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拍照片的人越来越多, 可拍出好照片的人却并不多。 其实,照片好坏之间只差一个理由。 顶级摄影高手按动快门时, 都会给自己一个理由。 现在分享5个理由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0 1 这个画面是否有故事 要成为出色的摄影师, 每一张照片总会留下一个故事。 当照片正在记录一个人 或是一个时间内的故事, 你便为这张照片增加了生命和意义。 拥有故事的照片, 就不再只是一个感光元件下的“影像”, 而是一个拍摄对象对观众的情感交流。 所以在拍摄前先问一问自己, 这张照片会有“故事”吗? 拍出“能说话”的摄影作品的 摄影师才是真正的大师。 布列松等青史留名的摄影师的作品中, 无不在讲述着被摄主体的各种情感。 一直以来,摄影客观都被理解成为 冷漠和不动声色的复制记录。 实际上,角度的选择、语言的表达、 瞬间的选取甚至取景器的剪裁, 从来都是能给画面带来故事的。 有故事的照片充满了 人文精神的关怀和摄影师 对被摄主体的情感温度, 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值钱”的作品。 0 2 现在的光线条件是否适合 光线是摄影得以进行的必备条件, 如果光线不足,拍摄到的画面 将失去大量细节,也看不清楚。 为了得到更多的曝光量, 你不得不降低快门速度或拉高ISO值, 但相对也可能造成无法手持拍摄或出现噪点的状况。 因此在拍照时,需要知道 是什么光线照亮了被摄主体? 从哪个方向照过来?光线强度够吗? 是否需要另外使用闪光灯或其他灯具补光? 如果无法再补光, 只能拉长曝光时间的话, 是否需要上脚架拍摄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在瞬间考虑清楚的话, 拍出好作品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而且光线也有硬、柔之分, 配合不同的情况, 又或表现不同的内心感觉, 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光线因素。 总之,就要注意及学习运用光线。 为什么拍这个画面和当前条件下的光线 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创作 这两个问题考虑清楚了, 那么你的这幅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0 3 画面中的视觉主体是什么 想好捕捉这画面想传递的内容和光线条件之后, 接着就是动脑想构图, 让它很好地传达你想表达的信息, 此时,决定视觉主体便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这个视觉主体,关系到画面主体的呈现, 常常也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第一次印象。 根据构图,决定好对焦应该在哪里时, 可采用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的方式,保证准确合焦。 确定了视觉主体,接下来就该检查镜头画面中, 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抢走主角风头的多余元素, 如果有,尝试移动脚步或改变角度来避开他们。 或是可以用浅景深的方法, 让它们不这么明显,以凸显被摄主体。 让被摄主体成为画面中最引人瞩目的视觉中心。 当遇到画面中有两个被摄主体都很喜欢时, 不要贪心地想要一次拍下来, 建议还是分别拍摄比较好。 纵观大多数知名的摄影作品, 构图和画面普遍都比较简洁直观。 多余的元素会破坏你画面的纯洁度, 也会让你的快门显得非常“不值钱”。 0 4 能不能用一些更独特的角度去拍摄 面对同一个场景,10个人可能 会有一半以上的人拍出一样的画面, 夸张一点的话也可能10个人拍的都一样。 就拿某些热门景点来说, 搜索引擎中关键字一搜索下来, 啪啪啪一大堆图片可能都长得差不多, 看着都是“撞图”的感觉。 想要创作出出众的作品, 发现不同的角度是一门必修课, 面对同一个拍摄主体, 尝试以多种不同的视角来捕捉, 想必能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天地。 对于纪实摄影来说, 除了在可以在机位上做出一些变化, 还可以在拍摄立场上做出一些改变, 这些改变会让你的作品更加独特。 例如你拍摄的是一组关于家庭聚会的纪实作品, 你可以同时拍摄两组作品, 一组以老人的视角去观察, 一组以儿童的观点去记录。 这样拍出的两组作品 不仅能更完整的组成一个故事链, 还能让摄影师体会不同身份 带来的感受变化,作品更具戏剧冲突性。 0 5 为什么要拍这个画面 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是让你的拍摄精准化必须思考的问题。 简言之,就是为什么要按快门。 是这个画面很美?很有趣? 勾起你特别的回忆? 还是想呈现什么故事? 又或者你只是想练习某个拍摄手法?
给自己一个按快门的理由, 赋予画面更确实的意义。 经过这层思考捕捉到画面无论好坏, 至少有你的想法在其中, 而不是个连灵魂都没有的莫名作品。 如果你连自己为什么要拍 这个画面的原因都不知道, 那么在后期选片的时候 这张照片肯定无法逃离 被删除或继续在硬盘里落灰的宿命。 想好了为什么拍摄这个画面, 就相当于为作品提前 在脑海里命题并且树立中心思想。 这个画面才有可能拥 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