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太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爱新觉罗家族起源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长白山上有一座布勒瑚里湖,景色秀丽,水草丰盛。某日,天宫里的恩古伦、正古伦、佛古伦三位仙女心血来潮,想去凡间游玩。她们想尽办法躲过了天庭守卫的法眼,偷偷溜到人间,来到布勒瑚里湖畔。 眼见湖水清澈明亮,三位仙女跳入湖中洗净风尘。上岸后,年纪最小的佛古伦仙女发现衣服上有一枚红色的果实,捡起来放在口中,结果不慎滑落腹中。第二天,仙女准备飞升回天之际,佛古伦发现自己怀孕了,飞不起来,只能先找个地方安心养胎。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佛古伦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名布库里雍顺,一出生就会说话。布库里雍顺长大成人后,举止不凡,相貌伟岸,在神喻的指示下,他平息叛乱,创立部落,是为清王朝爱新觉罗家族的始祖。 长白山天池。图源:NASA ©公有领域 东北山地之祖清王朝默认的龙兴之地——长白山,其实并不像传说中那般神乎其神。 在中国地理范围内,长白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型山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山地之祖。其东北起完达山北麓,西南延至辽东半岛与千山相接,包括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平行的断块山地,横跨1300余千米。同时,长白山也是东北地区的鸭绿江、图们江与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山脉幅员辽阔,海拔高度在25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共有16座之多,其中,将军峰以海拔2750米的高度傲视群雄。长白山雄起于中国东北边陲,在地理行政区位上看,它是中、朝两国标定国界的界山,长白山以北为中国国土,长白山以南划归朝鲜。在中国境内,长白山的主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米,较将军峰略低些。 长白山头,白雪皑皑,一年当中,有近9个月的时间始终被积雪覆盖。远远望去,长白山诸峰高耸入云,在积雪的衬映下,自然而神圣。但在其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长白山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的火山分布带中,长白山是其中的“佼佼者”。与一些史前曾发生过多次喷发,如今长期不喷发的死火山不同,长白山是一座具有高度危险系数的休眠火山,距离它的下一次喷发,不过是时间问题。 历史上,长白山曾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事件,距今最近的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第七次喷发。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天地忽然晦暝,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 长白十五道沟森林地质公园。图源:图虫创意 后来,据地质学家考证,长白山上炭崖底部出产的焦炭,即为这次火山喷发引起的树木焚烧的结果。 而让长白山“脾气”变得暴躁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史前沧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表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距今2500万年前,岩层底部的灼热岩浆喷涌而出,让长白山进入了第一波造山运动。 长白山的火山岩地貌。图源:图虫创意 在随后的四次喷发中,喷涌出来的岩浆凝结后,又形成了新的山峰,并将主山一层层地往上堆积抬升。据专家预测,早期火山喷发堆积的岩浆层将长白山主峰抬高至现在高度的两倍以上。 但这一切,随着距今20万—10万年前的第四次火山喷发,戛然而止。火山喷发的猛烈,震爆了火山口的锥体。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地下水的补充加上长年累月的降雨,最终在长白山火山口处形成了中国最深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图源:图虫创意 如今,虽然已经解开长白山形成之谜,但长白山天池依旧神秘。原因无他,到过长白山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要一睹长白山天池的风姿,全凭运气。这话不假,长白山与渤海相近,受暖湿气流的影响,长白山全年云量充沛,雾气浓重,有雾的日子多达260多天。在长白山天池的附近,由于海拔的影响,有雾气的日子会更加长,能一览其全貌的人大概都是“锦鲤”吧。 航拍长白山彩林河流。图源:图虫创意 经受火与冰的双重洗礼后,长白山由头到脚逐渐形成了集高山苔原、山地草甸、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阔叶林带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宝库。潺潺的山泉,茂密的千年林海,多样的古老生物都在静谧中等待着另一种生灵的到来。 从肃慎到女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大山的敬畏之心,始终如一。关于长白山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第一部地理名著《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大荒,即东北方向最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不咸”来自《易经》中的“咸卦”,具有神仙感应之意。