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注:读书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神医扁鹊的“六不治” 文丨倪方六 古代医生对待患者讲究一个“仁”字,认为“医乃仁术”,应重视每一位病人的生命。这是古代医生的一种职业操守。 光有职业道德并不能减少医患纠纷,还得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医术。古人看病有一个观点,叫“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意思就是强调家传和临床经验对医生的重要。 但是即便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医疗风险。为了尽量减少麻烦,古代医生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在行医时会“挑”病人,拒绝治不好、不好治的患者。 先秦时期神医扁鹊就提出了“六不治”观点。《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认为6种人不接诊: 第一是“骄恣不论于理”。这种病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最有可能成为“医闹”,应敬而远之。 其余五类,一是只重视钱财不重视保养身体的人; 二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的人; 三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 四是身体极端赢弱、不能承受药力的人; 五是信鬼神不信医的人。 “预后”,则是古代医生自我保护的又一手段。所谓预后,就是提前告知病情的发展,“打预防针”,让病人及其家属有心理准备。现代医院通行的下“病危通知书”、签“手术同意书”的做法,就是沿袭了古代“预后”的行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