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绘画艺术 《历史真相: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满洲的传承关系》
历史真相: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满洲的传承关系


来源:天涯社区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才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雪灾、鼠灾、蝗灾或其他灾难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亚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混血,十几年后他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俄罗斯女人生个孙子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今天土耳其人以及其他突厥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


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n;第二人称单数ci、si、s?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人称复数ci、suwe、siz。蒙古语和土耳其语有相同的复数后缀(蒙古语nar / ner、土耳其语 lar / l?r),其他共同特点还有很多。

古突厥与今天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古突厥的直系就是现在的蒙古人。蒙古人属“留守突厥”,而今天土耳其以及其他的众多突厥人属“西迁突厥”。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一样,原本也是信奉萨满教的长生天的信徒,后来才皈依了真主,长生天即“蒙哥·腾格里”,蒙古语是“Mongke Tenger”,突厥语是“Mangu Tangri”。历史上从蒙古西迁的人几乎全部伊斯兰化,现在意义上的“突厥人”的含义即“来自蒙古草原伊斯兰化的游牧人”。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选择伊斯兰化,也是为了迎合和拉拢当地的突厥同胞。随着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的伊斯兰化,当地蒙古人的后裔也成为了新一代的突厥人。14世纪中亚著名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蒙古尔斯坦的突厥人(即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属尼伦蒙古的八鲁剌思(Barulas)部,他的祖先在西迁前与成吉思汗的祖先是亲戚。

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到蒙古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点就连稍有良知的国内学者都承认,如《北狄与匈奴》中说:“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突厥语又同柔然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匈奴、鲜卑、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蒙古国北部诺因乌拉(Noyon uul)匈奴墓葬中发现的「苍狼白鹿」图腾。《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蒙古人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鹿)一同过腾汲思海(贝加尔湖)来至斡难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匈奴语、蒙古语、匈牙利语的对比。匈奴语和蒙古语相似度达到90%以上。同时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著,和今天蒙古语也几乎一模一样。


2006年,法国遗传学家Christine Keyser-Tracqui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

匈奴国末期被自然灾害、内斗折磨得逐渐衰败,此时四周长期受匈奴欺辱的鲜卑、乌孙、汉朝、丁零、乌桓热火朝天地进行反攻清算,鲜卑成为攻击匈奴的主力。公元46年,由于鲜卑和其他部族长年地进逼,加上内乱不断灾荒不绝,曾经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败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和阿尔泰山地带。其后奄奄一息的北匈奴又屡屡惨败,最后由鲜卑在原来匈奴的地盘上建立了强大的鲜卑国,60万北匈奴成了鲜卑国的主要居民。

2007年的另一项名
为"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的研究中,遗传学者用拓拔鲜卑的mtDNA与匈奴进行对比,结果两者高度吻合,证明匈奴与鲜卑的基因传承关系。


图门汗,尼伦(柔然)汗国的万户长,突厥汗国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可汗。他是阿史那·吐兀的长子,又被称为“不明汗”或“伊利汗”。“图门”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万户长”。


中国人所谓的“蒙古出自东胡室韦”,是因为宋朝学者洪皓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由于他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后世中国史学界出现了“蒙古出自东胡室韦”的谬论。室韦和女真仅仅一江之隔,而蒙古在漠北,从《蒙古秘史》第一句,10世纪就在蒙古三河之源的布尔罕山,与室韦隔着几千里,稍微有点地理常识,了解12世纪的历史地理的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匈奴、鲜卑、柔然都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室韦还在母系社会。但中国官方很乐意宣扬“蒙古出自东胡室韦”论,因为这样一来,蒙古人的起源地就成了“中国东北”了,意图非常明显。

原始突厥是匈奴里的北匈奴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边,属蒙古利亚类型,这个地方就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种人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的人群,包括到后来的阿史那家族以及之后的塞尔柱突厥皇族都是蒙古人种,就是今天蒙古人的长相。