“不咸山”的称谓,充分说明古代先民对长白山的敬畏之心。 长白山。图源:摄图网 因此,最早生活在这里的肃慎人并没有立即选择开疆拓土,而是用另一种形式:称臣纳贡,默默地表达他们与生俱来的那股敬畏之心。 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舜、禹时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就与中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按时朝拜纳贡,获得中原王朝的肯定,如西周时人们谈及疆土、民族时会提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长白山通天河。图源:图虫创意 长久的岁月中,称臣纳贡的肃慎人在与中原王朝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中改头换面。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继肃慎之后,见诸中国古代史册当中。伴随着肃慎人的华丽变身,古老的不咸山也逐渐有了“徒太山”、“纵白山”、“太白山”等多个新名称。 为了更好地实施普化万民的政策,汉武帝在征战匈奴的同时,不忘将目光投向远在东北的这块领土。从东北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再从长安抵东北地区,来回行程不下两万里。或许是出于想要保护朝贡永世不绝,又或者是因为更宏大的战略眼光,汉武帝将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纳入帝国版图,形成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让其与中原王朝之间紧密互通。 西汉地图。图源:Google 不过,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伟大实施,并没能延续很长时间。随着王莽篡汉,西汉帝国轰然崩塌,汉四郡与中原其他各郡的命运基本相同,很快湮没在群雄并起、势力割据的纷争中。 公元4世纪,随着长白山南麓、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崛起,汉四郡的影响走向消亡。四郡中的真番、乐浪一度沦为高句丽与百济之间争雄称霸的主战场。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直至盛唐,这场历经数百年的你争我斗才真正结束。公元668年,唐高宗发兵辽东,灭高句丽,始置安东都护府,统辖长白山南麓、朝鲜半岛的广袤区域。 世代生活在营州(今辽宁朝阳)的粟末靺鞨人趁此机会,在部落首领大祚荣的领导下,脱离安东都护府的管辖,向长白山方向挺进,并最终在长白山山脉忽汗河边的天牟山(位于今天吉林敦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震国。 震国成立初期,国力强盛,在首领大祚荣等人的领导下屡胜唐军。无奈之下,大唐王朝只能对粟末靺鞨采取“羁縻”制度,以夷制夷,因俗自治,承认震国的合法性。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公元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刚即位不久的李隆基派鸿胪寺卿崔忻持节前往辽东震国,册封震国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地置忽汗州(今吉林敦化),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大都督,允许渤海国成为大唐势力范围之内的一个附属政权。 崔忻持节前往辽东册封后,为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命人在长白山上刻下了一块鸿胪卿碑。从此,大祚荣领导下的震国改名渤海国,每年遣使以朝贡的形式与大唐展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往。 唐朝地图局部。图源:Google 唐末,契丹和女真两大族群先后崛起,建立辽王朝和金王朝。与之前的靺鞨人一样,建立金王朝的女真人也是发源于东北地区的“土生族群”。他们对于长白山的敬畏之情,算得上是前无古人。 在金王朝的主持下,这座流传千古的东北第一神山,成了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发祥地”,终于有一个固定的名称“长白山”。作为“君权神授”的代表,金朝的历代天子均需抵达长白山顶,膜拜山神,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 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撰写《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极力将长白山神化:“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赞语来形容它,可见金王朝上下对这座名山的无限尊崇。金世宗在位期间,还在长白山北主持修建了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祭祀。 此后,金王朝国力蒸蒸日上,至金世宗之后的金章宗时期,金国国力更是达到鼎盛。为了感谢长白山神的庇佑,金章宗追尊长白山神为“开天弘圣帝”。长白山神由王及帝,成为诸岳中最高品秩,与中原地区推崇千年的五岳相当。自此每岁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另有祭文。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若论对长白山的推崇及敬畏之心,在金王朝以后,开创清王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清朝龙脉从祖先诞生的神话,到皇太极、顺治、康熙历代帝王的推崇,清王朝将长白山推向无比崇高的宝座。除了遵照惯例四时祭祀外,当国家面临重大变局时,统治者们更是亲临长白山下,诚心祈求神明,护佑王朝国运。 因此, 为了护佑清王朝“龙兴之地”——长白山不受侵犯,清朝前期历代帝王,如皇太极、顺治、康熙等各尽所能。