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 Presto - Allegro assai - Prestissimo Herbert Von Karajan;Philharmonia Orchestra;Otto Edelmann;Marga Hoffgen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1-9 & Overtures
拥抱吧,万民!
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兄弟们,星空的高处,
定住着慈爱的天父。
拥抱吧,万民!
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欢乐,天国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姬。
欢乐,天国的火花!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维也纳爱乐)
1824年5月7日, 当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 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结束了最后一个音符后,长久等待的欢呼声重新回到了贝多芬什么都无法听见的耳中。观众们近乎疯狂地鼓掌和欢叫, 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许多观众流下了难以抑制的泪水,人们顾不上体面和礼仪,朝着舞台蜂拥而去。贝多芬看着那样的热情场面激动得一度晕厥过去。
将近两百年前横空出世的这部经典作品一直以来被各大交响乐团反复演出,长盛不衰,几乎所有后来的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壮丽的作品所倾倒。今天,无论你是一个权贵一世的帝王、首富或凡夫俗子,只要你听到第九交响曲的旋律, 你一定会被这部作品中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震慑、所感染。也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音乐王国中至高无上的神,《欢乐颂》也成为了照亮人类前行的、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博爱之明灯。
(伯恩斯坦/1989)
这里,我们特别可以回到二十多年前的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美国指挥大师 伦纳德·伯恩斯坦 在西柏林的爱乐大厅和东柏林的大剧院指挥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当时柏林墙刚被推倒,东西德终于融为一体。伯恩斯坦将曲中席勒的“欢乐颂”改为“自由颂”。伯恩斯坦对此说道:“我肯定,贝多芬会同意我们这样做的”。其时,纽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巴黎交响乐团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庞大乐队、上千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共同演出了这部旷世之作。据说当时有超过20个国家的1亿人通过电视收看了这场音乐会。
这部贝多芬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倾尽了作曲家数十年的心血。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一路坎坷而来。 直到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构筑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并在1821年左右开始用了一年半时间一气呵成。这部作品的完成,终于可以让贝多芬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后的欢呼和胜利了。
按照合同,《第九交响曲》原本是在英国伦敦首演的,但最终贝多芬选择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不过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因为其中的一些段落演奏起来并不像以前几部交响曲那么容易,加之声乐部分演唱得气势不够,有人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未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排练不断反复进行,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里卡尔多·穆蒂/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构思极其宏伟广阔,内中包含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传统的体裁和规范,变成了一部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等多种表演形式组成的壮丽颂歌。贝多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人类在寻求自由方面的斗争意志,并坚信,人类在通往自由意志的道路上终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那时,全世界将谱写出欢乐和团结友爱的人性诗篇。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略作改动作为歌词并以此而谱曲,这是整部交响乐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整部作品共包括四个乐章,全部演奏时间虽然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我们在倾听时从不会有冗长拖沓之感,每一个乐章我们都会觉得意犹未尽。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人类的艰苦抗争,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子,庞大的诙谐曲式。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响乐中第二乐章为慢板的传统。这一乐章的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征,但其中还带有不安的情绪。
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在主题“欢乐颂”开始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整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整个交响曲的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的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