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法国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北京时间昨天在德国巴登-巴登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无主之槌》(布鲁诺·马代尔纳) 布列兹1925年3月26日生于法国蒙特布列松。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后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师从梅西安。1971–75年他担任BBC交响乐团指挥,同时于1971–77年兼任或专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77年他回到巴黎,担任从事电子音乐和电脑音乐研究的“声学/音乐协作研究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de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主任。不过他的指挥生涯并未中断,继续客座指挥欧美著名管弦乐团。1995年,他被任命为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家。 德彪西《大海》(布列兹指挥纽约爱乐)
Pierre Boulez conducting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in the 1970s.
作为先锋派作曲家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布列兹的音乐作品结合了严密的数学构思与自由、主观、甚至狂暴的情感表达,但他制订音乐规则时数学般的严格给了这些狂暴情感以必要的补偿。同时,他的作品在呈现韦伯恩式的高度组织化的明晰织体的同时,又充分表现出德彪西式的精致敏锐的强烈色彩感,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德彪西式的韦伯恩”或“抽象的印象主义”。 Pierre Boulez leading the Met Orchestra at Carnegie Hall in New York in 2010. 作为一位著名的指挥家,布列兹在CBS及DG公司录制的唱片多次获得包括1995年度留声机大奖在国内的国际著名唱片奖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巴托克的《世俗康塔塔》则四次获得格莱美大奖。布列兹的批挥富有创造性,尤其以精准著称,通过本片中贝尔格的成名作《三首管弦乐曲》和布列兹自己创作的《记谱法I-Ⅳ》两部作品的排练实况,人们可以对布列兹的精准风格略见一斑,乐队演奏中一个和弦、甚至一个半音的音准错误,都逃不过布列兹这位精明的音乐家敏锐的耳朵,这种高度的精准性,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皮埃尔·布列兹第三钢琴奏鸣曲》(Paavali Jumppan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