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朝历史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2.司马炎,代魏建晋真相揭秘 司马家族的崛起 故事得从曹魏咸熙二年说起,也就是公元265年,此时距邓艾、钟会灭蜀不过短短两年。时值八月,天气可能还有点炎热,晋王司马昭因中风崩于露寝,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谥曰文王,王太子司马炎继承了王位和相国,加何曾侍中、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继续控制着曹氏的军政大权。同年十二月,司马炎也做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效仿曹丕代汉建魏的故事,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 曹奂被司马炎废掉之后,迁居邺城。在封禅台上,看着台下文武群臣和数万甲士不禁有点心寒,此时的曹奂不知有没有想过先祖曹操横槊赋诗时的豪情和东临碣石时的壮烈,自己死后又如何面对曹氏的列祖列宗,也许他并没有想过。可笑的是在曹奂出城之时,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孚泪流满面的握着曹奂的手说:“臣到死的那天都是魏国的臣子。”不知此时曹奂心里又是何想法,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孚和司马师控制京师,参与了政变,并且十年之后,前任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往,唯有司马孚枕尸痛哭,难道这些举动是为司马氏赎罪?还是纯粹作秀?曹奂不敢想,即使想也没有用,天下已经不姓曹了。 曹奂在邺城生活了四十年才病逝,享年五十六岁,比司马炎多活十年左右。曹奂也许是在司马氏的监视下悲惨的生活了四十年,不过终究是平安的渡过了这几十年,重要的是曹奂的子孙在晋一朝皆为陈留王。司马炎称帝建晋后,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司马家族的皇位是由司马炎的祖父、伯父和父亲铺平了道路,先后残酷的屠杀了曹氏势力以及忠于曹氏的重臣。 此时的司马炎在政治上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他的政治路走得并不顺畅。司马昭的妻子是魏国名臣王朗的孙女,魏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王肃的女儿,生有司马炎和后来为齐王的司马攸,司马炎虽为长,但也许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大多父母都有溺爱小儿子的毛病,司马昭也不例外,欲立司马攸为世子,主要的是司马攸恭俭孝悌,温和聪慧,有政治才能,与司马炎不相上下。但是当时有个叫裴秀的人经常在司马昭面前说司马炎的好话,学文科的人应该都认识,对,就是绘制了《禹贡地域图》的那个人,历史教科书上有。不仅是裴秀,还有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这个山涛可不是一般人,是司马昭母亲的远房侄子,也算是皇亲国戚了,最重要的是司马昭智囊贾充也保司马炎。 贾充这个人,是西晋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可以说贾氏一族经历魏晋的荣辱兴衰,其父贾逵为曹魏重臣,女儿贾南风为惠帝皇后。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曹操二儿子曹彰到邺城奔丧,问贾逵曹操的印玺,贾逵处变不乱,很严厉的说:“太子在邺城,国家有储君,先王的印玺不是你该问的。”事后曹丕很感激贾逵,后与魏国宗室曹休同守淮南,率兵打败过东吴的进攻。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个贾充也不耐,《晋书》中说贾充有刀笔才,能观察上旨,曾与羊祜、杜预等主持修订了《晋律》,为司马族的崛起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是这么一个名臣,与当时的荀顗、荀勖、冯紞等人同流合污,结党营私,打击朝臣,睚眦必报。西晋的朝中大臣基本都是曹魏时期的旧臣,这个荀顗、荀勖也都不是一般人,荀顗是荀彧的第六个儿子,荀勖也是荀彧一族的,可见西晋的门阀制度多么的可怕!好吧,言归正传!司马炎就在这些人的保举之下,成了王世子,也为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基础,当然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司马炎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家控制了整个曹魏,反正司马家当皇帝也是毋庸置疑的了。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继续掌权。 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数百仆从向司马昭进攻,结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公元263年,司马昭向发动灭蜀汉之战,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后兵变不成,自刎而死,蜀汉灭亡。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司马炎登基之后吸取曹魏权臣篡位的经验,将天下以郡为国,分封27个同姓王,同周朝一样让诸侯保护皇室来统治天下。西晋先期早期历经改革,国力一定程度变强。