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世界缤纷 《事关重大!你家小区围墙可能要拆!为什么?》
事关重大!你家小区围墙可能要拆!为什么?
新闻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这一说法,颠覆了1998年后的小区“主流”。1998年福利分房改革之后,商品房成为住房主力军,封闭小区风靡全中国。此番城市规划思路“大变脸”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逻辑?


《意见》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总的来说,这项措施想要实现的就是——

“窄马路、密路网!”


街区还是封闭小区  你喜欢哪一种?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说,临街面多了,咖啡馆、餐馆、茶室、书店……以后,城市的形态、生活将有变化;


有人担心,封闭小区不封闭了会变得不安全,“街区制”下的公共安全是个关键难题;有人会觉得原本只供小区内业主使用的资源,会暴露于大众之下,“街区制”下的资源权益面临着以法治思维进行再定义、再分配;有人觉得“凭什么先让我的小区拆墙,你政府先拆墙,带个头呗”......


围绕“街区制”的社会公平心理诉求,呈现复杂局面。小编想问问,你是什么态度呢?


不再建封闭小区  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人类生活的进步,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曾经,从散乱分布的城市民居,转向一个个封闭式的小区,这是“那个年代的进步”。而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新建小区要推广“街区制”。很多人乍一听这个消息,觉得很担心,封闭小区的种种“好处”瞬间涌上心头,对“街区制”的陌生也与之相伴。而城市规划界则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与市民们的纠结形成鲜明对照。


开放封闭小区   意在“好用”与“方便”


“不再建封闭小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不妨先从北京的堵车讲起。


北京为什么这么堵车?原因之一,是北京城区的大院、小区比较多。每一个封闭式的大院或小区,就是城市道路网络上的一团“障碍物”,本来可以顺畅直行的道路,不得不绕“区”而行,细密的街道纹理就此被中断、打碎。而形成各个“院内”、“小区内”道路的相对闲置,降低了有限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

 

尝试着减少封闭空间,不仅是为了交通顺畅,也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便利。国内很多城市里都建起过一些宽敞、笔直的大道。一开始市民都觉得好看,很快,又开始“吐槽”。生活在这类大道两边的居民们发现,这里缺少树荫,缺少公厕,缺少小卖点,缺少人行过街地道或天桥。总之,足够好看,却不够好用,让人觉得“不方便”!中国的城市,经常过分追求视角好看,而忽略其“好用”与“方便”。

 

“不再建封闭小区”,实行“街区制”,无论从交通考虑,还是生活便利考虑,都是为了让城市“更亲人、更方便”。在街区式的城市地区,主干道、次干道、普通街道和楼群间的小路,就像一个人的主干血管、次主要血管和毛细血管,从多个层次,输送人流车流。

 

实施“街区制”    你将获得哪些“福利”?


在“街区制”下,街区单元会被规划控制在合理规模,“临街”的建筑物增多使得服务业新增不少空间,有利于增加解决就业的机会;公园、花园、绿地等资源的公共开放性更强;市民生活必需的超市、小店、报刊亭、公厕等,可更方便地触及;基层政府机关、社会保障机构、医疗教育机构等,也谈不上什么“门难进”,因为,没有门了,处处是门了。

 

“街区制”出现在中央文件里是新鲜事。但是在全球各地,甚至在咱们国内的一些城市,并不陌生。这些年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妨回想,以“方便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大多选择街区制。国内诸如成都、宜宾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尝试了“街区制”,并且品到了甜头。


△ 成都南三环一开放式小区


“街区制”有没有硬币的另一面?


当然,评说一个新事物,不能只说它的好处。不必片面、极端地理解中央文件里关于“不再建封闭小区”之说。必须看到——

 

  • 首先,即便在街区制广为流行的欧美城市里,其部分重要国家机关、核心公共设施也是有围墙的,并非机械地反对一切围墙和大门。

  • 其次,“原则上”和“新建”,界定了“街区制”从哪里起步,且并非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式地起步。

  • 第三,“街区制”下,社区安全的防火墙,一般是以各楼宇自身防护为主,辅之以打通围墙隔膜后更便利的公共防控。在后两者有能力做好的城市,不妨较早探索“街区制”。


中央文件出来了  具体怎么落实?


喜欢弄个大院子、关起门来过日子,这是农业文明下的思维。现代城市之所以现代,就是习惯在开放中寻求便利、保护隐私。中央的文件出来了,怎么落实?这里有几个建议——

 

首先,除了重要的党政军, 队机关外,很多基层的政府大院,不妨先去掉围墙,让自己“更亲民”。国内已有很多地方的党委政府大院拆掉了围墙,那些城市的官与民,都挺习惯。一些大学也完全可以拆掉围墙,真正的障碍大多在头脑中、旧习里。

 

其次,新的城市规划里要把“打破封闭”与城市服务功能布局、与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提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更能赢得市民的支持。

 

第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调动城市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大家多呈现一些安全有保障、资源不浪费、服务更到位、生活更便利的“街区”。


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封闭”转向“不封闭”,得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有大胆尝试的作为,也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周庆安 主编/陈洁

编辑/ 文雅  吴璇  郭爽  文凡

出处:原创 2016-02-22 央视评论员 央视新闻

栏目: 世界缤纷
2016-02-22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热门
6岁小才女太厉害了!
人生最值得七笑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
有种关系,此生难忘,
派出所的工作什么样子
够朋友的,才一起走!
你不需要A4的腰,但你
你为什么存不住钱?
我的小棉袄让别人穿走
美国流浪汉真相大揭秘
吓一跳!据说10年后中
2015年感恩一路帮助过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