突厥国皇族成员Kul Tigin的头部雕像。


塞尔柱突厥帝国皇族的头部雕像。12世纪突厥占领波斯后,有大量人口从蒙古本土迁移到波斯。


历史上的匈奴国、突厥国、蒙古国同波斯的关系比同中国的关系还要密切,匈奴国、突厥国的领土都是横亘东亚中亚的,当时中亚居民是讲波斯语的粟特人、塞种人等民族,这些民族也农耕民族,有富庶的城市群,匈奴国、突厥国在东部边界打中国,在西部边界跟波斯语民族常年战争,并且匈奴国经常直接管理中亚的波斯语城邦。而突厥时代则更直接,则直接鸠占鹊巢的抢夺了波斯语民族在中亚的城市,进而中亚的突厥融入了波斯血统成为欧亚混血的伊斯兰人群,所以波斯史书关于匈奴突厥的记载比中国历史更详细。

“鞑靼”一名,最早记载于西元6世纪,鞑靼是使用蒙古语的部族。13世纪初,这些游牧的不同群体成为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因入侵到欧洲,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公元12世纪末的鞑靼(塔塔尔)部,鞑靼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突厥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称为Otuz Tatar Bodun(鞑靼十三部) 和Tokuz Tatar (九部鞑靼),其位置在蒙古的中部。鞑靼部是今天蒙古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俄罗斯鞑靼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俄罗斯人有大规模的混血。这也是如今俄罗斯人与蒙古人血缘上的主要联系。

无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原本都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政治集团的概念,他们本身在语言、习俗和基因上都是相通并且一脉相承的。蒙古人不是成吉思汗时代就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蒙古人的祖先自古就生活在蒙古高原,他们在古代被称为匈奴人,中世纪突厥和土库曼人西迁后,突厥的主体留守了下来,成为后世的蒙古人。而突厥西迁也并非中国人所谓的被唐朝击败,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中突厥的一支沙陀人还曾建立过后晋、后唐、后汉、北汉 等几个政权,突厥留守部族由多个部族组成。12世纪留守突厥的蒙兀尔部里诞生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突厥西迁后分裂的北亚草原,以蒙兀尔的名字命名新的统一国家为蒙古,大蒙古国建立后,北亚草原各留守突厥人都以“蒙古”为这个统一的民族名字,蒙古民族从此诞生,蒙古人就是留守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前的蒙古人和从北亚草原西迁的所有人都叫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后西迁的蒙古人再伊斯兰化后又演变成了新的西迁突厥人,会很自然的融入当地突厥同胞中去。

突厥国建国前,突厥人就叫匈奴人,古代游牧民族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没有人种概念,讲同一种语言居住在各地的人们,在不同时代都以自己的政权名字自称,突厥人和蒙古人就是这么诞生的,先有突厥国和蒙古国,后有突厥民族和蒙古民族。不论匈奴人、突厥人还是建国初期的蒙古人,都是同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并没有割裂,不是很多中国人眼中的所谓“北方草原经常你来我往的更换民族”。

突厥一部分西迁中亚,定居在河中地区东南部并且伊斯兰化,就是蒙古尔斯坦地区;一部分留在了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就是这部分的人。蒙古西征的很多地区,其实都是自己的同胞,西迁突厥人的地区,蒙古西征到多瑙河时,当地还居住着几个西迁的突厥小部族,这些人日后演变成波黑人的祖先。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相当于中国的秦、汉、宋、明的传承概念。反而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是由外来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秦是戎狄;唐是鲜卑;元是蒙古;清是满洲。只是中国人一直强调中国的历史统一性,而重点强调其他民族的不完整性,试图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体,而蒙古你来我往,主人经常更迭。

而中国将其他民族的定义缩到无限小,把所谓“中华民族”的伪定义扩到无限大。现在中国官方为了搞和谐把“中华民族”的大帽子往别人身上一扣,搞得很多民族都很郁闷。历史上中国经常被这些北方人灭了半壁江山甚至灭国,如果这些外国人是“中华民族”的话,历史上那么多南迁汉人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杨家将、岳飞、文天祥也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

