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山水旅行 《1000年前的世界中心,如今沦为三线城市》
1000年前的世界中心,如今沦为三线城市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再次巡幸洛阳,并提出将首都从开封迁到洛阳的计划。

自960年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来,16年间,作为军将出身的赵匡胤明白,开封作为四战之地,除了北临黄河外,其他三面完全没有地形险要可守。从国防角度来说,开封是不折不扣的危城。

历史的教训并不久远,就在北宋建国(960年)前13年,公元947年,契丹军队甚至攻陷开封,灭了后晋。

于是,为了拱卫开封,北宋不得不长期在开封内外屯兵数十万人,长期“冗兵”导致的财政困境,与开封无险可守的隐患,使得开国皇帝赵匡胤忧心忡忡。

在赵匡胤看来,在几个适合定都的城市里,长安尽管天险巩固,但多年来因河道荒废、漕运艰难,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早已失去了立都的条件。

相比之下,北临黄河、漕运便利,南有嵩岳,东有虎牢、成皋,西控函谷,“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洛阳,成为了赵匡胤心中,首都的不二之选。

为此,赵匡胤多次巡视洛阳,一直在为迁都做积极准备。

然而,在开封早已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的晋王赵光义,他非常担心会被迫离开自己的大本营,为此他联合多位大臣,力阻赵匡胤说,开封相比洛阳更加靠近漕运要道,方便接受江淮地区的财赋。赵光义的反对理由是:“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

赵光义有自己的小九九,其他的北宋大臣,也大多不愿离开早已在开封经营多年的安乐窝,这使得赵匡胤不由仰天长叹:

“患不在今日,自此去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深怀远见的赵匡胤没能坚持己见,弟弟赵光义也不会再给他机会,就在赵匡胤仰天长叹的这一年,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在跟赵光义一起喝了一顿酒后,神秘暴毙。

赵光义则在“斧声烛影”中登基上位,是为宋太宗。

北宋永远失去了迁都的机会。

151年后(1127年),随着女真人南下攻陷开封,北宋将为此付出亡国的代价。

图片|宋徽宗:文会图。北宋的恬淡盛世,隐藏着亡国危机。

01

赵光义选择开封为都,是因为开封既身处中原腹地,又毗邻黄河和各条运河要道,方便漕运。

根据考古发掘,早在五六千年前,开封市内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据传说,夏朝曾经在今天的开封市境内建都200多年,当时开封史称老丘,这也是开封有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春秋时期,郑庄公(公元前757-公元前701年)在今天的开封朱仙镇一带建筑储粮用的仓城,因取“启拓封疆”之意,将此处定名为启封。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公元前141年),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的名讳,启封被改为“开封”,这也是开封这一名字的最早由来。

由于夏代没有文字信史,因此学术界公认开封最早的建都时间,是战国时期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当年魏惠王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仪邑(开封),这也是史学界公认的开封建都的开始。

此后,又有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朝先后在开封立都,因此,如果算上传说中夏代的老丘城,开封是“八朝古都”,不计大丘城的话,则开封至少也是“七朝古都”。

图片|开封 · 图虫创意 ©

战国末期,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当时的秦国大将王贲率领十万秦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开封),为迫使魏国投降,秦军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开封),最终灭亡魏国,从而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拉开了血腥的开篇。

秦军水淹大梁(开封)后,开封衰落近千年之久,这座城市的重新崛起,要等到800年后隋炀帝的到来。

隋朝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发动百万民工,最终成功打通大运河,由于身处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汴渠)河段,当时称为汴州的开封由此成为了沟通南北的交通重地。

唐朝安史之乱(755-763年)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迁,转向长江、淮河一带,当时,来自江淮地区的财赋,普遍需要依赖从隋朝开始凿通的大运河进行运输,而北上西行,可抵达洛阳、长安(西安),南下东向,则可连接江淮要地的汴州(开封),到了晚唐时期,已经成为了“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中心城市。

