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在所有解读《红楼梦》的作家群里,刘心武或许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一位。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位以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就将重心转向了对《红楼梦》的研究,陆续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等,2005年他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红楼梦》,推动“红学”研究进入大众文化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他不仅耗时七年续写了《红楼梦》,也在尝试为学生讲述《红楼梦》背后的奥秘,于近期推出了新作《阅读<红楼梦>的十二个锦囊》。这本书的源起,来自于刘心武的小孙女,因为经常缠着他,要他讲《红楼梦》,他开始思虑这本书哪些内容适合给孩子讲,又该如何以晓畅易懂的方式去讲述,最终,他提炼出了七万字内容,以“十二个锦囊”的形式来解读《红楼梦》。 “不讲爱情,不讲家族盛衰,不讲人际勾心斗角,不讲儿童不宜的内容,单把书里那些最美好的人,最美好的事,那些诗情,那些画意,那些温馨,那些欢愉,那些美景,那些趣事,一一道来。先往孩子们心灵里,撒些花瓣,布些香草,留些亮斑,飘些美韵,为他们今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地阅读《红楼梦》奠定基础。” 整部《红楼梦》,最容易被孩子理解的或许就是大观园里的四季轮替,以及几位主人公在诗意生活背后的不同性情。刘心武在书中如此讲述“宝钗扑蝶”这一重要情节—— 它写这个薛宝钗扑蝶,一下子没扑着,还想扑,蝴蝶就扇动翅膀往前飞。在这个情节当中,就出现了一个美丽建筑叫作滴翠亭,它有一个曲折的桥,小桥通到建筑在湖水中央的亭子。滴翠亭有什么特点呢?四面都有窗户,这个窗户是可以推开的,也可以关上。那么她追这个蝴蝶,蝴蝶就往桥那儿飞,追到桥上,蝴蝶又往亭子那儿飞,她就追到亭子那儿去,追到亭子那儿以后没追上,她就想放弃,这时候突然听到亭子里面有人说话,有两个小丫头在说话,说的是一些隐秘的事情,是一些私房话。......正在这个时候,那两个丫头果然就把亭子的窗户打开了,就看见她了,她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进到亭子里面去,说你们把林姑娘藏哪里了?还故意在里面找了一圈,没有,又说可能是到那边山洞里面去了,被蛇咬一口也就罢了,说完,她就从亭子那边的桥上岸了。 这一段情节很重要,第一,它描写了一个贵族小姐扑蝶的场面,非常生动;第二,它对塑造薛宝钗这个人物、凸现她的性格,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她既聪明美丽,又很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当然这个里面有一点不对,就是不管怎么说,你别让两个丫头认为是林黛玉先到这个窗户外头听见她们的话,是不是?所以历来有一些读者认为她这样做不合适,会造成两个丫头对林黛玉产生恶感,但是从书里的情节发展来说,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恐怕她也不是故意要去栽赃林黛玉、诬陷林黛玉的,作者写了人在紧迫情况下的一种应急手段。 除了“宝钗扑蝶”,少儿读者还会发现书中哪些关键的人物瞬间?今天夜读,选取书中对林黛玉、史湘云、贾迎春三位女性类似瞬间的解读分享给大家。 最后也欢迎读者分享留言自己和孩子共读《红楼梦》时的困惑和经验,我们将选取两位读者赠送本书。 锦囊五 扑蝶·葬花·醉卧·穿花 ——记住书里最美好的人和事 下面紧跟着,我要告诉你的是一个千古以来—当然说千古有点夸张,因为《红楼梦》到现在也就两百多年—就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铭心刻骨的记忆,《红楼梦》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场面: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怎么回事?