但没过几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 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淫逸起来,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外戚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低能,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能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兵杀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 贾后遂执政,任用贾模、张华、裴頠等人,使天下保持相对安定。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贾后不顾张华等人的劝阻,以阴谋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发兵废杀贾后、张华等。之后司马伦掌控了大政。之后许多诸侯打起了篡权的野心,起兵造反。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中原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自汉朝以来许多游牧民族投降内附中原王朝,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於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 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亦不为惠帝接纳。当时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政府容许胡人移入,却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汉两族的矛盾;又以胡人为兵,这情况於八王之乱时更普遍,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乱。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此后150年里五胡十六国换流侵占中原,屠杀汉人,经济文化遭受重大打击。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 4.潘安,美貌与智慧并存 潘安不仅容貌美,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天资聪颖,12岁开始行文作诗,20岁写出了著名的《藉田赋》,声闻朝野。潘安自恃多才多艺,常在宫中或尚书阁题书写词,他在词中辛辣讽刺了当时的尚外仆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遭来对方的恶意报复。 一千多年来,“貌若潘安”成为对一个男子容貌的最高称赞。人们在距潘安老家河南中牟120公里的巩义,发现了这位美男子的真正墓冢——此前,只在河南巩义存有潘安的衣冠冢。 除了英俊的外表,能在史书上留有一笔的潘安,还有什么事迹是今天的人们所不了解的?他最终死于何因? 潘安,名岳,字安仁,世人俗称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潘安少时就才貌出众,有“奇童”之称。17岁那年的一天,潘安一时兴起,拿起牛皮弹弓就驾车出了洛阳城。他不同凡响的容貌和举止风度,引来路人驻足观赏。姑娘们更是群起围观,并向他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由此留下了“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的成语。 潘安不仅容貌美,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天资聪颖,12岁开始行文作诗,20岁写出了著名的《藉田赋》,声闻朝野。潘安自恃多才多艺,常在宫中或尚书阁题书写词,他在词中辛辣讽刺了当时的尚外仆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遭来对方的恶意报复。 山涛等人为置潘安于死地,就在皇上面前诬告潘安有欺君之罪,说“潘安之容貌,并非真美,而是一种化妆术,我们有办法让潘安露出真面目,请皇上下旨当庭一试”。皇上当即准奏。第二天上午,烈日炎炎时,潘安应诏穿着厚厚的冬衣来到殿外,等旨面君。可是,他等啊等,直到汗水流湿了朝靴才被召进殿内。这时的潘安,面容不仅没有被汗水冲刷的脂粉痕迹,还显得更为英俊。皇帝十分高兴,赞叹道:“潘安仁,奇美男子绝世空前,名符其实,难得,难得!”。 在西晋开放的社会环境里,才貌俱佳的潘安虽爱慕者无数,却从不寻花问柳。潘安12岁便与晋代名儒杨肇10岁的女儿定亲。10年后,两人成婚,生活十分幸福。潘安52岁那年,杨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绝。第二年,潘安在故乡中牟为妻子服丧期满,外出赴任在即,他来到妻子的墓前,默默伫立,不禁悲从中来,满怀着对爱妻的真挚思念,挥笔写下《悼亡诗》3首,他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他因为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妒忌,潘安因此十年未得升迁。49岁时,潘安终于回到京城做官,并经常参与依附贾谧(当时贾南风皇后的亲外甥)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以至于在宫廷政权争夺中,越陷越深。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策划谋害了太子。潘安被牵扯其中,最终招致“杀身灭门”之祸。 潘安在那起宫廷政变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也正是因为这些疑点和争议,潘安成了后世不好评说的人——如今,人们就只记住了他的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