与之相对,经历唐朝末期的黄巢之乱和军阀混战后,当时长安(西安)和洛阳城都遭受了巨大破坏,加上由于西行的漕运艰难,这就使得物资运输困难的长安(西安)和洛阳日渐衰败。到了唐朝天祐四年(907年),黄巢的原部下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退位、灭亡唐朝,朱温随后建立后梁,并升汴州为开封府、定都与此。

此后,五代十国后续的几个王朝,除了后唐短暂的定都洛阳外,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朝都先后以开封为都城,由此开启了开封城长达200多年的黄金时期。

图片|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的开封铁塔 · 图虫创意 ©

02

但开封作为国都,正如赵匡胤所担忧的,从一开始就潜藏着巨大的隐患。

尽管开封沟通南北、漕运便利,但这仅仅是从经济层面而言,从国防的角度来说,开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是典型的的四战之地。

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的诡异暴毙,使得迁都计划成为泡影。此后,从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到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151年间开封的国都地位屹立不动,再也无人倡议迁都。

在北宋历代帝王的苦心经营下,从中唐以来日益崛起的开封,至此进入了鼎盛时期,其巅峰时期,仅仅开封府内,就聚集了超过百万人口,可以说,开封城,是中世纪时期的11世纪和12世纪初期,当时全球的第一都会。

图片|开封府城门楼 · 图虫创意 ©

对于北宋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当时的画家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用他的神作《清明上河图》做了细致入微的表现。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市内汴河两边店铺林立、百姓熙来攘往、漕运通航的热闹场面。这幅气势恢宏的巨著全长达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生动再现了东京(开封)的盛世繁华景象。

图片|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只是开封的盛世繁华,始终藏着隐忧,这其中就有来自黄河的冲击。

作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开封赖以兴盛的黄河到了北宋时期,由于中上游地区的长期过度开发,加上沿岸大片森林被砍伐,此时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逐渐淤积到中下游平原,这就使得开封周围的黄河河床日益增高,在北宋时就已开始形成了地上河和悬河,并比沿岸的村庄高出数米之多。

从北宋中期的1048年开始,黄河中下游在几十年内频繁决口,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大决口,每三四十年就发生一次大改道,这使得开封周边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图片|2019年4月,航拍河南开封黄河浮桥 · 图虫创意 ©

但给予开封致命一击的,是人祸。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的女真人攻破东京(开封),使得正处于巅峰的北宋盛世戛然而止,北宋灭亡,但继起的南宋仍然持续抵抗。为了阻挡金兵铁骑,1128年,南宋军队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扒开黄河大堤,“以水当兵”,由此导致黄河流入泗水,再次由泗水夺淮入海。

1128年的这次人祸,并没有挡住金兵南下,相反,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第四次大改道。

在这次宋朝军队扒开黄河大堤后,黄河形成了新旧两条河道,并在黄河与淮河之间到处摆荡,由于这个位置刚好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前线,因此宋金双方都无意堵塞决口,以致黄河在整个南宋时期,一直在北方呈现到处泛滥摆荡局面。

图片|宋徽宗:瑞鹤图

而历史赋予黄河流域和开封的苦难并未终结。

1214年,迫于北方蒙古人的压力,立都燕京(北京)的金人(女真族)不得不迁都汴京(开封),此后,汴京(开封)做了近20年金国的首都,一直到1232年被蒙古人攻破,金哀宗随后又逃到距离开封仅仅100多公里远的归德(今河南商丘)。当时,金兵试图扒开黄河水淹蒙古军队,结果派出去扒堤的部队全军覆没。

随后,蒙古军队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来了个将计就计想水淹归德(商丘),蒙古人随后扒开了黄河大堤,没想到归德(商丘)城地势高,黄河水竟然绕城而去,但泛滥的黄河,却给开封周边造成了巨大危害。

