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世界缤纷 《一个农村女儿眼中的乡村图景》
一个农村女儿眼中的乡村图景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红兔”

作者:人民网四川频道 邹红


  前段时间,一篇《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起来,我也不例外,把它分享到了我的朋友圈。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饶有兴趣的给不识字的妈妈读了起来,结果边读边泪流,几时哽咽语塞,深夜也无法入眠。在忙碌了几天的采访后,我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想法,想描绘下农村女儿眼中的乡村图景。



  黄灯老师与我不曾谋面,她是一名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村儿媳,找了一个同样是博士的“凤凰男”。而我,也是千千万万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工作的一位,我是农村的女儿,也可以称之为“凤凰女”。

  2014年6月,我从大学校园毕业,目前就职于某央媒驻川站,居住在成都。读完黄灯老师的文章,我也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下我的感想和体会。

 

1
女儿也能自强


  我的老家在自贡荣县一个边远的村镇,那曾经是我童年的全部回忆。我从那个小山村走来,也在那里见证着我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童年记忆中,母亲就是一名非常勤劳的农民,曾经的她身材高大,四肢健硕,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在她22岁的时候,就从另外乡镇嫁到我爸家,在那个小山坡的房子里,她度过了她一辈子最为珍贵的黄金时代。

  童年在家里,母亲就是负责家里所有的家务以及山上田地的农活,总觉得她一天忙上忙下,丝毫没有闲下来过。母亲育有两个女儿,姐姐大我九岁。那个年代,在农村人还存在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中,大伯、六伯都生了两个儿子,而我爸却只有两个女儿,自然会被村里的人看不起。从小,我们两姐妹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因此也更加努力,希望有一天,女儿也能自强。


  曾经煮猪食的灶台


  记忆的童年,老妈总是在不停的忙碌,一大早,她就有一个大任务,那就是把子女的饭做好后,再煮猪食,也就是把家里种的菜,或者山上割的野草放在锅里煮熟。煮熟一般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每天清晨,母亲便哼着小曲儿,把猪食给煮好,然后和上玉米沫儿,提着装满猪食重重的桶到猪圈里面喂那7、8条猪。在农村,家里养的猪其实算得上一家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辛苦大半年后,每当卖猪时,那一两千多的票子总能让母亲高兴好大一阵子。每当卖猪有钱拿的时候,善良的母亲总会带着姐妹俩上街,给我们买几件好看的衣服,买点新鲜的猪肉,而她自己却舍不得穿。那时的我,穿着母亲用勤劳双手给我换回来的新衣服,心里乐滋滋的,也许这是黯淡童年中一抹美好的记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猪几乎是每年母亲必须做的事情,也是她唯一必须看重的事情,因为,卖了猪的那笔钱,可以支撑家里的生活开支,我上学读书的学费。

  小学上学期间,母亲每天早起煮猪食,中学周末放学回家,母亲还是在煮猪食。那时,我总爱抱着一本书,陪着灶旁的母亲,和她聊天,听她哼哼唱唱,时光过的安静美好。 

  当时我就在想,我母亲难道就是一辈子的早上都围绕着猪吗?她的生活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事实证明,母亲大半辈子的青春都与家里的猪、羊、鸡鸭、兔子等打交道,她不识字,从没出过远门,最多就是集市上赶赶集。在她生活中,什么化妆品,什么旅游对她而言,陌生至极。

  可是,这样的母亲,虽不识字,虽不关注社会时事,但是她有着农民最天然的乐观,我以前问母亲,“你觉得当农民苦吗?累吗?”我母亲回答道“中国8亿的农民不是都这样吗?人家不照样过的好好的?”

  在母亲眼中,她觉得通过自己的双手,养育两姐妹,没有让我们衣不蔽体,食不饱腹,能够让我们两姐妹成为大家族中学历较高的,尤其是我考上了大学,目前还在省城谋取了一份令她骄傲的工作,她就觉得这就是属于她的成功。


  过新年给妈妈在商场买衣服 她可开心了

 

  现在住在县城的母亲,偶尔会来成都为我煮煮饭,洗洗衣,奔走在两姐妹的身边的她,远离了农村繁重的农活,可以和小区邻居唠唠嗑,打打牌。

  而今年,她还当起了“总经理”,每个月有不错的收入,原因是我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她在厨房里亲身烹制的自贡特色麻辣兔。



  现在的母亲,头发开始花白,皱纹开始增多,可是她却开始用上了保养品、护肤品。今年的冬天,我还带着她和父亲坐上了一辈子没有坐过的飞机,去到了三亚,看到了一辈子没有见过的大海。



