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玮雯 这是一个好的话题,让我们分几步来谈谈。
1 对方令你讨厌得连采用“大过年的”、“来都来了”,都避不过去时,怎么办呢? 千万别急,一着急就输了,我们来慢条斯理地说。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明明就讨厌这些人,为啥还非得和他们凑一块? 你不懂拒绝么? 有人会找一堆理由:没办法啦,刚好遇见,都是亲戚,全是同学……,再问:“那又如何?”那就不得不待一起,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呀!而且,他讨厌又不是我讨厌,我凭什么得让着他!
我们这样来看:如果你很不情愿地和别人待一起,你很讨厌对方,那么,这种相处势必是不舒服的,对么? 然后,我们反过来看,如果对方很讨厌你,他也不得不和你待一起,那么,这种相处模式,于你,于他,都是不舒服的,能同意么?
那么,我们来看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当你很讨厌对方的时候,你也成了对方所讨厌的人。 你们其实是在相互讨厌。 既然彼此那么讨厌,为啥还非得凑一块浪费时间,互相添堵? 事实上,一个不懂拒绝的人,接受了不得不相处这个事实,然后又嫌弃这,讨厌那,他本身,也挺遭人厌的,你说对么? 所以,先学会如何去拒绝。 2 好好问问自己,那个你所讨厌的人,真的,那么,客观的,绝对的,讨人厌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么,他就应该被所有人讨厌才对!所有人! 然而,哪怕一个看起来令人再讨厌的人,他都有人喜欢,至少,有人可以与他和谐共处,相安无事。 我是广东人,在广东念的大学,我们学校所招的外地学生并不多,有位新生来自西北,如他所言,他们那边并没有每天洗澡的习惯,但是在湿热的南方,一天不洗澡,身上就会有浓烈的异味。 于是,在他身上,乃至他们宿舍都有一股异味,同时,我们对于他咋咋呼呼的样子,大大咧咧的脾性,不大把自己当外人的感觉很不适应,所以,内心带有很多成见,当时挺讨厌他,印象还有过几次小冲突。 在慢慢的相处之中,他的爽朗,博学,还有刻苦,认真,对于梦想的坚持与执着,还有他的天赋,都让人欢喜与佩服,当然,他也很快入乡随俗,每天洗澡。 直到现在,很多以前玩得挺好的朋友都慢慢少了联系,我们反而成了大学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的好朋友。 记得我有个朋友开了间服装店,我指着一款衣服说:“这件衣服这么丑,怎么会有人买?!”我指着另一款衣服说:“这款衣服款式不错,一定会卖得很好吧?!” 朋友不置可否,淡淡地说:“做生意后,我才发现,如果完全去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经营,肯定得赔,你很讨厌的那件衣服,是店里的爆款,你觉得不错的衣服,到现在才只卖了不到十件。” 这事对我印象挺深;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苦执着于自己的观念呢? 对于那位外地朋友,态度的改变来自于我们彼此逐渐深入的了解。 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累积,我逐渐变得愈发的宽容,随性,我所讨厌的东西一直在变少,接纳的东西不断地变多。 慢慢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人,对事怨气十足,尖酸刻薄,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内心藏有太多成见,存在太多冲突。外化出来,就是讨厌这个,嫌弃那个。所有讨厌都在指向自身,倘若你不喜欢当下的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投射出来就是厌弃他人,愤世嫉俗。 反而,一旦我们能够乐观宽容,心无挂碍,就能觉察;境由心造。当你接纳,乃至喜欢自己,就会发现苍茫世间,让你讨厌的越来越少,让你欢喜的越来越多,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你都都过不够,哪有时间去讨厌什么呢? 3 还有朋友会说,你说得倒是挺轻巧,这种境界怎能轻易达到? 何况,我讨厌的,不是那些和我没啥关系的人,不是朋友,不是同学,而是让我逃不开,避不了,伤不起,恨不得的人,他们是父母,是亲人,也是伤我最深的人。 无论我如何去改变自己,疏通自己,他们就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让我抓狂、痛恨,让我悲伤、难过。 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通过去改变自己的成见,让自己更加宽容些,圆融些的方式都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的冲突的话,那一定是因为除了认知以外,还有爱恨。 存有爱恨,就有期待。你之所以那么怨恨,那是因为万分在乎。 我曾经不喜欢我父亲,他在事业上缺乏魄力,他在理财上缺乏技巧,他笃信“儿孙自有儿孙福”,所以,我的家境一直不好,如若去和其他的人相较的话,这让我感到绝望…… 在我上一段恋情中,这个境遇造成了大量的争执后,我纠结于爱恨之中,从名义上来看,我不能去抱怨父亲无法去给予我支持、帮助,从情感上来看,这确实又给我造成了困扰、伤害,因为他和其他人的父亲有所不同,因为我的前任对此横加指责,心存不满。 所有这些,让我感到既无助,又痛苦。那段时间,我甚至有点儿不愿见到他。 直到我放弃了期待,哪怕心怀悲伤。 我想感激我的父亲的是,虽然他没给我优渥的物质,但是在我最悲伤的时候,给了我无声的陪伴,温情的鼓励。 我学会如何去理解他,懂得他,接纳他,原谅他。 理解他有他的局限,懂得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接纳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原谅他常常无法给予我希望他能够给予的东西。 所以,如果这个让你讨厌的人,同时也是你爱的人、在乎的人,那么,请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哪怕是愤恨,或者是悲伤,表达之后,慢慢学会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对方、不完美的真相、不完美的世界。 最后,你会发现,那条悲伤失望之路,最终通向的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这种深刻的,完整的理解、接纳,能够让你彻底地去认清自己,此后,你开始学会如何去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担负起每个选择的代价,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责怪外界,因为,一切都是你心所选,你心所向。 你会得到安宁,平静。 4 这个阶段无法去谈,简单说来,就是舍弃二元观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所有的善恶好坏,爱恨情仇完全地消失,明心见性,四大皆空,最后我们得以去爱;爱世人,爱众生,当你达到这个境界,那便再无任何讨厌之人、之事。 这个太难,即便有人已然达到,那也不可言说。 *作者:廖玮雯,心理咨询师,微博@玮夫雯斯基,公众号:wfwsj1986,出版作品《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