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土地需要人来建功立业,精神的归途需要天才来引导,伟大的音乐家是属于最没有争议的伟大之人。继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奥地利作曲家佛朗茨·舒伯特(Schubert)是又一颗冉冉升起的音乐天才之星,于1797年1月31日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永不过时的浪漫主义有原始旷野的激情,常大风漫卷,又有纯粹理性的沉思,月光的柔情总不期而至。德国有心理学派认为,“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发展直到100年后的今天也还远未过时,或许还从未到达过它的顶点,尽管它一再被其他各种艺术的、精神的潮流干扰过”。
舒伯特《第六弥撒曲》(Philippe Herreweghe)
舒伯特身上与作品里诗人的气质,渗透着人文主义,并以自由放纵的态度广泛地挖掘了细微情感中深邃隽永的内涵。“人文主义对音乐最重要的影响是使音乐与文学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古代诗人与音乐家合二而一的形象诱使诗人和作曲家都去寻觅一种共同的表现目的。诗人们更关注其诗歌的音响,而作曲家们则着意去模仿这一音响”。他也是第一批维也纳“自由艺术家”,全凭演奏和出版来供给生活。他穷困潦倒痛苦无依,生前无法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在得下不治之症的第二年,他在信上写出了无限凄楚:“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每晚上床,我都希望从此长眠不起;而每个早晨,我只能使我记起昨日的悲痛”。风上的星辰明耀,飘着无人在意的霜霰,我知道是因我听到细微的声音,此世间没有疾苦就是最好的了!他汹涌的情感藏匿在31年生命中急就的600多首艺术歌曲、2部声乐套曲、21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零零碎碎地明示或暗示了他的幽恨郁闷和伤感彷徨,同时又表达他的祈求与内心的美好。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一个旷世奇才的大男人,泪流何方!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有德意志的灵魂,将美雕刻得精细浪漫。听听他的《水上吟》,伊莉莎白·施瓦兹科普夫或芭芭拉·邦妮的吟唱,这婉转空灵的湖面,月华如水潋滟无边,深明浅艳皆秋光。无忧无虑只是出现在艺术音乐的想象中,却无法在生活中拥有。《夜与梦》中草木深,空寂寥,心事重,梦的寥落在夜之外独自暗中生长。《圣母颂》庄严温润地升起在大地之上,舒伯特吟唱着个人无法甩掉的哀怨忧伤,作品都有其独特暗影忧伤的美妙性,引发幻想。电影《恋爱中的维多利亚》改编自维多利亚女王的青年时代,从1836年她登基前一年开始到1840年和阿尔伯特亲王结婚为止,阿尔伯特酷爱的舒伯特《小夜曲》贯穿全片,轻松舒缓有如夜莺般不倦地歌唱,如“渡水随风太有情,萦花惹草恣轻盈”般柔情地描慕了俩人爱情的主题。“我弹奏的是我喜欢的舒伯特,这是他的‘天鹅之歌’。我在心里和你一起演奏”,亲王如是说。《音乐瞬间》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音色变化微妙,瞬间令人迷离,坠入不知今夕何夕的境地,不得不说,我仍然是无法用语言写出这种纤细的感受。声乐套曲里,音乐从磨坊溪水潺潺的声音生机勃勃地出发,到达冬天遥远孤独苍茫的旅途,濒临死亡线上的绝望挣扎,要离别的无奈感伤,宿命的飘泊。大约在人迹罕至、水清草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了,浪漫主义者毕生都在寻找理想的家园。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 894, D. 958, D. 959, D. 960(杰罗姆·罗斯)
舒伯特的21首钢琴奏鸣曲,可以说是紧随贝多芬其后的钢琴奏鸣曲经典,其中《第20钢琴奏鸣曲》(D.959)与《第21钢琴奏鸣曲》(D.960)被称为是贝多芬之后最美的奏鸣曲,也是舒伯特的钢琴曲之冠。生命之水流活泼开阔,奔涌不息,你能想像出是舒伯特离世之年的1828年的作品吗?从最低的音渐行到最高音,每一声都是他未曾沾边过的幸福,却流露出对生命的不舍,充满期望与温暖。他走了,涟漪未尽,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谜。“舒伯特所特有的清纯、稚嫩而饱满的旋律线,在大小调的一连串神秘转换中源源不断地纷至沓来,又在无穷无尽的反复中攀爬向前,裹挟着无边无际的世事烦忧,在一片风卷残云的气象里尽情撒野……”,正如苏东坡所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德国音乐作家彼得·鲁齐卡写了一本《荒岛音乐》,66位德国文化名人袒露音乐的心路历程,在问卷“荒凉孤独的小岛”,在那里有音乐陪伴,但只有一张(或一套)唱片,会选择什么?统计了一下,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都以5票之多入选最受欢迎的“荒岛音乐”。评价说这首舒伯特五重奏属于西方音乐中最伟大、最美妙、最不同寻常的音乐,是一部很难理解、极罕见的不容侵害的永恒作品,而且每次听都会出现新的、不可描述的世界。表达了充满悲伤地屈从于命运的主宰,在无尽的柔情里逐渐变化,一直去到超越一切的境界,去到不可捉摸的彼岸。不论从写作技巧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它都是室内乐作品中永恒的瑰宝,揭示了天才的彼岸秘密,作品表达的无尽诗情与无限生命力,突然喷发出来的热情及沉静,都是今生今世不想失去的。原来舒伯特对未来世界的思维是那么清晰明确。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阿巴多/1989)
