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温哥华留学生微信涉黄被加拿大遣返”事件。当事人小李回应称,签证被拒是因为学业问题。小李说,自己曾被拉进一个近500人的微信群,网友传送疑似未成年人的淫秽视频被海关人员检查发现,他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也没有参与传播。 小李的经历被演绎为“微信表情包太黄遭遣返”,引起网友唏嘘。而让更多人感到不安的是,形形色色的涉黄群组,正潜进青少年群体的手机。 00后男生不讳言手机藏“污” 孟洋今年读高二,他坦言,班里男生几乎都看过色情视频,而共享手机里的“资源”,已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娱乐和社交。 孟洋说,他倾向于手机在线浏览,既不占用内存,也不必费心清除电脑浏览痕迹。而男生观看色情视频是“公开的秘密”,女生虽然不主动看,但耳濡目染也知悉一些。 “如果你想看,网上的渠道很多。”刚上大学的刘正认为,这两年,贴吧和网盘的色情信息被大量删除,而微信、微博以及QQ群,取而代之成为“有色”信息传播的活跃地带。 刘正曾被拉进一个微信“福利群”,群内网友分享各种黄色表情包,以及一些“点开就能看的”色情视频,不过那个群后来被腾讯封禁了。 性教育缺位 中学生“观影自学” 孟洋首次接触色情影片是在初二,他远远瞄到同学手机上的一个画面,瞬间感觉眼睛被屏幕粘住一样,想拿也拿不开。孟洋起初内心纠结,感觉自己犯了错误,但受好奇心驱使,以及周围同学的一再“宽慰”,他最终放下顾虑。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主任陶新华认为,青少年对两性关系产生好奇,是心理成长的正常需要,意味着他们开始从异性视角了解自己。青春期是孩子形成健康自我的关键阶段,也是学校、家庭开展性教育的最佳契机。 谢玉梅是一所县重点初中班主任。她了解到班里已有十多位同学出现“早恋”苗头,也在黑网吧撞见过自己的学生浏览色情网站。“初中生不定性,感觉来得快也去得快,老师说多了,容易伤到孩子自尊心,更多时候假装没看见。”谢玉梅认为,性教育的主阵地还是家庭。 孟洋看色情视频从未被老师和家长撞见过。但他相信,大人们什么都知道。他说,没有阻止就等同于默许,也许家长也觉得没必要管吧。思想幼稚的同学“看片儿”后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但成熟的同学能分清学习和娱乐的边界,看一看不会有多大害处,而自己属于后者。 家长忧心忡忡 举报热情持续高涨 “性本身应该被正常看待,但不能有诱惑性的东西。” 陶新华指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诱惑,频繁接触色情信息,不利于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陈林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因为经常出差日本、欧美等国。他强调,国外家长在涉性问题上,远不像媒体渲染得那样开放和随便。国外家长也许不反对孩子“早恋”,但肯定会严格控制他们接触色情信息。 更多中国家长还是“谈性色变”,不习惯对孩子传授性知识,害怕他们“懂太多就会胡来”。面对网上泛滥的色情信息,越来越多的家长行动起来。“妈妈评审团”成立于2010年1月,是首都互联网协会发起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成员禹女士说,130余位团员来自各行业的未成年人家长。她们以妈妈的眼光去搜寻并举报违法网站,定期为新上映电影“评级”,提示是否有儿童不宜的片段。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直接受理、处置网民的有效举报38949件,通知腾讯依法处置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法活动的即时通信账号“玫瑰与爱”等972个,通知百度、腾讯、好搜网、360云盘等网站、搜索引擎服务商、在线存储工具服务商删除色情低俗有害信息9203条。 有堵有疏 抵制黄毒勿忘“爱的教育” 当前网络环境下,色情淫秽信息如同烧不尽的“野草”,为青少年营造清新的上网环境仍面临诸多困难。以微信为例,腾讯通过敏感词过滤等技术审核手段,能有效阻止公众账号传播色情低俗信息,但是对微信群的管控就困难许多,一是腾讯不能干涉用户所发的内容,二是针对存在风险的链接腾讯只能做到提醒,再进一步则会侵犯用户隐私。 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认为,仅靠民众举报和网站自律远远不够,立法机关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在加强对色情犯罪的打击,对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行为实施“强制性最低处罚”,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法律震慑力,净化网络环境。 陶新华指出,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与父母交流较多的孩子,较少表现出对色情影视的迷恋。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关心,“爱”也能帮助他们“免疫”黄毒。 通过这样的三管齐下,同时也通过正风反腐,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净化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本期监制/唐怡 周庆安 主编/李浙 编辑/孙毛宁 ©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