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正华 来源 | 壹心理(ID:onexinli)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很多年轻人问起:“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也听过无数人埋怨,生活和家人如何对自己不公平。这往往是一个人怨怼世界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许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充满的是“按劳取酬”的认识,也许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在对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中的力争公平中,会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原本是公平的。其实你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个悖论,你会发现,那些口口声声四处寻找公平的人,其实并不是公平的捍卫者,而是在换一种语言再说他们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他们在说自己要得少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他们感觉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多。大多数这样的的人,嘴上谈着公平,心理想的其实却是自己没占着便宜。这种认识,是造成你人际关系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给自己挖的第一个陷阱。 世界是公平的,这句话可能是参照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许真有其事,就是我们活的不够久就罢了。如果我们在此纠缠,就会生出很多情绪,桎梏了自己的心灵,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提到公平,我们祖先在文字上就有两个字很好玩,一个是衡,一个是秤。其实衡就是秤上的杆,只要秤砣对了,秤杆就平衡了。这个衡其实就是公平。那么这个衡是靠什么来取得的呢?是靠减少秤盘里的东西,还是减少秤杆里的秤砣呢?这才是一个真的学问。就是衡从哪里来?衡是找来的。 我们的祖训告诉我们:“吃亏是福。”为什么吃亏会是福呢?因为吃亏本身不是福,让你自己不被吃亏这件事困扰了情绪,才是福。这是老祖宗帮你找的平衡。不衡量不计较,不被自己的认识困住,才是你的福。 只有傻孩子才会想,我今天给你一个馒头,明天你就会还给我一个或者比一个更多的馒头。 如果别人没这样做,你就会很生气。这就是在深层心理学里反复提及的界限。界限就是心理的疆界,建立起来界限之后,你就能够区分,那些是你的,那些是别人的,就不会要求别人会和你一样。你和别人的沟通就变成了两个人的沟通,而不是自己和自己期望的沟通,你就能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别人和你不一样。 比如你自己有两个馒头就会主动分给别人一个,你每每这么做的时候,虽然心里也有不舍得,你还会这么做,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别人有四个馒头,不但没有分一个给正在挨饿的你,并且有两个已经霉变了。你看到这个也不会生气,而是知道他是别人,那是他的做法。 你向他要,他给你了,你很高兴,他不给,你也不难过。因为他是他,他不是你。你大方并不能改变他的小气。这就是心理界限。将心真的比不了心,所说的将心比心,只适用于一种情况,就是,你在别人身处苦难时,用心去理解别人的难受(对方是受虐狂除外)。 第三个人际陷阱是你的想法我早知道。这就是认知治疗中的度人之心。代表性语言就是:“你一定是……”,虽然嘴上不说,心理也是这么想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在生别人的气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自己气着了,是被自己怎么气着的呢,就是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气着了。 比如,早晨起来,你同寝室的同学去买早点,回来给你带回来一杯牛奶,两根油条,放在你的床边就走了。你起来看见就特别生气,因为他早该知道你喝牛奶拉肚子,还给你买牛奶,况且你也很少吃油条,等你起床油条凉了更没法吃了,他这不是成心的吗?于是你非常生气。 本来给你带早点的同学还以为帮你献了殷勤,全不知道你到底犯了什么病,那么生他的气。你再仔细想想,去了你心里的那些“应该”,他是别人,不是那么关注你,也没那么了解你,你也没有告诉过他你早点吃什么不吃什么,那你的气到底是和谁生的呢?多半是和你自己生的吧?知道了这些,你就会知道,度人之心,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 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的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这样的回避不是怯懦,也不是虚伪,而是大气和智慧。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1.有偏执倾向的人选择离你很远背对这角落的座位(那里不会有人偷偷接近) 2.有广场恐怖症的人会坐在客厅的壁柜里(也就是说,如果他能给你的咨询室也安一个的话) 3.有依赖倾向的人会问你该坐在哪儿,什么时候入座,能不能把外衣挂起来 4.精神分裂症通常坐在你身后或别的不用直接对视的地方 5.焦虑的人从这个座位挪到那个座位,或踱来踱去的咬指甲 6.抑郁的人通常选最不舒服的座位坐 7.酒依赖的人常坐的离你很远,以免你闻到他的酒味 8.一个自恋的人会将椅子挪到能清楚看到单面玻璃中自己的位置,她会看自己的影像多于看你 9.有逆反倾向的人会问你最喜欢哪把椅子并坐到上面去 10.有反社会倾向的人会坐你的椅子,同时也许会喝你的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