蒙古人扒开黄河两年后,1234年,趁着金朝危亡,当时南宋军队北上与蒙古人争夺中原。为了阻挡宋朝军队,蒙古人再次人为扒开黄河,这一次地点则选择在了距离开封城北仅仅20多里的寸金淀,这也造成了黄河历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道。

从1127年到1234年,由宋人与蒙古人轮流共三次扒开黄河的结果,除了导致黄河频繁大改道之外,也给开封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在北宋以前,黄河当时距离开封有200里之远,但是从北宋开始的黄河频繁决堤,加上整个南宋时期宋人与蒙古人的三次轮流扒堤,这种天灾与人祸的叠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黄河河道逐渐向南迁徙,日益逼近开封城。

1234年蒙古人再次扒开黄河大堤后,当时黄河距离开封的直线距离,已经从北宋前期的200里远,变成了距离仅仅20里远。

图片|黄河开封段 · 图虫创意 ©

此后,作为地上河的黄河“悬河”之祸,给日益逼近的开封造成了越加深沉的苦难,因为河道远,洪水泛滥时尚可规避和减轻受灾面,但河道如此之近,一旦洪水泛滥或决堤,开封城已根本没有反应和逃亡的时间,生态影响也近在咫尺。

随着黄河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加上整个南宋时期三次人为扒堤造成的黄河大改道,此后,黄河在开封城周边的决溢越来越频繁。

根据统计,进入元、明、清三朝后,三个朝代仅仅641年期间(1271年-1912年),黄河在开封境内的决溢就达到了300多次,其中共有几十次洪水袭城、7次水淹开封城的记载。

不得不说,整个南宋时期宋人与蒙古人的轮流扒堤,也给开封造成了影响千年的人祸之害。

图片|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马战表演 · 摄图网 ©

03

长期的战争动荡与黄河决堤,也使得开封赖以兴盛的黄金水道日渐荒废。

尽管号称八朝古都,从夏朝到战国时期的魏国,以及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还有北宋、金朝都曾经在开封立都,但开封作为真正的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就只有北宋(960年-1127年)一朝,共167年的历史。

随着北宋灭亡和宋室南迁,大宋帝国的首都,也从开封南迁到了杭州。

天生的地形弱点,以及失去首都地位,这种自然与政治的双重失势,是开封陨落的根本点。

图片|开封包公祠 · 图虫创意 ©

开封的陨落,同时也是中国定都史的转折点。

中华帝国的定都史,从约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到公元1000元左右的北宋,3000年间的定都范围,基本都是沿着渭河及黄河中游的东西走向,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走向波动迁移。

但1127年北宋灭亡后,中国的政治首都,第一次从沿着黄河流域的东西走向布局,转移到了南北走向。

1279年南宋灭亡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南方的杭州,转移到了元朝位处北方的国都大都(北京)。

此后,从南宋算起,到元、明、清共四个朝代,中国的定都走向,从沿着黄河的东西走向,改变成了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走向,其迁移轨迹表现为杭州(南宋)——北京(元代)——南京(明朝初期)—北京(明朝中后期、清代),并一直持续至今。

图片|从开封以后,中国的定都走向,从沿着黄河的东西走向,变成了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走向

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后,开封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大运河水道的荒废。

早在北宋时期,为了方便接受来自江淮地区的财赋,北宋在依赖黄河之外,除了继续扩大疏浚原来汴河、五丈河两条河道外,又相继开凿了金水河和惠民河两条运河,通过汴河、五丈河、金水河、惠民河等“四大潜渠”加上黄河通联全国各地,开封也因此成为了“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的帝都所在。

图片|北宋时期,大运河是开封的生命线之所在

当时,为了保证各条运河的通畅,北宋政府每隔三、五年就要对各条河道进行疏浚,因此尽管各条运河都存在自然的泥沙淤积问题,“虽数湮废,(但仍)通流不绝。”

但从北宋后期开始,由于政治腐败、管理废弛,从江淮地区通联开封的运河已经开始逐渐淤塞荒废,此前全年通畅的运河,甚至出现了只能通航半年的情况:“汴渠昔之漕运,冬夏无限,今则春开冬闭,岁中漕运止得半截。”

