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战之前,巴以地区和约旦是同一个国家,就叫约旦,是英国殖民地。 一战后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先划分了东西约旦,放弃东约旦(今约旦)的统治。至于西约旦(今巴以地区),英国人划分一片区域重点经营。 英国将巴以地区划分为六大块,自留地主要是三块:A区、C区、D区。 A区(太巴列湖区),包括胡拉谷地、约旦河、太巴列湖。太巴列湖面积170平方公里,是方圆几百公里最大的淡水湖,太巴列湖区也是巴以地区生态最好的地方。太巴列湖区辐射范围非常广,在缺水的阿拉伯地区,英国人首先考虑的是水资源。 B区(加利利山区),位于太巴列湖区以西,包括加利利山区和腓尼基平原,与东边的戈兰高地相对,守护中间的太巴列湖区。 C区(约旦河西岸),包括撒马利亚山与犹大山区,耶路撒冷位于该区中央,这里是巴以地区最大的城市。耶路撒冷不仅是犹太教的圣地,同时也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西欧多信基督教,英国人也不例外,这种宗教人口政治中心,英国人不会让它旁落。 D区(海岸平原),包括亚柯平原、沙仑平原、菲利士平原等沿海平原,其中的特拉维夫是巴以地区第二大城市,巴以地区的港口都集中在该区。 E区(内盖夫沙漠),主要是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包括亚喀巴湾的出海口。 F区(加沙地带),是地中海边与埃及接壤的的部分,包括一部分沙漠。 总的来说,英国占了湖区水源,再加上两个最大的城市,以及三个区域中间的交通网,形成了一个英国占领区,也就是所谓的英国托管区,其他地区让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即巴勒斯坦人。英国托管区上,巴勒斯坦人口也占绝对优势。 二战后给犹太人安家的时候,其实英国并非完全是好心,出于自身利益,英国希望适当引入犹太人协助管理,进一步去控制当地的巴勒斯坦人。 英国和欧美国家,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势力划分,可浓缩为四个字的精华:“分而治之。”这与中国古代“远交近攻”一样,是对己方最有利的国策。 英国如果遵循按势力范围划分,那么巴以地区基本就是南北对峙,犹太人占据北方,阿拉伯人占据南方。英国人觉得这样划分,犹太人这颗钉子扎得不够深,于是将巴以地区B区与E区对换,围绕这个对换又进行了微调。 现在来看英国方案,犹太人获得了ADE三个区,占据湖区水资源、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和第三大城市海法、以及南部广袤的沙漠。 巴勒斯坦人获得BCF三个区,C区的耶路撒冷虽然由联合国托管,但在巴勒斯坦人势力范围内。 人口与面积而言,犹太人60.8万,约为双方人口的33%,面积却有1.52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6%。巴勒斯坦人为122.2万,是犹太人的两倍,约为双方人口的67%,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43%。耶路撒冷面积176平方公里,不到1%,由联合国托管。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召开大会投票,阿拉伯国家全部反对,但票数还是占少数。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英国很“绅士”地投了弃权票,让人啼笑皆非。会议上根据英国的提议,发布了181号决议。决议内容是同意巴以地区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建国,称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疆域范围以英国划分的地图为准。 犹太人在英美苏主导的联合国庇护下,以约33%的人口,占据56%的领土,而且是资源相对更好的土地。阿拉伯人肯定不服,在联合国大会上阿拉伯国家集体反对,但那时阿拉伯还没有大量开采石油,阿拉伯国家都是穷国,在联合国的话语权不如今天,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没有朋友,可谓人微言轻票数也少。 联合国这个决议,不只是让以色列获得更多利益。从地图上看,双方各分了三块地,而且三块地并没连成一片,互相被对方分割。英国人深得“分而治之”的精髓,生怕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矛盾不够,让双方所有陆地边界都形成领土冲突。 1948年,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邻国得知英国人已全面撤离,再无任何顾忌。其实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早就屯兵巴以边境,他们一分钟都不想等,想要一举将犹太人从这个地区铲除。 第一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立国之战的结果,以色列获胜,新增的控制区包括三块。 第一是B区(加利利山区),以色列取得B区控制权,打通首都特拉维夫与太巴列湖的交通,地缘形势大为改观。 第二是C区(约旦河西岸)的部分领土,以色列向东控制到撒马利亚山与犹大山区,耶路撒冷则是以色列与约旦各占一半。至于约旦河西岸的其他地区,由约旦驻军控制。 第三是F区(加沙地带)的部分领土,余下部分由埃及驻军控制。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领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约2.07万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