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妈妈圈网友然然妈投稿,心贝网整理发布! 小时候,我们数星星数月亮天天盼着“年”早点来到,“年”来了,小孩子们的幸福日子也跟着来了。因为过年那几天,可以不用写作业,可以穿新衣服,可以领压岁钱,可以跟着父母四处拜年,可以吃一年到头才能吃到的美味饭菜……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限眷恋着那浓浓的年味。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这些年轻人竟然成了“恐归族”。一到年关,就开始犹豫不决、手足无措:今年是回家,还是不回家?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想家的,然而一想到回家的种种境况,就禁不住有些恐慌。那些封不完的红包、邻里间的攀比、同学间的炫耀,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那种感觉就像是冬天奔跑在荒野里的兔子,突然被猎人追上了,只有不停地跑啊跑啊。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这是父母、邻里、亲戚、同学年年都必问的问题,似乎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热情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家儿女的关心程度。八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了解了你的工资后,会与东家、西家的孩子比较谁挣得多。 记得有一年,到邻居家串门,听见几个妇女围坐在火盆边聊着打工回来的子女,“啊,我儿子过年带回了一万”“啊,我儿子今年开的越野车回来的”“啊,我女儿给我买了一件大衣花了两千多块钱”……这些话言外之意是:看!我的孩子多能干!挣得比别人多! 被问的次数多了,渐渐地有点厌烦这个问题。如果挣得少了,父母会觉得丢了他们的脸,还不如一个初中包工头挣得多;如果挣得多了,这些八卦者就开始捯饬着:过完年,让我闺女跟你去打工,你给她安排个活儿吧。可能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回家过年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混得好,正是表现的时候;混得不好,怕是羞于说实话。所以回家过年,头一大恐惧就是有人不厌其烦地问你:“一个月挣了多少钱?” 临回家之前,恐怕会有人拿出计算器算一算:过个年要花多少钱?那天,英子发来大哭的表情,说不幸被两个红色炸弹砸中。我笑她,两个红包都能愁成一副苦瓜脸,至于吗?英子很是沮丧地说:“年关难过啊,你不晓得年年我要封多少红包。”说着,她就开始算起这一笔惊人的开支。 孝敬父母的钱,这是年年要给的,一般两三千,过年奖金多可能会给四五千;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们的压岁钱,也是必须封的,以往每人封200,但是今年突然嫂子、姐姐、妹妹们不约而同地都生了二胎,这下就是8个孩子的压岁钱。英子说:“1600啊,这还不能空着手回去,还要买点年货、玩具、衣服啥的。”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还有他们的孙儿孙女,一串一串的,发钱发得手都要颤抖了。再不幸赶上一两场婚礼、好友孩子的满月酒,那更是雪上加霜,只有上班头两个月过着吃咸菜馒头的苦日子了。粗略一算,年年回家要一两万的开支。英子说,今年经济不景气,不敢回家过年了。要结婚的朋友,就用微信发红包,一家封1000。 如果还没有谈朋友,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比谁都着急,会提前安排一场又一场的相亲。春节那几天,我曾经陪妹妹去相过亲,也曾串门瞧一瞧一对对小年轻相亲,那场面很是热闹,南街的北街的长辈纷纷走出家门,聚在院子里讨论着这个男孩身高如何,面相如何,家里有没有房与车,父母是干什么的,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没有权势,如此等等。 即便是结了婚的,也难逃被问有关对象的事情。曾经有人问我:“你对象是干什么的?”“一个月挣多少钱?”“买的房子有多大?”“他的父母是干什么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有种错觉:以为被抓进了派出所,正被刑事逼问着呢。或许,他们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总是免不了八卦的成分。 以往,总以为过年就是回家陪陪父母,享受几天安静闲适的日子,殊不知并非如此。过年就像打一场人情战,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家要走一遍,那些闺蜜好友要分别见一见,还有集体的同学聚会,一天一个地儿,算下来宅在家里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两天。 有些人不熟悉不想见,父母说那人以前帮过咱,怎敢不去感恩戴德一番?有些话不知道怎么寒暄,当个闷葫芦杵在那里,人家背后会指指点点,笑你一声“呆子”。于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说些场面话,像应付工作上的事情那样。所以,这年过着过着就变味了,变得让人心累不已。 后来,英子说,她还是想回家过年。在外奔波了一年,她不想孤零零地在他乡过年。她想念她的爸爸妈妈,想念老家那份熟悉的温暖。我说,想回就回吧,又不是隔着万水千山。其实,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哪怕已经在异乡买了房买了车,依然会在年关将至的时候,盼着回家团圆。 就像大前年的时候,我本来说好了不回家过年。可是到了大年初二,那种回家的渴望排山倒海般袭来,挡也挡不住,于是当天就飞回了家里。我说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愫,纵然有千种恐惧万种压力,可依然渴望着回家过年。今天,我在电梯里看到一句广告词:“回家是一种信仰”。觉得甚好,甚是符合那时那刻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