  见到大海的她,心里可开心了,由于曾经农活太多,如今膝盖严重变形走路吃力的她,在一望无际的海边,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踩踩海水,躺在沙滩椅子上享受着人生第一次的旅行。

  其实,每个农民都有属于农民自己的幸福。当他们开展自己饲养的家禽能够卖上好价钱;看到田里的粮食能够收割时;能够吃到自己种上的天然绿色蔬菜;看到通过辛劳的汗水能够供养出一名大学生时……这就是属于他们的小幸福。而这样的幸福,也许是城市居民无法体验的。


我就是村里走出的读书人


  我就是村里走出来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看了黄灯老师的文章,我看到了一种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种艰难的无力感,是的,读书也许不是农村孩子跨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了。那农村孩子还能否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呢?


  曾经的小学学校—观音滩学校


  我的幼儿园和小学时光在邻村的一个村小,7年的时间都在那里度过。每天早上,吃了妈妈给我做的蛋炒饭,就和邻居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

  学校的门前有一座小桥,夏季来临的时候,我们总爱在流着清澈溪水的桥旁嬉戏打闹。校门口写着“门前溪水潺潺奔大海 校内书声琅琅启鹏程”。



   一二年级的我,懵懵懂懂,在一个本来发音就不标准的乡村老师的教育下,从启蒙开始,练就了如今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三年级的时候,村小迎来了从镇上来教书的老师,三年级的自己当上了班长,成绩开始慢慢有起色。




  那时的自己喜欢在山间田野捧着书朗读,能够把每篇文章一段一段的背诵下来,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最纯粹的快乐。



  我还记得三年级教我们数学的李礼老师(也是学校校长),他要去开会的时候,就让我搭着板凳在黑板上抄题。那时,可是一般人所无法拥有的荣耀啊,我兴奋的抄数学题在黑板上,一点都不觉得手软。

  李礼老师总爱抱着我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他甚至让两三个小孩子们坐在李老师的腿上,刮下我们的小鼻子。



  而现在,当我看到小学校长猥琐女学生的新闻见报诸端,我无法理解人性的扭曲。我很怀念,我们李老师给予我们的那种拥抱,一种来自于父亲般的疼爱和呵护。

  小时候,我的课外读物很少,邻居小琴家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当时就会去如饥似渴的读,发现书本里的世界的多么奇妙。



  然而,农村的课外书是那么的匮乏,因此,即使小时候的我想多看几本书,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课外书的重要性。

  没有更多书本的陪伴,那时的自己,更多是与蓝天为伴,想吃果子树上摘,一路上大摇大摆走回家。

  那时候,我们一路回家,熟悉每一家房屋,那些淳朴的村民会冲你微微一笑,看着你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开心回家。

  当时的一种坐井观天,让我极具有优越感,成绩总在班上一二名的我开始慢慢招到同学们的看不惯,成绩好不被人看好,相反成为了部分同学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些调皮的男孩子们由于长时间父母出外打工,爷爷奶奶抚养,也管不了,见不顺眼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的动手打人,在我的一再忍让后可以随时出手打我。四五六年级的自己便在男同学的看不惯,甚至暴力动手中度过,这也成为了我童年阴影之一。

  也许这样的情况在现代社会根本无法想象,往后的自己,不敢多停留在学校,只能匆匆回家,我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却敢怒不敢言,不敢给父母说自己在学校被欺负。

  现在的我们虽已经长大,可这样的童年阴影却像深深地烙印。现在的那些男孩们,在小学同学微信群里再次碰面,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在沿海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成为了工地的搬运工,成为挖掘机工人,成为理发员工…我也只能选择宽恕和淡忘。

  童年的屈辱,还有一件刻骨铭心。这也是愚昧乡村的恶果。四年级时候,我的另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居然让我下跪!



  下跪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在交作业的时候,另外同学想看我的数学题,我给她看了后,被他发现了。这位老师,反而没有责怪那位看我答案的同学,相反在班上大发雷霆,当着全班同学命令我跪下。

  我记得当时的自己,红着脸,边跪边默默抽泣,不敢太大声,整整两节课,腿就被跪麻了。那位老师居然还在他的课本上写到“邹红犯错跪了,中途还哭了”,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饶有兴趣的读出了这句话。

  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鱼,老师可以因为你成绩好,把你夸到天,也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凭自己的权威让你足足跪两个小时。

  当时的我,由于自尊,也怕被爸妈责骂,也只能默默忍受这样的伤害。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进入中学,远离小学那些调皮的同学,远离暴力伤害。

  小学考初中,全班第一,观山镇和邻镇双古镇学校都要我,最终父母还是为我选择了邻镇。

  在镇上读书,唯一的目标就是能够进入我们全县最好的中学--荣县中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就是从荣县中学毕业的,是我的学长哦)。

