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在此次公布的黑臭水体名单中,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鸭尾溪属于重度黑臭。这条投资千万的臭水河为何治理九年不见好?央视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溪水被道路截断 水体黝黑并发出恶臭 记者在鸭尾溪沿途看到,溪水颜色黝黑,上面漂浮着生活垃圾和腐烂物,虽然是冬天,温度不高,但依然散发出阵阵的恶臭。污水和腐烂物不断侵蚀着水体,有的地方河床裸露出来,甚至河堤侧边也被黑臭的水体染成了黑色。 据当地居民反映,原来作为自然水系的鸭尾溪和海水之间是贯通的,能够随着涨退潮而实现水体的更新自净,但被自从溪水被几条道路截断以后,水流动不畅,久而久之就成黑臭水了。 污水直排、清淤不及时加重溪水污染 记者发现,河岸沿途的污水管道还在源源不断地向鸭尾溪排放着污水,仅调查过程中记者就发现了三个排污口。 周边居民告诉记者,鸭尾溪一直以来都担负着沿途居民小区以及经营场所排污管道的功能。此外,河流清淤不及时也是水体变臭的另一个原因。 周边市民:睡觉都能被熏醒 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据了解,鸭尾溪这个样子已经很多年了,夏天更臭,蚊子也多,周边居民直呼被熏得头疼,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被熏醒。 虽然周边居民不断反映,但鸭尾溪黑臭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得到的只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应付。 鸭尾溪污染问题引发媒体持续关注 2009年5月14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海网发布视频节目《海口水调查三渐渐消失的鸭尾溪》,关注鸭尾溪的污染问题。 2010年6月23日,南海网再度发布视频节目《网友质疑鸭尾溪填平代替整治官方释义》,关注鸭尾溪整治。 2011年8月11日,南海网推出报道《新闻回头看:海口鸭尾溪整治一年“止步不前”》。 2015年12月23日,南海网更是推出评论《海口鸭尾溪污染四年难治,谁该脸红?》,关注鸭尾溪久治难除的污染问题。 九年的时间,虽然有媒体的不断监督,却始终未能使得鸭尾溪的污染问题得以根治。
记者调查:一条臭水河 为何9年都治不好? 9年前就已出台治理方案 记者调查发现,9年前,海口市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对鸭尾溪的治理方案,2007年海口市制定并通过的《海甸岛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对鸭尾溪的治理给出了明确方案,而且整治方案的目标是使河道形成景观水面并呈流动状态。 各部门相互推诿 水务局将问题归咎于没钱 记者首先来到了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办事处,负责环保的工作人员表示,街道办没有力量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环保部门治理。海口市美兰区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则称,向鸭尾溪排放的是生活污水,不属于他们管。记者又来到了美兰区环卫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只管生活垃圾,污水也不归他们管。 记者于是来到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9年治不好鸭尾溪是因为没钱,市政设施建设跟不上,鸭尾溪旁边的生活污水只能排放到河流中;很多道路跨越鸭尾溪没有建桥梁,而只是建小小的涵洞,也是因为没钱。但真的是因为没钱吗? 千万、百万治理费未能改变鸭尾溪水质污染 记者了解到,海口当地近年来在鸭尾溪治理上花的钱动辄千万、百万。据媒体报道,“2011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鸭尾溪水体整治(一期)河道明渠工程,工程概算投资1412.91万元,项目已于2012年完工。”“2015年开展了鸭尾溪原位净化试点项目,投资估算约160万元。” 但这些花费的治理经费并没有让鸭尾溪根本好转起来,治理工程时断时续,鸭尾溪的水质依然堪忧。 记者求见鸭尾溪“河长” 被要求回街道办反映问题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江苏无锡在应对太湖蓝藻问题时首创了这一制度,后为解决无人愿管的污染水体问题在全国范围推广。但“河长”并非目前行政序列中官职,只是有些人眼中的“虚职”。 据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12月,鸭尾溪确定了明确的“河长”,即治理责任人,为美兰区检察院院长郭慧丽。而美兰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却表示“郭慧丽不再是鸭尾溪的‘河长’,要反映鸭尾溪污染问题,按程序先到街道办。” 记者从街道办起步,到环境监察局、环卫局,然后到水务局,又到了检察院,现在又被要求回到街道办,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到最后,记者也没能见到这位鸭尾溪的河长。鸭尾溪下一步怎样治理,什么时候能治好,这些问题都没能找到答案。
记者手记:对于未来结果 拭目以待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吕小品 ©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