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王白居易,曾在江南一带担任官职,对这片水乡饱含热爱。 回到洛阳十余年后,江南的美景于他而言仿佛还历历在目,写下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一词,念在嘴边,便带着一种浪漫。 在秦汉时期,江南曾被统称为“百越”,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才子众多,粮食富饶,繁荣发达的宝地。 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六下江南。 依山傍湖的无锡,藏着秀美的江南园林,和悠久的历史。 上千年历史的古运河、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古代名臣的豪宅故居……都在这里。 连阿炳那首《二泉映月》中悲怆、跌宕的情愫,也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 鼋头渚 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鼋(yuán)头渚,便是太湖北部的一处半岛,有着“太湖第一名胜”的美誉。 鼋头渚的樱花谷,是除了日本和华盛顿之外,世界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来到无锡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每年春夏时节,在这里欣赏一场落“樱”缤纷。 连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都忍不住赞道: “太湖佳绝处,毕竟鼋头渚”。 清名桥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奇观,算起来已有2500多年历史。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 表面波澜不惊的河水,三千年来,不知承载了多少风风雨雨。 而清名桥,是这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 坐上老船,穿过千年古桥,经过一间间百年老屋,沿岸的水弄堂、桨声、灯影。 沉浸式地感受一番水乡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到了晚上,华灯初上之时,水乡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烟火气。 水乡的雪景更是特别。水网纵横,小桥流水间,大有一股诗情画意。 锡惠公园 锡惠公园,不止是一个普通公园。 无锡最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都坐落于此。 世人只知鼋头渚的樱花,却不知锡惠公园的杜鹃。 园中杜鹃多达300多个品种,每当花一开,便是云蒸霞蔚般的绚丽。 放眼望去,是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粉红色。 惠山泉,被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阿炳便是在这里,看着月光如水,感悟过往,创作出《二泉映月》这首不朽乐章。 寄畅园 江南有四大名园。 除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之外,便是无锡的寄畅园 。 寄畅园又名“秦园”。 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共十二次巡游江南,多次来到这里,并一再题诗。 苍凉廓落,古朴清幽的石景和古树,让寄畅园在所有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乾隆: “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 之后,这位皇帝在北京仿建了他心中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 颐和园的谐趣园,圆明园的双鹤斋,都是仿照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如今五处中的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 灵山大佛 这座通高88米的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 是世界上最高的佛祖青铜立像,比71米的乐山大佛还要高。 佛像正对太湖,背对灵山,慈颜微笑,广视众生。 远看惊叹于佛像的精致,近看则会震撼于它的巨大。 每年都有许多人专程赶往这里,走到大佛前“抱一抱佛脚”。 取“临时抱佛脚”的含义,据说许愿很灵。 拈花湾度假村 这座度假小镇,被称为“国内小京都”。 位于云水相接的太湖之滨,佛光普照的灵山之畔。 建筑风格与日本奈良非常相似,却又结合了江南小镇独有的水系。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遇上假期,最适合来这片“净空、净土、净水”上放松身心,感受禅意。 宜兴竹海 盛夏时节,没有比竹海更冷冽的去处了。 这片著名的竹海景区,有着近100种不同种类的竹子,被公认为“天然氧吧”。 爬山路上闻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似乎都被净化了一遍。 下山筋疲力尽的时候,可以坐缆车,自上而下地观赏竹林。 这里大片竹林郁郁葱葱。远远看去,是一望无际的绿色。 竹林深处的溪流,穿过竹海、经过岩石,最终汇入太湖。 无论头顶如何烈日当空,竹海里永远保持着自己的一股凉气。 在竹海中呼吸着清新空气,饮一杯清茶。对夏天而言,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 蠡园 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经携西施在此隐居、养鱼。 蠡湖、蠡园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蠡湖是太湖边的一个小湖,而蠡园是依湖而起的一个公园。 不同于鼋头渚的樱花,蠡园有着独具江南柔情的秀美。 江南的青瓦粉墙、杏花烟雨,是一种水墨画般的美丽。 白居易在离开多年后,还在写诗怀念江南美景。 乾隆六下江南,依然念念不忘,想要在京城再现江南园林。 白墙黛瓦的老房子,沧桑容颜背后,是说不尽的往事,值得细细品味。 那唯美的小桥流水间,牛毛细雨常伴。雨细如丝,痴缠又绵长。 忽然,就想去无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