  初中班主任对我的影响无可替代,他幽默风趣,对我们关爱有加,加上我成绩好,更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

  我还记得,住校那段日子,他会在每天中午给我们朗读一篇文章,其中让我至今难忘的都是他在《读者》上为我们朗读的《我奋斗了十八年 就是为了和你一起喝杯咖啡》,那时我没有喝过咖啡,只觉得那篇文章励志感人,我也在心里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像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能够从农村进入到城市,能够出人投地,报答父母。

  初中,我以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全县最好的中学,那时的自己终于从乡村开始走向城市,走向了那座陌生的城市-荣县城。

  去了高中,才知道了“富二代”等概念,也发现了身边那些“条件比你好,还比你努力的人”……还记得读高中,被语文老师那极为标准的普通话所震撼,也被那种鼓励学生参与表现、甚至自己授课这样的互动所惊奇。

  当时就算自己再怎么熬夜努力,理科成绩仍不理想,相反,是眼睛度数的一再加深。好在,我的文科成绩还比较理想,最后在高一分班们,我就到了文科班。

  高中的我,背负着家里的压力和期待,紧张,茫然,还有着从农村到城里感受到的自卑。那时候已经是青春期的我,也想新衣服,也开始爱美,可是我的生活只能有两个字---学习。

  好在,我和姐姐天生都有一副好嗓子,从小山坡上,对着田野练声的我们能够唱出悦耳动听的歌曲。

  因此,在高一,我通过比赛,一首英语歌《JUST ONELAST DANCE 》力压群场,成为了“荣县中学校园十大歌手,”同时高二毛遂自荐,在全校艺术节的舞台上唱了另外一首英语歌。

  那时的自己,百般努力,成绩也处于中上,绝不拔尖。也许由于自己从小的底子薄、智商也不够高、悟性不够好、学习方法还没有找对,努力程度还不够……这一切的原因都导致我在2010年高考那年,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高出二本线21分,进入到了四川一所地方院校--成都大学,成为了文新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虽只考上普通二本 却已是村里荣耀



  位于龙泉的成都大学

  

  村里出了一名大学生,少不了邻里乡亲的祝贺。在老家,村支书村长们纷纷来到我家,和其他的村民一起见证这个小山村的荣耀。“明明一个成都大学广电专业被爸妈误说成传媒大学”其实,在他们眼里,不管是什么大学,只要是二本以上,都是好大学。

  2010年,我拿着行李,怀揣着期待,来到了四川省城-成都。在那里,我收获了友谊,遇到了恩师,学会了成长,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四年,依然是我最美好的四年,我可以在新闻课上为一个论点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的面红耳赤,也可以在暑假带着班上同学去做关于《电视虚假广告对农民影响有多大》的调研报告,还可以参加协会活动,继续在台上唱歌,也可以在大二大三参加“中欧媒体交流会”、“财富论坛”等社会实践,可以一起和同学打羽毛球,吃后校门便宜又好吃的美食,还记得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中国青年报》写的一篇关于地中海贫血的文章,哭着回寝室,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的情景和模样。




  我还记得,为了补贴家用,我曾经暑假寒假都在成都打工,我申请助学贷款,让家里负担小一些,我争取助学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让家里父母轻松一点。 

  大学的寒暑假,我没有足够多的钱能够让我去游玩旅游,能够在毕业后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留下来,养活自己,报答父母似乎是我唯一的选择。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可是我在想,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吧。

  毕业的时候,有同学已顺利进入到四川日报实习工作,也有在四川电视台、成都传媒等媒体陆续实习留下来,而我,大四下半期居然还在老家学车。母亲开始担心我毕业就失业,催促着我早日回到成都找工作。



  2014年3月,得到了一家央级驻川媒体招聘的消息,我怀着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尝试的心态,穿着正装,拿着简历走进了笔试、面试现场。

  感恩我现在的领导,在我学校背景不突出,仅有点川台等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招聘了我,让我终于在成都有一份工作。

  当接到人事电话的时候,我压根不敢相信,要知道,稍微好点的单位或多或少会存在歧视非211、985一般的本科生的现象,也无形中挡住了一般本科生的进入门槛。


  父母特地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就这样,我在4月份开始踏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毕业后7月份的试用签约,12月的转正合同,慢慢的让我在成都找到了存在感。

  在央级媒体从事媒体工作,是我曾经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如今,却一步一步的变为了现实。

  工作中,看到身边高学历、能力强的同事们,自己总觉得卑微渺小,害怕自己跟不上他们前进的脚步。


  2015年,我被成都环保局评为“第二届成都环保大使” 为环保 我们一起加油吧!


