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一句“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公平”,让个税起征点的话题成为近日热点。然而,决定人们税后工资究竟能拿多少,远不止一个起征点那么简单。个税分为几档、每档的税率如何设置,都将成为个税改革的重要看点。
文/《财经国家周刊》 记者刘琳
“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一句“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公平”,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话题成为近日热点。 个税起征点的设置,无论是保持原值抑或升高降低,都直观明了,所以很容易受到舆论的关注。 然而,决定人们税后工资究竟能拿多少,远不止一个起征点那么简单。比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分为几档、每档的税率如何设置,就对每个人“到手”的工资数目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可能在未来的个税改革中,成为新的看点。
该给富人减个税吗? 在现行个税税制下,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级次一共有七档。最高档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是80000元以上,对应的月工资就是83500元以上,税率是45%。 最高一档工资的个税税率是不是过高?是否该调、怎么调?一直就是个税改革争论的焦点,也很有可能成为本轮税改的一大看点。 有意见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45%确实超出了各国普遍水平,不利于吸引国际人才。高税率还会造成富人恶意偷逃税,如果税率适当下调,总税额反而会有所提高。 另外,我国个税改革的大趋势是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项目综合,将这些收入归为劳动性所得来综合征收,并最终将财产性所得也纳入综合征税的范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综合”。 这样一来,由于很多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不仅局限于工资,而且高收入者的财产往往也更多,所以综合征收会让高收入者的纳税基数大大增加,即使税率下降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整体纳税额仍然会上升。 但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声音认为,能够有“资格”交上45%税率的人,都是“高大上”人群。如果大幅降低这一档税率,有悖于调节收入分配的初衷。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结合这两种意见,未来不排除考虑将最高档的税率适当降低一些,例如调至40%。同时其他几档税率也做简并,让减税效应惠及各个收入群体。
七档税率不合适,应简化? 如果说高收入群体的个税税率应考虑下调,那么其他几档的个税税率又该如何简并呢? 在现行个税税制下,个税的级次一共有七档,各档税率如下表所示。 这样的税率设置还有什么地方不合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给前三档纳税人带来“成长的烦恼”。 前三档的工资额从3500元跨至12500元,三档加起来才有9000元的差额,但是税率却从3%到10%、再到20%。 这就会导致一个尴尬的结果:有些人收入增加了一点点、税率却“跨越性”提高,低收入、中等收入者涨工资的效果大打折扣。 正因为这一原因,《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未来的改革思路可能考虑将个税级次减少为5档。工资对应为3500元至5000元是第一档,5001元到13500元是第二档,13501元到33500元是第三档,33501元到73500元是第四档,73500元以上是第五档,也就是最高档。每档的税率跨度则可以考虑调整为10%。 这样的调整可以让各个收入群体都享受到减税的实惠。 有专家测算,与现行税制相比,月工资为1万元的人可以少交个税245元,减税额占工资的比重是2.45%。月工资2万元减税比重则是4.85%,工资为3万元的人减税比重则可达到近5%。4万元至9万元的纳税人,减税比重则从大约3.5%逐渐降至2%左右。 这样一来,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减税的力度更大,有利于调节收人分配、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高收入者减税的比例低,所以减税的规模整体上可控,不至于让财政部门承受太大压力,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税改要遵循的“稳定税负”原则。
本文系本刊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