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命人深挖壕沟,以柳条画界,将长白山周边的区域全部包围起来,严密保护。至顺治年间,为划分农耕区域和游牧范围,柳条边的界限不断延伸,并开始修筑柳条边墙,史称“盛京边墙”。 从此,长白山只归皇帝所有,长白山的神圣与清王朝龙脉日月同辉。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康熙十六年(1677年),年轻的康熙皇帝派出宗室武穆纳代替自己前往长白山祭祀山神。武穆纳一行200余人自松花江逆流而上,经过满族故地,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长白山,登临天池峰,一睹天池神貌。 返京之后,武穆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编成《武穆纳题奏》呈报康熙,请封长白山之神。康熙大喜,着有司在吉林城的小白山上修建望祭殿,以为四时祭拜之所。此后,在康熙皇帝的带动下,清王朝前中期的帝王曾前后十次展开东巡祭祖的历程,其中,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一生就进行过四次东巡。尽管每代皇帝的东巡路线略有不同,但他们东巡朝圣长白山的虔诚之心却是一样的。 长白山。图源:图虫创意 在东巡途中,康熙曾写下《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乾隆与嘉庆亦有《祭告长白山文》和《长白山告祭祝文》的大规模创作。康熙出于对长白山的崇敬之情,指出五岳之首的泰山,实为长白山脉通过辽东半岛和渤海进入山东境内形成的,若论“五岳之祖”,当首推长白山。 在帝王们竭尽全力的宣传下,自金代以来,历代文人亦渐渐着眼于这座“关东名山”。面对长白山的雄伟高冷,金代诗人赵秉文就曾留下名句:“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 长白山地下森林。图源:图虫创意 元代诗人王结亦曾在长诗《辽东高节妇》中,对长白山如此描述:“天东长白近蓬瀛,缥缈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己绝,青鸾独跨上瑶京。” 诗中把长白山比作海上的仙山蓬莱与瀛州,说有玉洁冰清的白衣仙人常在山上出没,这与历代有关长白山的神话传说是一致的。 雪峰日落。图源:图虫创意 自金至清前中期,历代与中国东北地区息息相关的帝王、文人墨客虽多次讴歌赞美长白山,却始终未曾有描绘长白山“仙境”的画卷流传于世。直至清末,一个人的出现,才最终将长白山的真容,呈现于世人面前。 长白山初露真容此人便是清末长白山区安图县首任知事刘建封。1908年,时任奉天候补知县的刘建封接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命令,让其携带器材,登临长白山,将长白山实况记录下来,呈报朝廷。准备就绪后,刘建封与之前清王朝派往长白山的诸位谒山使一样,带着对山神的尊崇之心出发了。 长白山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刘建封所在的年代,近代照相技术已经成熟。在这次艰险的旅途中,刘建封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记录下了长白山的真实影像。 针对康熙时册封“长白山之神”时,“只闻其名,未有其尊”的局限,有幸受命登临长白山,并进入其腹地,一览天池全貌的刘建封决定用相机记录下当时的美景。同时,对长白山天池周边的十六座山峰进行了命名: 卧虎峰、梯云峰、玉柱峰、白云峰、 冠冕峰、孤隼峰、紫霞峰、天文峰...... 长白山天文峰,海拔2670米,峰顶如鹰嘴,俗称“鹰嘴峰”。作者:Charlie fong。©公有领域 随后,这位自号“天池钓叟”的谒山使也象征性地留下来“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佳句。而后,根据刘建封的所闻所记,萨满教最终完成了对长白山之神的形象创作,长白神山历经千年改造,终究成型。 今天,得益于清政府历代帝王的“封山守护”,人们才能参照刘建封的《长白山灵迹全影》相册,找到原始的长白山风貌。 曾经被帝王们推崇了千年的长白神山褪去了往日的神秘,成了中华名山中最追求自然的古老大山。 1964年 东北长白山林区,©公有领域 由于历经千年,这里的自然风貌从未经人为开发过,因此,在长白山的谷底深处,藏着广袤无垠的地下森林。森林中,湿润的青苔上,鲜花、蘑菇等自然生物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冒土而出,在森林间稀疏的光影下,舒展身躯。 而在另一侧,由于长白山遭受风霜冰雪经年累月的精雕细刻,在山顶的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形成了一个落差较大的巨型缺口。储蓄在天池中长达万年的地下水得以喷涌而出,倾斜而下。水流沿断裂带长期冲刷、侵蚀,使河床不断地下切、扩大,形成了一条长白山上最短的河流,通天河。 欢快的水流决定继续顺流而下,在经过一处天然形成的断崖时,水流的湍急直接从纵身68米的山谷间倾斜而下,形成一道巨大的水幕,即长白瀑布。而后,在长白山地热温泉的补充下,这道水流继续向北奔去,形成了二道白河、二道松花江等多条滋润东北地区人民的“母亲河”。 长白山二道白河小镇风光。图源:摄图网 在长白山的孕育之下,河水带去的不仅是养分十足的黑土资源,沿河而去,两岸更是兴建起了众多现代城市。 如今的长白山,早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各地旅客云集于此、流连忘返。或许,褪去帝王专有的色彩,孕育山间万户,庇佑百姓千年,才是真正的长白山之“神”! 长白山天池。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刘厚生:《中国长白山文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李立宪:《解说长白山》,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 张福有:《高句丽、渤海国与长白山文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常建华:《祭告:康熙帝东巡辽吉新探》,《满学论丛【第八辑】》,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