1127年北宋灭亡后,随着此后战乱动荡和南宋迁都杭州,常年缺乏疏浚的大运河河道更是逐年淤积,南宋建立后仅仅四十多年,当时作为大运河重要通道的汴河河道,甚至淤积成了麦田和村落。

除了汴河之外,作为开封连接江淮地区的“四大潜渠”的另外两大通道:五丈河、惠民河也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的迁都、长期的战争动荡,而导致缺乏疏浚,最终淤积湮废。

至此,此前作为开封经济生命线的“四大潜渠”已基本淤塞荒废,从而使得以运河作为血脉的开封,在连接南方的运河基本荒废以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图片|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 摄图网 ©

04

开封作为古都走向衰落,它的历史背景,则是京杭大运河的崛起。

在隋唐以前,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因此沿着黄河流域东西走向的长安和洛阳、开封就成为中国首都的当然之选。

但是隋唐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迁,江淮地区的经济不断崛起,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开始不断分离。在此情况下,隋炀帝首先凿通了大运河,并通过大运河吸收江淮地区的财赋,以此维系中华帝国的运转。

到了唐朝时,运河已经成为了中华帝国绝对不可缺乏的生命线。

唐朝贞元二年(786年),由于从江淮地区向长安运输粮食的漕运道路被藩镇阻断,整个长安城都陷入缺粮困境,以致禁军发生骚动,就在危急时刻,刚好有3万斛米运到了长安周边,唐德宗听说后,流着眼泪跟太子说:

“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由于受到黄河三门峡段水流湍急、不利水运,加上自然环境恶化等各种因素影响,长安最终在唐代以后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则是开封的崛起,而开封的衰落,也与长安类似。

由于长期的战争动荡导致大运河水道荒废,使得开封无法接收来自江淮地区的反哺,加上北宋灭亡后首都的搬迁,开封的陨落已是势在必然。

元朝建都大都(北京)后,为了吸收江淮地区的财赋供养帝国运转,开始全力开凿京杭大运河,至元三十年(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长约179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之日,也是长安、洛阳和开封等黄河中上游城市的彻底衰落之时。

图片|1293年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航,标志着中国历史地理走向的重大转折

从线路来看,京杭大运河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由于京杭大运河不再连接河南开封等地,这就使得开封失去了江淮地区的滋养,成了没奶的孩子,很难长大了。

图片|元代大运河走向

另外,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则捧火了运河沿线的山东济宁、天津等新城市,对于开封来说,北宋时期的辉煌往事,已经一去不返了。

图片|因大运河而兴的沿线城市

05

到了明朝时,由于贾鲁河的疏浚凿通,加上定都南京的朱元璋一度将汴梁(开封)改为北京,这使得开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所提升。

于是进入明代后,一度衰落的开封,重新崛起成为中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势若两京”,“大梁(开封)为中原上腆,北咽神京,南控八省,商车市舶,鳞次而至大梁门外,联轴接捆,旅邸栉比,居然一都会。”

但是,开封早已不是当初北宋时期、傲视全球的第一都市了,明朝时,与江淮地区蓬勃发展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开封已经无法称得上国内的大腕了,顶多只能算是中原地区的大城市。

进入明朝末年,在北宋时人口就已超过百万的开封,才勉强恢复增长至三十多万人。

图片|开封:山陕甘会馆 · 摄图网 ©

就在开封似乎有所好转的时候,李自成却给了这座城市以致命一击。

明朝末年,从1641至1642年,李自成三次率兵进攻开封。第二次进攻开封时,李自成被开封的守城士兵射瞎了左眼,这使得他恼羞成怒,于是在第三次围攻开封时,李自成前后共围攻开封达五个月之久,并将开封城周边的麦子全部抢割,致使开封城内“升粟万钱,米贵如珠”,开封城内百姓甚至开始人吃人。

