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光影美照 《王心刚——共和国第一帅哥从影传奇》
王心刚——共和国第一帅哥从影传奇

知音 - 李谷一

 


王心刚(1932年1月1日—),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曾主演《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寂静的山林》、《牧人之子》、《知音》等片。


         一直认为电影艺术所表现的人物,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给人以心理距离(现实生活中不常见而产生的距离)和强烈审美感的“神”,也就是英雄或者传奇人物。一种是鲜活的、可以在周围找得到参照的“人”,也就是芸芸大众。凡是致力于表演艺术的演员大多追求自己的表演功力千人千面,也就是说既能演各式各样的人,也能演传奇的神。

初出茅庐  一炮而红

  王心刚英俊而阳刚的本色具备了塑造英雄人物(神)的优越条件。《寂静的山林》让初出茅庐的他一炮而红,其本色表演初露锋芒。史永光的形象应该归类为神,他是平常生活中人们不易接触到的反特人员,电影故事也非常具有传奇性。史一会儿出现在广州,一会儿又去了香港,化装打入敌人心脏,还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而又神秘的测谎仪。


       这对当年信息闭塞、出行困难的观众来说,感觉新奇又刺激。史永光就是侦察英雄,就是令人崇拜的偶像也就是神。王心刚英俊的外貌和气质,更增强了史永光的审美距离感和神往的幻想。这部影片还让观众记住了王心刚灿烂的笑容,在敌人面前笑得坦荡,在同志面前笑得温馨,在爱人面前笑得柔情,体现了王心刚特有的仁厚气质。侦察英雄也是普通人,本色表演初展才华。

《牧人之子》 质朴纯真


  《寂静的山林》的成功,让王心刚很快成为第二部影片《牧人之子》的男主角。笔者欣赏到德力格尔的形象,还是在去年购买光碟以后。此前,张敏、杨晓冬、洪常青等如日中天的形象,早已像完美的神扎根在心里。猛然看到这么个憨厚、朴实,会吃醋妒嫉伤心的阳光大男孩,心里竟然一时适应不过来。反复在心里与王心刚那些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真有脱胎换骨、恍如隔世的感觉。德力格尔是个生动、有个性的人,他身上的性格特点,每个青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影片的情节一般,但王心刚的表演是成功的。德力格尔身上的活力、朴实、进取、热情无时无刻都在感染着你,仿佛在看当代的青春偶像片。德力格尔在王心刚塑造的人物系列中是非常珍贵的,不但证明了他塑造普通人的表演功力,还让观众欣赏到了他早期天然去雕饰般质朴纯真的风采,这样的欣赏体验成为观众不可多得的记忆。
  《寂静的山林》和《牧人之子》的成功,让导演们发现了王心刚的潜质――他不但可以塑造完美的神,而且可以塑造鲜活的人,这样的艺术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外貌的优势对于初出茅庐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很容易借此获得高的起点。但成名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因外貌对形象塑造的局限而产生的烦恼。

开拓戏路  出演反角

  所幸王心刚遇到了爱惜人才的著名导演王苹,她力邀王心刚出演《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叛徒姚苇,她说:“我之所以让你来演这个角色,是想让你开拓戏路子,早日成为演技派演员……”。


       前两部影片,王心刚靠本色表演取得了成功。《永不消逝的电波》姚苇的角色不能再依靠本色来塑造,从艺道路上第一个重要的挑战摆在了他的面前。姚苇的形象是表演艺术中“人”的一种,他胆小、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又有点愚蠢,是生活中常见的人。


      作为一生中唯一的反派形象,王心刚演绎得比较成功,许多看过此片的观众都没认出他来,这说明他在姚苇身上摆脱了自己的“本色”。姚苇的形象可以说是证明王心刚表演实力的力作,也是他电影表演艺术水平走向成熟的标志。

进入八一厂   脱胎换骨

  有心迷说,王心刚调到八一厂后,银幕形象和长影厂时相比仿佛脱胎换骨、换了个人,想必八一厂丰富的艺术实践和雄厚的创作群体给了王心刚进一步的艺术滋养。


  有了这样的积累,《海鹰》中塑造张敏的成功也就成为必然,青春英俊、勇敢无畏的海军指挥员张敏的形象帮助王心刚跨入了国家著名影星的行列。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半人半神式的。他临危不惧、坚定忠诚,率领舰艇全体官兵进行了传奇式的英勇战斗,使之成为共和国的英雄。

电影《海鹰》插曲《海上爆破手》

       他对战士爱护、关心,对妻子柔情、体贴,又使之还原为观众生活中熟悉的好指挥员、好丈夫。食人间烟火的“神”是最完美的艺术创作,也是广受观众欢迎的艺术形象。这部影片充分发挥了王心刚的本色表演,让他的天赋仪表成为角色的助推器。《海鹰》的倾心创作让王心刚的表演艺术首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勐垅沙》是王心刚本色表演的又一次实践,他眩目的军人形象成为影片的最大看点。王心刚还能让他的艺术本色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吗?

