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朋友家小孩子过生日,邀请我去家里面住两天,第一天大家其乐融融,因为大家都在玩耍,没有关于作业的任何事情。 可是第二天从早上让早读开始,家里面就不安定了。原计划,我多待两天,白天老大上网课、我办公,她陪老二玩。 计划很美好,可是现实很尴尬,她和老大中午吼了一中午,我给老二读了一中午故事书,吃完中午饭,我就带着电脑回来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不少,特别是疫情期间,不管孩子学习吧,孩子是一点都不学,管教孩子吧,孩子现在真不一定听你的,还给你讲一堆大道理,最后活生生地给自己气的不轻。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找到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技巧。 有些家长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最简单地方法就是每天和孩子好好说话。 爸爸妈妈们可以从下面八句话开始练习。 “我爱你” 让孩子在被爱中得到滋养 若要问,世界上最美的一句话是什么,那一定是“我爱你”。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我爱你”,来自父母。 父母是第一个给予孩子爱、教会孩子爱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需要孩子用好行为、好成绩来换取。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做到什么样,做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都不影响我们爱他,也无法动摇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我们不仅要爱孩子身上我们喜欢的样子,更要接纳孩子身上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每天一句“我爱你”,为亲子账户不断储值,让孩子在爱中得到滋养。 “我理解你的感受” 这点我感觉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换位思考,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打开亲子沟通的敲门砖,是解决亲子问题的杀手锏。 “我理解你现在学习已经很累了,我刚才不该吼你,我向你道歉,如果刚才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更好呢?” “今天作业有点多,我理解你比较着急,那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 “我感觉你有点不开心,是因为我把电视关了,我理解你在想看电视时不能看的心情,你想想看,你现在该做的事是什么?” 当孩子有情绪时,认同并理解他的情绪感受。 感受一旦被理解、被共情,沟通大门就打开了,亲子冲突和矛盾便随之减少。 更能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感受里闹情绪。 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孩子理解他人,共情他人的能力。 “对我来说,你很重要” 让孩子在被重视中得到安全感 经常听到妈妈这样吓唬孩子: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面去。”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别人。” “你再不听话,就把报警把你抓走。” ... ....。 这是一句会让孩子内心彻底崩溃的话。 于世界而言,妈妈是一个人;但于孩子而言,妈妈是他的整个世界。 当年幼的孩子听到这句话时,这会在他小小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让他内心充满恐惧、害怕、焦虑和委屈,时刻担心自己被抛弃,心无归属,没有安全感。 永远都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之类的话,而是多说“对我来说,你很重要”。 孩子发脾气时,理解他的情绪,对他说“对我来说,你的感受很重要”,以表示对他的重视与关心。 为孩子安排事情时,征求他的意见,对他说“对我来说,你自己的意见很重要”,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与信任。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让孩子在启发中学会独立思考 家长不要事事都急于给孩子答案,要善于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比如:“如果你不想有蛀牙,每天早晚你该做什么?” “今天外面刮风又下雨,如果不想让自己受凉,你该怎么办?” “放学后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你该怎么安排你的时间?” 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启发式提问”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是拥有独立完整人格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成熟的基本门槛。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 多向孩子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在他说得正确的地方给予认同,不完善的地方给予建议。 孩子会根据建议思考出新的想法,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力和独立性,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要说疫情中,最成功的家长,那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家长,记得在新加坡疫情才开始的时候,朋友给我说,我早上真起不来给俩孩子做饭,我给她说,让它们为自己做主就好。 第二天朋友就晒朋友圈,疫情中最幸福的老母亲,俩孩子自己起床洗漱,吃饭,上网课,还不忘给自己准备早茶。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最后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我相信你的判断/决定”,给孩子赋能,更能激起孩子的内在动力,自我负责。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让孩子在肯定中学会自我认可 之前一位妈妈知道孩子特别喜欢李佳琦,所以一般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都会带孩子看李佳琦的直播,有一天妈妈给孩子看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现在李佳琦工作室的照片,一张是最初李佳琦直播时候的照片。 妈妈告诉孩子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 我们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不论是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都一定是经过了艰苦的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能通过不懈地钻研,才能成功。学习更是如此。 没有哪一个学生是轻松获得好成绩的,他们都是靠着一路努力,一路拼搏才获得的,他们都是在成堆的作业中,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之下,变得成功的。 有些人会说:那是在中国,学习要努力,在国外,根本不需要什么努力。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了。你有看够凌晨4点半的哈佛的图书馆吗?那里坐满了学生,他们挑灯夜读,一直读到凌晨。 再看看邻近我们的新加坡,那里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求很严格,在他们的教室后面,挂着一把戒尺,以此来警戒孩子们,需要好好读书,努力读书,不然,就会受到戒尺的惩罚。 “我需要你的帮助,可以吗?” 让孩子在被需要中获得价值感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人在童年时代,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谓价值感,就是可以被需要。 这一点霍思燕其实就做的很好,有一次,霍思燕的脚破了一点皮,她却像个孩子似的在嗯哼面前喊痛,嗯哼马上就跑到妈妈身边,非常懂事地给妈妈揉揉,还安慰妈妈。 同样拥有暖男儿子的胡可也是深谙此道,她认为妈妈会在儿子面前示弱,儿子才会更爷们。安吉从小就会做很多的家务,会洗衣,会拖地,还会照顾妈妈和弟弟。有一天晚上,胡可一手拿着弟弟刚喝完的牛奶杯,一边给弟弟讲故事,安吉看到了就顺手接过妈妈手中的杯子放到桌上,十分暖人。在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胡可时不时就会跟儿子安吉撒娇:“大安吉,妈妈有些辛苦,你可以照顾一下弟弟吗?” 妈妈的适当服软,儿子才有机会承担更多,懂得保护妈妈,儿子才会更加有担当。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曾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这个角色,总是要实现由强到弱的转化,才能保证孩子由弱到强的成长。 父母越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就会越重,事事依赖父母,得不到锻炼和成长,最后就成了一名妈宝。而父母弱了,孩子无人可依就会变强,才会主动去担当,主动去照顾父母,暖男的潜质也就激发出来了。有远见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总会找到合适的时机,在孩子面前示示弱,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需要他的关心和帮助的,而他也是有能力保护父母的。 “谢谢你的帮忙” 让孩子在致谢中学会感恩 如果你想让孩子经常愿意为你做事,你需要在他做完事情后,让他感受到与能力相匹配的贡献。 这只需要从对他表示感谢开始。 哪怕孩子为我们端个碗,倒个水,提个东西,都需要表示对他的感谢。 “谢谢你的帮忙”,是让一个人自我价值得以呈现的真实反馈。 这种内在价值被唤醒之后,孩子在下次得到别人帮助时,自然懂得感恩他人,用一句致谢的话,肯定并奖赏他人的价值。 这是让孩子懂得人际交往,以及赢得好人缘的一把钥匙。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抵达生命的终点,而是陪伴这个生命本身。 我们都没有做父母的经验,等到我们有经验了,才发现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有些伤害已经无法挽回。 只有成长我们自己,先成为有爱、有智慧、有方法的父母,才能支持孩子去勇敢创造一个水到渠成的未来。 如果父母拒绝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寸步难行。 父母是带领孩子前行的引路人,从现在起,自己学习、成长和改变;在未来,孩子就拥有优秀、幸福、成功的人生。 每天练习一句,每天改变一点,你会发现自己和孩子都会有积极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