠释,在各个不同的音区作出形形色色的变奏,小提琴技艺中的断奏、跳弓以前所未有的形式表现在钢琴上:同音上的轮、长串的半音阶进行、极大音程跳动的断奏、单手带旋律声部的颤音,连续的八度进行和左手远距离的八度大跳等等,这些看似超乎钢琴演奏极限的技艺,都浓缩在这4分钟之内。


修炼十年的天赋

这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钢琴曲,也成为考验演奏者音乐成就的试金石。三段的变奏从跨度的衔接性、跑动的细腻性、八度的准确性、全局的流畅性四点对演奏者开出了一张魔鬼清单。即便是拥有古典思路专业学习超过十年的人,要想练好这支曲子在技术之外,绝对是修养之谈。


李云迪演绎的《钟》被奉为晶莹剃透的经典之作


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鸣响。主题的不断变奏演绎着不同节奏的钟声,在轻灵、奔腾的欢快氛围里,构成极为华丽自由的精神场域,诚如李斯特所说的那样。

- 出处:2016-03-19 古典音乐

栏目: 光影美照
2016-03-20(

荐读
首页 文章搜索 留言
 wx24.cn  所属微文文集F版   WX24小时
原( 微信24小时)
wx.wx2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