在被围城整整五个月之后,守卫开封的河南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和巡按御史史严云在近乎绝望之下,无奈决定“决河灌城”以求自保。随后,明朝守军派兵挖开了黄河朱家寨口大堤,当时,明军凿开的缺口不大,但李自成却干脆以牙还牙,决定引水以毁灭开封全城。

于是,1642年农历九月,李自成派出几万士兵,扒开了开封城附近的黄河马家口大堤,随后黄河水直冲开封城,整个城内积水达十多米深,当时,开封城内尚有37万守城军民,李自成扒河冲击开封后,全城百姓有34万人死亡,最终仅有3万人幸免于难。

图片|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的开封繁塔 · 图虫创意 ©

经历过这场大变故的明朝人计六奇(1622年-约1687年)后来回忆说:

“自贼乱以来,杀人不可胜计,其最烈者,无如(张)献忠之屠武昌、(李)自成之淹汴梁(开封)也。夫图大事者,当以得人为本。张(献忠)李(自成)所为如此,不过黄巢、赤眉(军)之徒耳。天心人心胥失之矣。欲不速亡得乎?······其(李自成)与(张)献忠眉心脓秽不绝,俱天所以报其好杀也。其不死也几希矣!”

毁灭开封全城百姓、丧尽民心的李自成,尽管灭亡了明朝,却最终在水淹开封三年后的1645年,于湖北九宫山被杀。

经历李自成的毁灭性放水淹城后,开封人口再次出现了大倒退,即使到了清朝盛世时期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当时全国人口都出现了大爆炸,但开封人口却从北宋时期的超百万人口、明末的37万人口,跌落至仅仅只有12万人。

也就是在清朝时期,开封也陨落成了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的一般城镇,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

图片|朱仙镇岳飞庙 · 图虫创意 ©

06

在经历数百年的人祸和天灾的洪水泛滥后,开封周边的土地也开始大规模沙化和盐碱化,这使得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堵截洪水,开封民众从宋朝以来又不断大规模砍伐森林修筑防洪堤坝,这就使得开封周边的森林也遭受了毁灭性破坏,到了清朝灭亡前一年的1911年,地理学家张相文游览开封时,就曾感慨地说:

“开封城外,平衍无山。……自屡经河患,而古代川流皆填塞无余,白气茫茫,退望之无异沙漠。而森林亦复鲜少,防风防沙之用缺焉。长此不变,数十年后将不知成何景象矣。”

而作为开封复兴的最后一道希望,位处开封城外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和周家口,也最终陨落。

早在明朝时,由于水患导致河道堰塞等原因,开封已经丧失了外港功能,在此情况下,位处贾鲁河两端、可以连接颖河进入江淮地区的朱仙镇、周家口两个城镇开始崛起。

到了清朝中期,朱仙镇人口跃升至30万。当时,朱仙镇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一起号称全国四大名镇,“贸易最盛……商贾云集”。

图片|朱仙镇一度是开封地区复兴的希望之所在

但黄河再次给开封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再次泛滥决堤,水淹开封达八个月之久。

两年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又决堤冲毁了开封复兴的希望所在朱仙镇,致使贾鲁河“河身淤成平陆,河身以上又淤高丈许,朱仙镇民房冲去大半。”

由于河道淤塞,已经无法通航的朱仙镇迅速败落,至此,开封与外港的联系完全中断。

于是,开封复兴的最后希望所在朱仙镇,也从清朝四大名镇上迅速除名,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朱仙镇的人口更是从清朝中期巅峰时的30多万人口,跌落至仅有15000人,到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更是仅剩8500多人。

朱仙镇被黄河冲毁后,周家口仍然通过颖河,勉强维系着与江淮地区的联系,但随着鸦片战争之后、晚清时期航海时代的到来,即使是一度风光数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沿线,也逐渐沉寂了下来。

图片|京杭大运河 · 摄图网 ©

曾经作为黄河流域红得发紫的开封衰落了,曾经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呼风唤雨的扬州等城市也衰落了。

