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9日,一对夫妻男方入伍后与妻子的合影照。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结婚“三大件”,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但“老三件”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还在我们的记忆里。 1、50年代结婚三大件: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 50年代结婚就是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所以吹响唢呐、坐回花轿、撒把糖就是那时结婚必不可少的“三大件”。 1953年,河北省劳动模范高桂珍来到朝鲜前线看望她的爱人董世贵,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1952年11月,湖南省醴陵县农民全裕盛(中)和孙桂华登记结婚,工作人员把结婚证书递给他们。
1957年12月,四川省郫县,新郎黄福元在为新娘李汝秀戴花。
1956年9月,原国营上海工具厂员工丁千瑞(左)与原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员工冯翠英参加完集体婚礼后,来到西湖欣赏美景。
1956年8月14日,一对新婚夫妇结婚纪念照。
1957年2月,原沈阳风动工具厂的工人鞠复海和俞凤仙在婚礼仪式上接受朋友们的祝贺。
1957年,广西凭样市,在乡结婚登记处登记时,一位少女含情脉脉、羞羞答答。
1957年11月,在山西采梁山的一个山村,一个小伙子(中)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未婚妻,作为纪念。
1959年,安徽省农村一处工地上,农民张东仁(右)和他的爱人姜素梅进行劳动比武。 50年代的结婚证。 50年代结婚礼物,就是送早生贵子的年画。 2、60年代结婚:36条腿或72条腿。 五斗橱 大橱 到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得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不过绝大部分都是以36条腿为主。 36条腿”大约是指床、大橱、五斗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更多的只有几床铺盖陪嫁或者啥都没有。
文革期间,农民手持铁锹的革命婚礼。
60年代一对夫妇的“革命”婚礼,大家一哄而上给新人挂上“新郎”、“新娘”两幅牌子。 婚礼上新郎、新娘与宾客一起高唱歌《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 借用招待所房间当新房,桌上的两个暖瓶和一套水杯属于日常生活很实用的礼物。 3、70年代结婚三大件:三转一响。 70 年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当时每个结婚的新娘最羡慕的结婚嫁妆,不亚于今天的敞篷跑车与钻戒。
就用这三转一响把媳妇娶回家,划算! 4、80年代结婚三大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曾经备受推崇的“老三件”在上世纪80年代悄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80年代结婚照也由黑白变成彩色了。 5、90年代结婚三大件:彩电、摩托车和组合音响。
90年代结婚的人,日子过的好起来,婚礼也变的风光,虽然大多是单位分房,但终究有了自己的避风港湾。男方准备大彩电、摩托车和组合音响就可把媳妇娶回家。 6、21世纪结婚三大件: 房子、车子、票子。
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结婚“三大件”也升级成了房子、车子和票子。 爱情开始讲究起来,生活也开始计较起来。 微 言 大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