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注:摘编自《找得找北:央视洋主播的新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新西兰】埃德温·马厄/著丨艾博/译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在公共场所吐痰这样的习惯我无法接受。那些随时随地吐痰的人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教养。不要提议用手帕,因为手帕在中国现在算是稀罕物件。中国虽然生产手帕,但主要是往外国出口。手帕在那些国家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可能也看不惯外国人用手帕捂着鼻子猛擤鼻涕,然后把那个脏手帕放回口袋或包里,下一次再拿出来用。中国人的办法是,用手指摁住一个鼻孔,用力朝地上擤,然后换一边。 现在纸巾在中国比较常见,但是旧习难改。如果看到有人要吐痰,我总是扭过头去,想点其他的事。 夏天还比较容易看到中国人的另一个习惯,那是家长们带小孩子上街时,当小宝宝们想要方便时,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去有坑有洞的地方让孩子方便,而是就在树下见土的地方,或者直接在人行道上方便,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保守的中国,连在公共场所接吻都少见,他们竟让孩子在如此方便的场所方便。 在北京大街上行走,可以治疗忧郁和孤独。街上的声音震耳欲聋。中国人常被指责讲话很大声,这是证据确凿的。要在各种车辆的喇叭声中讲话,确实得声音洪亮。手机通话时,双方都努力使对方听见自己说话,这时根本不存在隐私问题。在其他国家会引起抗议甚至投诉的噪音,在中国那是生活的一部分。 商店里面也是喧闹的,音乐音量开到最大,在外面的人行道上都听得见,而且一家比一家大声。光有音乐还不够,相邻的店铺还会反复播放录好的“停业大甩卖”的广告,即使根本没有停业的意思。 即使在大商场里,也得不到一点儿安宁。隐藏的扬声器会反复播放同一首歌曲。那些暗示“爱”和“奢华”的歌词,飘进那些想要提高生活品质的顾客心里。 在火车上,你原想安静一下,也会经常被打扰。不仅音乐声音大,而且广播也不消停。这比经常发生的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更让人讨厌。 中国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给身后的人把门,这让许多外国人很恼火。但要是你给他(她)把门,他(她)一声“谢谢”都不说就进来了。不管是买车票还是买其他票,排队是稀罕事。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几个月,政府开始鼓励市民排队,不要挤。当然,这是为了让外国人留下好印象。 现在这种情况还是会时有发生,但是公交场所现在安装了引导排队的护栏。现在人们乘地铁也比较能够礼让,让别人先下自己再上。但高峰时间地铁车厢塞得满满的,车厢门一打开,大家还是一拥而上。 深夜地铁和公交停止运营的时候,要打到出租车可能非常困难。除了高峰时间打车难,下雨时也难打到车。不少人只好走回去或打黑车。打黑车时得先跟司机讲好价钱,通常是正常车钱的两倍。 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玩的外国游客在商店里等着结账或其他服务的时候,经常会惊讶地看见有人突然挤到他们前面。刚来中国的人不了解,也无法相信,这里的人怎么这么粗鲁。但是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适者还得快才能生存。 有一次,我的身份有了改变,这次我不是“受害者”,而是“施害者”。有两个顾客排完老长的队,就要轮到她们付款的时候,她们决定要再买点东西。其中一人想起她忘了买什么东西了,跑到堆满饼干的货架,抓了些东西,跑回她朋友身边。就在她们两个人停下来低头处理满满一车东西的时候,我抓住机会,跳到她们的前面。第二天我跟一个同事说这件事的时候,她笑了,说:“你越来越像中国人了!” 中央政府征收烟税并监管香烟的生产。政府还采取措施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但人们还是在那里吞云吐雾。在2012年的世界无烟日,《中国日报》引用卫生部的一份报告《吸烟危害健康》称,中国香烟的产量和消费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且在这两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报告还说,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人数超过半数,有7.4亿中国人被迫吸二手烟。在中国任何一条街道上行走,特别是在城市里,如果你不抽烟的话,不用走多久,你的鼻腔很快就会使你确信,你已经进入烟区。烟民手中的“武器”会伤害你的肺,更不用说他们自己的肺。在人多的人行道上,行人要施展凌波微步,才能躲避香烟和烟民。 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位爷爷牵着孙子的手在走路。那个孙子看上去3岁左右吧,爷爷的另一只手拿着一支点燃的烟,高度和孙子差不多高,烟雾就在孙子面前缭绕。 医生和其他从事医药行业的人员有的也抽烟。直到现在,每当我路过医院,看到他们穿着白大褂站在外面抽烟,我还是会感到震惊。我有一个新疆朋友,在北京做外科医生。我们第一次在清真餐馆一起吃饭时,他掏出一包烟,开始抽了起来。这位好医生跟我说他每天抽烟不超过10根,“手术过后,我需要抽烟来放松一下”。 禁烟行动在2014年11月的时候有了重大突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规,从2015年6月1日起,北京的所有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 吸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让人们改变这个观念,似乎非常困难。送烟以搞好关系,这种做法,不管是结婚,还是换工作,都盛行。现在,大街上年轻女人手拿香烟的景象也常见,而我2003年来中国的时候则很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