《勐垅沙》插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巅峰之作《红色娘子军》


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娘子军连歌》  《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形象的横空出世创造了更辉煌的神话。王心刚以天赋本色赋予了洪常青众多的优秀品质:青春、阳刚、大气、果敢、英勇、关爱、仁慈、细心……。洪常青慷慨赴死高贵如圣婴、壮美如神山圣湖,是“神”的再生。洪常青关爱体贴战士,对女兵们举止得体、呵护有加,对琼花尊重爱慕(呵呵,虽然表演是隐蔽的),是“人”中极品。

       洪常青让观众分不清是人还是神,这样的审美体验是令人陶醉和沉迷的,以至于许多观众把王心刚就等同于洪常青,及至后来在生活中看到王心刚本人,才如梦初醒。艺术形象与演员本人完美结合,这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表演境界啊。《红色娘子军》当之无愧成为王心刚的巅峰之作。

本色表演 收放自如


  《哥俩好》、《秘密图纸》中,王心刚虽仍是本色表演,但却各具特色。前者的指导员亲切自然随和、率真幽默,如春风拂面。
       后者的陈参谋成熟机智、体贴周到,如坚强后盾。标志着王心刚的本色表演达到了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风华正茂的最后经典记忆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王心刚电影表演艺术的又一个高峰。在以本色为依托塑造了洪常青的完美形象后,王心刚能再创杨晓冬的辉煌,证明了他的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杨晓冬的形象虽然与洪常青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王心刚仍然在细微处见功力,刻画出了他们气质上的差别。洪常青有着军事指挥员的果敢和坚定,眉宇间透着英武和俊逸。杨晓冬有着地下工作者的沉稳和机智,眉宇间透着严谨和细致。与洪常青的英姿勃勃相比,杨晓冬显得成熟干练。一方面是因为剧情的塑造,另一方面王心刚此时已步入中年的门槛,气质更趋成熟,与杨晓冬角色的需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另外,杨晓冬身上有着更多普通人的气息,尽管他的坚强、隐忍与大智大勇,让他与洪常青一样成为观众心中完美之神,但他与银环含蓄而令人陶醉的爱情较之常青与琼花的爱情显得更为清晰而生活化。如果说洪常青是笼罩着人性光环的神,那么杨晓冬就是笼罩着神的光环的人。《野火春风与古城》成为风华正茂的王心刚留给观众最后一抹绚烂而经典的记忆。

  《秘密图纸》中的陈亮与《烈火中永生》中的无名难友,则是文革风暴来临前夜,王心刚本色表演最后的交响曲。
王心刚在影片中“打酱油”饰演配角“刘思扬”

 


 

尹 非

文革电影时期的一个神话

《侦察兵》插曲联唱(北影1974年出品)

  一晃九年过去了,33岁至42岁之间,王心刚留下的表演艺术空白,成为广大观众心中永远的痛。政治的禁锢令表演艺术的空间更加僵化与教条,银幕上充斥着不人不神单调而苍白的高大全们。终于有了《侦察兵》,王心刚重回银幕,期待已久的观众奔走相告。

       郭锐英姿飒爽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那个记忆中的神又回到身边。遗憾的是,浓重的化装,影片整体偏于“三突出”式的表演风格,让观众有些不适应。所幸王心刚凭着深厚的表演功底,努力保持着固有的本色,让郭锐既神勇英挺,又不失亲切感。影片中非常突出的是王心刚的台词功夫和动作语言的运用,著名的“太麻痹了、太麻痹了”场景自不用说,设卡巧遇王德彪、勇闯黄团长家等场景语言、眼神、身姿的调度,体现了很好的层次感,为突出的经典场景。
       今天看来,《侦察兵》的表演虽然带有不少文革式的夸张风格,但王心刚“尽本份”的出色表演,却仍让郭锐成为不少观众特别是年轻朋友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神。尽管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存在过针锋相对的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影片长映不衰的事实。这在文革电影中是绝无仅有的,王心刚的本色表演又创造了特殊时期的一个神话。


《南海长城》  不受欢迎的角色


  《南海长城》大概是王心刚最不受欢迎的影片,虽然王心刚的创作态度一如既往地努力,但并没有改变影片的命运。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方面区英才的形象与王心刚的本色有一定距离。区是民兵加渔民,虽与军人气质接近,但渔民的形象无法突出王心刚的英俊美,反而严重削弱了王心刚形象上的优势。这与《侦察兵》中,李文化导演用大特写不遗余力地展示王心刚的英俊魅力相比,显得很不明智。大凡观众进电影院,首先肯定是冲着有号召力的俊男美女去的。对于众多影迷心中的超级帅哥王心刚,更是如此。