舒伯特的九部交响曲中,《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和《第九交响曲》(伟大)这两部作品把浪漫主义的乐思完美地融进了古典主义的色彩,骄人的抒情性与巨大的戏剧性结合,浪漫派交响乐的创作也从此初露端倪,使得浪漫主义首次以交响曲形式出现,萦回不已,舒伯特全面的音乐才华一览无遗。创作《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时舒伯特25岁,继“米罗的维纳斯”雕像之后,这首乐曲很可能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未完成”之作,它只写了前面两个乐章。每次听这,总是泪花闪动,有些美好,我们就怕会戛然而止。残缺之美,也许没有比它更好的了,是归因于作品本身是一部完美无缺天才式的作品,因缺憾而伟大到极致。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也是未完成,那是因为布鲁克纳大限到来。而舒伯特完全有时间续完这部作品,但他就此搁笔内中因由成千古之谜。旷世的伤怀、风雨飘摇般的忧思、徘徊与抗争融进了“未完成”的伟篇之中。舒曼从日久蒙尘蛛网丛中的舒伯特遗物中,发现和整理了《C大调第九交响曲》,将它誉为《伟大交响曲》,并坚定地宣称:“任何人如果不知道这首交响曲,那么可以说他对舒伯特还了解得不多。”富特文格勒以他无与伦比的热情和神秘忧郁的大师手法指挥这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大美之作。第一乐章中,那圆号壮丽的回声效果越过了高山和峡谷!第二乐章,庄严、忧郁的闲庭信步,作为世俗化的朝圣者的漫游,乐曲诉说着《浮士德》中名句:“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呀!”终曲永远充满了暴风雨般的欢呼。舒伯特从《唐·乔瓦尼》中引用了十字勋章骑士的半句乐谱,就是骑士为了惩罚罪恶从冥府出现的那个半句乐谱。作品青春激扬、张力无限,百听不厌。才发现心思细密的舒伯特内心涌动着华彩与雄心万丈。
1839年,29岁的舒曼来到维也纳,特地拜访了舒伯特的墓地,回家的途中又特意到舒伯特的哥哥家造访,看到了舒伯特生前的作品,激动得浑身发抖。舒曼曾经极其富有感情地写道:“我曾有一段时间不大愿意公开谈论舒伯特,只有在夜深人静之际,当着星光树影梦想到他......我为这个新出现的奇才赞叹不已,我觉得他的精神财富不可限量,浩瀚无垠,无与伦比。”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让舒伯特的天才之作重见天日。再往后,勃拉姆斯热心收集舒伯特的手稿,并帮助出版了舒伯特全集。我们在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听到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某些乐段的影响,他们是一脉相承的。20世纪上半叶是钢琴大师辈出的年代,施纳贝尔、密拉·海丝、肯普夫、克里恩、席夫、李赫特、布伦德尔等大师致力于重现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我们熟悉的阿巴多也极力推崇舒伯特,上演他的被世人遗忘的歌剧,他认为舒伯特的歌剧非常精美,他还指挥了舒伯特的交响曲全集。在2013年8月的琉森音乐节,阿巴多指挥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时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憔悴,指挥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时则出奇地缓慢寂静,犹如生命结束前的挽歌,几乎是在一种唏嘘的氛围中结束,谁能料到,那成为了阿巴多生命中最后的音乐会。
写舒伯特,身边总有《徒然草》相伴,亦不怕说破乏味,想来是怕自己对音乐史上最悲恻恸人的舒伯特哀叹不已,因他的天涯飘零孤飞,因他深深浅浅的欢愉里不经意藏匿着黯淡无望,想以豁达释解他末年残音独倚清寒的凄清,淡化欲把握却不能化解的怅惘以及古来世事如流水的人生遗憾。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一定的岁月年轮,怕是难以达到“我在这个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那样出世之人的淡然以及臻于“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最高境界。很难想像,青春的舒伯特是如何挣扎着走完这风逼雪欺紧相随的凄苦一生!寒暑暗换,而长门深闭,人间悠长而寂寞,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高烛看海棠,低首赋古吟诗聆曲的沉醉,或者望星空的沉静不语,这般金戈铁马之外的安抚如凄楚苍凉之中的数朵堇花,犹如月下春信。舒伯特,有最深的豪情,最深的悲哀,然清澈美妙的旋律犹如盛开的迷迭香,细腻温情的感情犹如细碎的流金融染了水流,他以饱满的热情叩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大门,音乐挟带着激情与人文主义的温暖铺天盖地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