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鲁迅的回家路⬇️ 鲁迅的春运 1919年,鲁迅先生从北平准备回绍兴老家过年,先后换了四趟火车,坐了两趟船,从北平到绍兴,花了近一周的时间。当时的火车时速26公里左右。
春运的概念第一次真正出现在1954年,当时的铁道部明确了春节运输时间为春节前后的一个月,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安排的春运由此拉开了序幕。这一年全国春运旅客日均只有73万人次。 2015年春运40天的旅客总人次是28.09亿,平均下来每天7千万人次。也就是说,60年前一个月总的回家过年的人数,相当于如今一天八个小时内回家过年的人数。春运,也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大迁徙。 ▲马粪纸火车票
1954年,春运第一年的火车票,是用马粪纸做成的。1978年,春运火车票,变成了一张硬纸板。 后来,火车票又变成了一张有防伪密码的纸片。如今我们使用的,则是实名制车票。 春运刚开始时并不拥挤,真正挤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地方的火车站,甚至要求排队必须后一个人抱着前一个人的腰,不管前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现在,抢票的战场已经从火车站,转换到了网络上。每年春运开票第一天的零点,都有无数人坐在电脑前抢购回家的票。许多“抢票神器”也应运而生。就连购票步骤中的验证码,也成了的热门词。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周庆安 主编/陈洁 编辑/ 王元 马培敏 李婷婷 王景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