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此大量购买心灵类书籍,最后发现,太多不被归类为心灵的书,其实一样在传达灵性的讯息,只是没有被辨认出来,像《暮光之城》,多数人认为是吸血鬼元素的青少女罗曼史,我却把它视为灵性小说。《失落的符号》也是,《苏西的世界》当然更是了。
每多读一本灵性课题的书,往内心深入一步,就与存在更接近,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宗教中与自己的神连结。以我为例,我从印度教中学静坐与呼吸,从佛教里悟到无常和空性,从回教学可兰经和苏菲旋转舞,从基督教学祷告和与神对话。我的图书分类学也因此愈来愈细致。
如果只想看一本灵性的入门书,目前我会推荐《这一生为何而来》。这是一本探讨灵魂的入门书,特点在它的架构非常清楚,先把人类的灵魂年龄分成一到十级,再归纳出十种灵魂的类型,列出二十种人类剧本的模块,你将会知道这辈子为何而来,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努力。
我原来就喜欢整理与分类,应该说,这样一本书就是我想要写的书,透过整理和分类去透视灵魂……
灵魂没有好坏和高下,和年龄也无关。每一级灵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各有各看世界的角度。我是九级的灵魂,因为环境的变动,有时候会掉到五级,回到旧模式。五级的灵魂是最有力量的,努力推动事物前进的就是五级灵魂。十级的灵魂,是无我的状态,有人生来就是十级灵魂,不欲望金钱不欲望爱情,性格稳定,自由自在无所挂碍,因此能够接收到一些特别的讯息;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人,每月只花一千五百元(台币,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从来不担心钱,与他碰触的人自然都会有所改变,我很欣赏这样的人,一个悠闲而自由的灵魂。
读到这样的书,一本我想写而已经被写出来的书,我真的很满足。
人怎么可以不看书?
如果缺乏读书动力,可以选择参加读书会。我和一群思想相近的朋友组成一个读书会,会员各有各的专长,譬如塔罗、星象、医疗、生命蓝图、灵魂,我是其中看过最多电影的人,但我看书的数量远不及她们。我们相互支持,交换书讯。事实上他们每一位都比我会读书,也是我的书单来源,不少连出版社都还未获得讯息的新书,他们第一时间便与大家分享。
所以我曾对学生说,请把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活动如实记录下来,几点几分做什么,看书、看电视、打电动、吃零食、发呆、哈拉、上网……,只要读这张纪录表,就知道你是否浪费了生命,并且清楚推断你的未来,根本不必问算命师。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怎么过一天,你就怎么过一生。」
人要觉知。读书是为了觉知。
透过读书,慢慢觉知所说的话、所飘过的念头、所行所为,一切从觉知开始,有觉知始能在黑暗中看见光,获得智慧,进而拓展视野,从全球视野到宇宙视野,最终建立灵性视野。
我建议学生先读《让天赋自由》,它指引人要走向自己喜欢的路,另一方面,也会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层次比较高的职涯规画,但毕竟这样还不够,社会使命之外,还要加上一个灵性使命,每个人都要找出自己的灵性使命。煮出一碗令人感动的面,烤出抚慰人心的蛋糕,这也是灵性使命。
但我也会提醒,其实我开的书单,你们也不需要全部读完,只要其中有一本书,一本书中的一句话,能影响你一辈子的,这就够了。
读书当然也不是唯一的觉知之道,却是一道方便之门,最不假外求的路。
待完成的人生功课
我无时无刻不在阅读,观照念头,但有些作家的书,此时此刻的我不能看,譬如张爱玲。
我的客厅供着一套张爱玲典藏全集,这一大套书,我曾经带着它到北京,又从北京带回台北,人总是把对他而言最重要的物品放在身边。
这就是张爱玲之于我的意义。
从国中时候看三毛编剧的张爱玲半自传电影「滚滚红尘」开始,我就明白张爱玲将会影响到我的生命,我的跷家逃学与此有关。看过「黑客任务」吗?人的灵魂如程序,某一个程序会影响某一些关键的人,一层又一层,张爱玲就是一个特别的模块,她影响着许多敏感纤细的女性读者与创作者。她的灵魂和文字,键入某种病毒,致命的蛊惑,读着读着很容易陷进去,一陷进去就万劫不复。因此我不敢读,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的人生功课尚未完成。
还有许多书等待我看,我相信看书看到某一个临界点,也许就不需要书了。到那一天,我希望可以不再看书,开始去做与文字无关的事,比如摄影、绘画、跳舞、学习乐器……
人要往上跳跃,必须回归到零,回归到大我。我以这样的心念面对我的这一世、我的书房、我的书,解构我对知识的偏执。
——摘自《阅读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