  一年多的时间,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我不再畏惧了,我可以大大方方与人交流,较为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但我知道,这些都还不够。

  记得当时还没有转正的时候,我对我同事说,“你们在成都有家庭,有小孩,有父母,然而我却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份工作, 因此我格外珍惜和感恩。”在那个时候,工作似乎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也是能够体现我自我价值的所在。


  凉山雷波县采访


  同时,我也会对我朋友说,“当你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抱怨只有3、4千工资的时候,其实,单位在花8000在培养你。”我想,这真不是自我麻痹,在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能够有一份让你成长,让你学习的工作你真是幸运之极。

  从2014年4月随着国家电网前往川藏联网采访时的惴惴不安,写稿恐慌,无从下手;到2015年6月凉山无电地区采访时苦并快乐着的难忘体验,用真情写出文章;到自贡老旧小区电力改造采访后,稿子的一气呵成……这一路,我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在成长进步了。


  凉山无电地区采访


  我也发现自己的心理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曾经的自己胆小自卑,总觉得自己出生在农村,如黄灯老师所说有一种天然的自卑感。对城市没有家的感觉,同时,也回不去老家的农村。我曾经因此彷徨过,迷茫过,也失落过。


专心地生活,哪怕是在租来的房子



  但是,在这座城市里,还有着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他们毕业后的经历也不那么理想,甚至过得更差。


  和同事开心在一起


  对生活的态度,我开始慢慢的调整,从曾经埋怨父母给的不太多的自己,慢慢的懂得感恩父母已经倾其所有的付出。曾经我读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写到《专心地生活哪怕是在租来的房子》,其中提到“人的长大 ,很多时候是从工作后自己租一间小房间开始的,人的长大,也是从专心生活开始的。”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哪怕是孤单的一个人。


  采访时遇到的可爱的小朋友


  因此,在繁重的写稿后,我会在窗台种上花,周末去参加油画的学习,或者在家看看书,打打羽毛球,我相信,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你对生活微笑了,生活就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笑脸。


  周末有空就去录歌玩


  一年多,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成为了好朋友,有的只是萍水相逢,我渐渐体会到了因为工作带给你的满足感,也许,因为别人的一句由内而外对你的认可和好评,你就会在心里开心半天,那种被别人所认可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有时对比其他和我同龄的人,有些家里已经给他们买了车房,在城市无忧无虑,而自己还要为生活的水电费自己买单。

  以前的我羡慕不已,感叹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没办法像别人的父母一样。现在的我,也明白奋斗的意义,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在城市里真正立足,那不是仅仅限于有车有房,自己还可以拥有一种高品质的生活,那是对自我精神的追求和满足。


  曾经的一封家书—远在北京打工的爸爸在2003年希望我能去北大清华看看


  在北大校园


  我来到了清华大学,见到了很多人,看到了很多美景!


  曾经,有人对我说,读书没什么用了!好多读书人不是没有找到工作,甚者连农民工的收入都不如的大有人在。以前,我不知道怎样去质疑,但是他的观点我无法苟同。

  我想,我用的我经历也说明了,不是读书无用,是看你怎样看待读书。读书的终极目标不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让父母觉得有面子。

  其实,在我看来,通过读书,你能够打开更多的视野,去了解大千世界的美好。通过读书,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对社会百态自己的见解。甚至像现在的我一样,抒发出自己所思所想。


  感谢高中时读过的这本书《平凡的世界》 它给予了我平凡的力量!


  曾经,我同事的朋友圈转了这样一段话: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女孩子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我赞成这样的话,也感谢着父母已经将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全部用于我的教育上。 

  虽然自己没有上名牌大学,但是父母在农村顽强生活的经历足以是我生活的榜样,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在如此贫乏的土壤上照样坚强生活。

  同时,也因为读书进入到大学,进一步塑造了我的人格,培养了我自强不息的精神。


  感谢童年的那段往日时光


  也因为文凭这一敲门砖,让我拥有了能够在城市奋斗和提升的资本,拥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在我内心深处,我还是深深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


  2015年父亲60大寿全家合影(家也会越来越好的)



本期编辑:崔鹏、胡程远

出处:2016-02-10 人民日报

栏目: 世界缤纷
2016-02-11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热门
一个铜钱的故事(引人
很多年后,我一回头,
定了!想生二孩,这10
朋友圈最狠的11个段子
够朋友的,才一起走!
2016,中国要办10件大
你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
原来闯红灯竟是这样被
永远不要打探别人工资
震惊 | 你赚的钱90%
如果有人不欣赏你,看
世界首次!看了才知道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