      《南海长城》区英才的造型,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期望,观众自然失望。另一方面,区英才满嘴阶级斗争名词,对于妻子阿螺正常的埋怨,也上纲上线,失去了王心刚以往细微处显亲切的表演优势,角色变得既无“神”的审美幻想,又无“人”的鲜活与生动。不人不神的僵化文革表演风格,注定了区英才成为王心刚艺术生涯中最不受欢迎的角色。当然,这很大程度是时代的因素造成的,从《南海长城》拍摄历时多年几上几下,就可知创作人员的艰辛和背负的桎梏。


改革开放  表演艺术第二春


  改革开放的时代来临了,王心刚虽然青春不再,却迎来了表演艺术的又一个春天。象大多数老电影表演艺术家一样,年龄的紧迫感促使他们拼命创作,努力挽回失去的艺术青春。日益宽松的文化环境,又激发他们去尝试各类不同的角色。


       于是王心刚的电影角色中,出现了科学家南林、小知识分子涓生、皇帝朱棣等不同以往的人物形象。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非本色表演的角色,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绿海天涯》中,王心刚几乎摆脱了他的军人本色,成功地塑造了南林这个“带点殉道者色彩的科学家(阿康语)”。


       他用行云流水般细腻真挚的表演风格演绎了一个百折不挠、呕心沥血的知识分子,表演难度大大超越《永不消逝电波》的姚苇。虽然南林这个角色让习惯于欣赏王心刚式阳刚的笔者有点不适应,但内心不得不由衷为王心刚戏路的拓展而感到欣慰,因为这是成就一个伟大表演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巧的是,王心刚在艺术道路上苦苦追求的关键时刻,又出现了一位伯乐导演水华,他力邀王心刚出演《伤逝》中的涓生。这一大胆的选择,说明水华导演对王心刚表演功力有着充分的信任。当初,在王心刚表演事业起步时刻遇到了王苹导演,如今在他电影表演寻求突破之时,又遇到了水华导演,这真是影坛幸事。

点击以下视频欣赏:《伤逝》电影片段

  涓生是个怯懦、忧伤、孤独和彷徨的小知识分子,与王心刚的本色气质大相径庭。象当初接到姚苇的角色一样,想必一开始王心刚是非常意外的,但随后他就投入了艰苦的创作,并付出了此生最多的心血。军人的本色如何消除?年龄的痕迹如何跨越?这两道坎是演员最难对付的课题。虽然王心刚不是一点本钱都没有,如他擅长的细节刻画、眼神的运用和过硬的台词功夫,都是塑造涓生不可或缺的演技条件,但他一点都不敢怠慢,倾心投入,反复研磨,其中的甘苦至今都不能忘怀。
        每当笔者看到懦弱的涓生抱着小狗阿随行走在茫茫旷野的镜头,就会怀念那大榕树下不惜牺牲生命为娘子军撑起一片蓝天的洪常青。小人物与完美的神之间的落差,令人在脑海里实在无法将二者划等号。望着自私可恨的涓生,笔者是失落的,但分明又很高兴,因为王心刚成功了。以前的姚苇很难让观众察觉出是王心刚,如今的涓生也让人找不到他固有的影子。从本色演员到演技派艺术家,王心刚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从这个意义上说,《伤逝》是王心刚创作历程中一个特殊的里程碑。


 表演艺术的最高荣誉


  在笔者和许多观众心中,1981年是“王心刚”年,因为除了《伤逝》,又诞生了《知音》。蔡锷将军的形象极大地慰藉了那些怀念王心刚往日军人风采观众的心。
         虽然蔡锷的形象不属红色军人,但王心刚紧扣他“反对复辟、捍卫共和”的爱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代名将的绝世气概。蔡锷的形象与以往王心刚演绎的军人相比,更大气恣肆、沉稳历练,率军纵横一方的风流气度跃然银幕。
      无论是与袁世凯的巧妙周旋,与小凤仙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舍身捍卫共和的义举,王心刚演来都游刃有余。得知袁世凯签订21条后的愤怒、与小凤仙的真情告白、“共和万岁”的低喊……,经典镜头比比皆是,王心刚平稳中见功力的表演风格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他的本色魅力再次绽放出无以伦比的光采,人与神的效应带给广大观众强烈的审美愉悦。由此,王心刚在观众几十年的“痴情等待、一致拥戴(流金岁月节目解说词)”下,终于获得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知音》是王心刚表演艺术水到渠成的最高荣誉。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银幕上那令人神往的传说,银幕下那宁静遁世的淡泊,戏里戏外,人与神之间,王心刚始终把自己最完美的本色留给了喜爱他的广大观众,影迷们也以不同寻常的执着,痴心爱戴着心目中最完美的神!


 来源:老电影里的那些事

出处:原创 2016-01-22 尹非 老电影里的那些事

栏目: 光影美照
2016-01-31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热门
英文版《把悲伤留给自
王心刚——共和国第一
徐佳莹重新演绎90老歌
猴王再现,看哭了无数
尤克里里合奏86版西游
巨人的情怀:赏析贝多
来自40年前的人体摄影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城南旧事 小提琴 程
音乐百科:指挥的艺术
日本少女写真集
如何伪装成一个资深古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