上一讲提到,春天百花谢落,花瓣都落了满地,甚至落到水里面去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黛玉葬花是一个连贯性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这种艺术方式,在西方,在我们国家以外,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不是说简单地画一幅画,或做一个雕塑,而是用行为来表达一种艺术创造。举一个例子,有一些西方人爬到一座山上去,这座山比如说海拔五百米,他们有十二个人,就一个人趴着,另一个人再在他身上趴着,一个一个地叠上去,最后一个人趴完了,使这个山的海拔,人为增高了一米,由别人把这个场面拍下来,叫作《让山长高一米》,拍完之后大家散去。行为艺术是一种时间艺术,过了以后就没有了。那么西方人就很得意,说你看我们西方艺术多发达,我们有行为艺术,其实中国两百年前的《红楼梦》里面就有行为艺术。 林黛玉葬花就是行为艺术,怎么个行为艺术?第一她有特殊的行头,她是有道具的。林黛玉葬花是扛着一个花锄,花锄上挂着一个锦囊,一个花囊,是可以装花瓣的;手里拿着一个花帚,要把这个花瓣扫到那个花囊里要有一个扫帚,同学你怎么想象?在书里林黛玉是一个贵族小姐,身体很弱、老有病,花锄能是一个那种刨地的大锄头吗?她扛得起来吗?能是一把环卫工人扫地的大笤帚吗?也不可能,她是精心制作了一种行为艺术的道具,从一些电影、电视剧、绘画还原可以知道,她那个花锄,是细细的竹竿,前面有薄薄的一个代表锄头的薄片,它很轻,她的身体能够扛得住。花囊,林黛玉会针线活,自己就可以缝一个,象征性的一个装花瓣的刺绣小口袋,挂在这个花锄上。花帚那就讲究了,它可能是用一个细细的竹竿,下面绑扎了什么啊,是现在用的笤帚吗?不是,可能是一些禽鸟的羽毛,把它扎在底下,算是一个扫花的笤帚,优美不优美?而且林黛玉这个行为艺术是有声艺术,不是无声艺术,刚才我举那个《让山长高一米》,那是一个无声艺术,没有声音的,林黛玉是有声艺术,她事先就作好了一首词,葬花词,她扛着花锄,花锄上挂着花囊,一手拿着秀气的花帚,一边朝着这个葬花的地点走去,一边吟唱一首自己创作的葬花词,优美不优美?这是《红楼梦》里面一个登峰造极的场景,一个优美的人,做着优美的事,优美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后来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优美的画面,另外一个贵族小姐就是史湘云。史湘云她的性格跟薛宝钗、林黛玉都不一样,薛宝钗比较文静端庄轻易不发火,林黛玉体弱多病,有时候使小性子说点尖酸刻薄的话。史湘云是大说大笑的,像男孩子一样的性格,书中就写这个史湘云和其他的一些大观园里的姊妹们,给人庆生,喝酒划拳,喝醉了以后,她自己就找了一处阴凉地,一座山石后面有一个石头的长凳,她用自己非常好的纺织品鲛绡帕,大手帕,包了一些芍药花瓣当枕头,就在那个石凳上睡着了,风吹芍药花落了她一身。这也是书中一个非常美的场景。她虽然不是像林黛玉那样有计划地要去做一个行为艺术,她是醉卧,醉了以后不自觉的,但是也等于是一个行为艺术,很美好,成为现代很多画家画不尽的题材。 书中插图来自清代工笔画家孙温绘的《红楼梦》 那么前面讲的这个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你可能都很熟悉,还有一个场景你可能忽略了,也可能注意到了,谁啊?做什么事啊?那就是贾迎春。贾迎春在书里面是一个很懦弱的女性,这个人特别懦弱,谁都能欺负她,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一个很可怜的生命存在,但是书里写秋天,大家聚在一起,吃螃蟹,赏菊花,然后她们的诗社就决定来一次咏菊花的诗会,在准备写诗之前,大家先静下来构思,书里就写了不同的小姐有不同的状态,有一笔写贾迎春,在干吗呢?贾迎春独在花阴下,用花针串茉莉花。花针是那个时代的贵族妇女用的一种针,一般是象牙做的,是比较粗的针,针鼻也比较大,串上线之后,用来串花。当时茉莉花开放了,她摘了很多茉莉花,把它们一朵一朵地串起来,串得少一点可以做茉莉花的手链,多一点可以做茉莉花的项链,一个懦弱的女孩子,老被人欺负,被人漠视,但是她也尊重她自己的生命存在,在秋日的那一刻,享受串花的人生乐趣。 所以读《红楼梦》,我给你一个新的锦囊,就是要懂得捕捉这些个人的艺术行为,生活诗意,这种美丽的画面、美丽的行为。那么除了我举出的这四个人、四个行为以外,别人还有没有呢?有的,希望你回去以后好好翻书,看看能不能再举出几个来。 (《阅读<红楼梦>的十二个锦囊》刘心武/著,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8月版) 配图:出版社供图、电视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