一个属于内河文明的时代过去了,一个属于航海和铁路的时代冉冉升起。

1898年,从北京卢沟桥到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京汉铁路)正式开工修建,由于开封段地质松软号称“豆腐腰”、加上周边水灾频繁,因此卢汉铁路最终绕过开封,改而选择途经地质和水利条件都更为稳定的郑县一带,由此,小小的郑县凭借铁路优势一跃而起,进而飞速成长为河南的一哥城市郑州。

图片|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地图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河南省会又从开封迁到了郑州,这使得开封仅有的一点政治优势也荡然无存。

对于开封的陨落,早在1923年,到开封游览的康有为就非常感慨,后来,他写了一幅对联: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

图片|民国时期开封老相片

改革开放后,开封与拥有政治和铁路、工业优势的郑州,在经济差距上越拉越大,到了2020年,开封当年在河南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11,GDP仅为2371亿元,与榜首的郑州(当年GDP为12003亿元)经济规模相差近一万亿元。

回顾历史,开封近900年来的衰落,本质上也是“人祸+天灾+跟随时代转型失败”的综合结果,作为曾经的历史古都和中世纪全球第一都会,开封有过辉煌,后来长期衰落,在中国古都漫长的演化史上,它跟黄河沿线的西安、洛阳一样,在唐宋以后陨落千年,即使在西安如今重新崛起的情况下(2020年GDP为10020亿元),跟洛阳也仍然差距较大(洛阳2020年GDP为5128亿元,在河南18个地市中排名第2)。

尽管GDP并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开封的没落显而易见,与仍然繁盛荣华的北京、南京,乃至杭州、成都等古都相比,或许,开封也代表了另一种典型,那就是,城市也像人一样,在经历绚烂之后,终将回归冲淡与恬和,在平凡朴素中,度过往后余生。

因为平凡,毕竟才是事物的多数。

图片|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 完 ...

参考资料

席明旺:《交通、水利与城市的兴衰——以清代开封为例》,2007年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辛德勇《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出处:最爱历史

栏目: 山水旅行
2022-03-19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 上一篇:大宋第一疑案:尼姑变公主,皇帝被耍十二年
  • 下一篇:女性想减肥,又不想“挨饿”,多吃5种食物,可饱腹还能越吃越瘦
  •   本栏热门
    ·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孕育吴越3000年
    · 世界上最有创意的10个办公室
    · 日本女高中生援交的内幕,你知道多少?
    · 哪个国家的空姐最美,有没有你喜欢的?
    · 非常漂亮的水果花,你一定没见过!
    · 世界各地“天价”美食
    · 在英国绝美的城堡里做一天国王
    · 秋色不输婺源,颜值美过香山,这座低调的小村庄,一到秋天就成了
    · 一入秋,苏州就成了姑苏
    · 忽然,想去广西了
    · 这些地方,是你去看看世界最好的开始
    · 什么是古都洛阳?
      最新浏览
    · 骑马打猎题材油画︱俄罗斯画家Wilhelm Velten绘画作品
    · 壮丽的山脉和海岸线景色,美国女画家辛迪·拜伦
    · 太惊艳!秋本奈绪美,最具日本古典气质的女神来了
    · 《司藤》出圈:七分靠景甜,三分靠云南
    · 真正的人间尤物!42岁矢作穗香,妩媚动人无法抗拒!
    · 人物肖像,俄罗斯女画家安娜·维诺加拉多娃
    · 什么是末日武器?
    · 意大利艺术家竟然用彩色铅笔画出如此逼真而性感的美女
    · 日本战后有多屈辱?翻译官教美国人用纸选人,女人夹着纸不能掉
    · 一眼就心动的新疆美景,不可错过的人间仙境
    · 花与美丽女神 | 希腊艺术家Kostas Rigoula Tsigris绘画作品
    · 一组蓝色调海岸的风景油画︱法国艺术家埃里克·勒·帕佩绘画作品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