因为中国很多少当代少数民族都跟古匈奴/突厥有关系,外加现在突厥和蒙古民族主体都在境外,而且都有自己的母国,所以历史书就必须把匈奴/突厥和当代中国的很多民族割裂掉,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所谓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现代已经消失掉了。把匈奴/突厥打造成古代民族就跟当代很多少数民族没有关系了,那些少民自然就成了所谓“中华民族“的几十朵花了。这种史观起源于苏联,苏联为了对抗所谓的“泛突厥主义”而编造历史,把国内的鞑靼人与外面的蒙古突厥同胞割裂掉,后来这种史观被中国照搬。

但是真实的史书和民族关系并不是这样,匈奴/突厥的后代并没灭绝。中国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古民族现在已经消失的人群,毫不犹豫的把讲匈奴/突厥语言但在不同时代被汉字史书写成不同称呼的同一个人群或同一个人群中的一支,果断的当做一个跟匈奴/突厥人完全没关系的新民族,所以读习惯了国际正常史书的外国人阅读中国当代历史书时,经常一头雾水,“怎么很多少民族都好像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没祖宗啊?”;“怎么北亚草原经常更换主人啊,原来的主人怎么一夜间都死光光了?”

突厥人原本就是跟今天蒙古人一样的蒙古利亚类型人种,当代突厥人的语言相近,但人种分一下几个集团:

【1】部分突厥西迁中亚后,游牧突厥人很少跟波斯人混血,主体还保留原始突厥人血统,还是蒙古利亚类型的人种,比如: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民族。


【2】原始突厥人西迁中亚后混入波斯语诸民族的血统,农耕突厥人演变成欧亚混血的人种,比如: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维吾尔人等。


【3】欧亚混血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突厥人继续西迁,西迁的至高加索以西的欧亚混血突厥人混入了亚美尼亚人,希腊人血统,演变成南欧型人种,比如: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等。


【4】欧亚混血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的突厥继续北移,进入斯拉夫人的东欧,演变成东欧鞑靼民族。鞑靼人有两个人种:斯拉夫人种的鞑靼斯坦人、伏尔加鞑靼人。欧亚混血人种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西西伯利亚鞑靼人。


就像意淫“汉朝打败匈奴导致匈奴西迁”一样,当代历史愤青们同样意淫“唐朝打败突厥导致突厥西迁”。其实动动脑子就会发现,唐朝都灭亡了,留守突厥还有能力建立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等几个政权,突厥贵族石敬瑭都有出卖幽云十六州的能力。突厥西迁的真实情况是:当时中亚河中地区波斯人的庞大城市群被突厥彻底拿下后,突厥需要迁移大量人口去管理中亚的波斯城市群,而当代伊斯兰化的突厥文明正是形成在中亚河中地区的前波斯人城市里,河中地区是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发源地,在此之前在东方时,突厥人就是近代的蒙古人形象,是萨满教徒而不是伊斯兰。

唐末大乱天下最有实力的两个集团就是留守突厥的沙陀部,以及朱温集团,留守突厥最终建立了后唐等政权。搜索“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皇室”的族属,你就发现突厥人惊人的表现。突厥曾建立过几个中国化政权,主要有:后晋,后唐,后汉,北汉。著名人物有:石敬瑭、李克用、李存勖(李亚子)、李嗣源、刘知远、刘崇等。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是突厥与粟特的混血儿,他儿时玩伴也是他日后的副手史思明也是突厥人,他们是同部族的老乡。


【史思明】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始作俑者,同样是突厥人。史思明本姓阿史那(突厥国皇族),他原名是阿史那·崒干。史书记载他身形消瘦,皮肤光滑,脾气暴躁。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本姓朱邪,属突厥沙陀部(Turkey Cigil),该部就是突厥阙特勤碑提到九姓乌古斯(Oghuz)。


【李亚子】五代皇帝,突厥沙陀部人,李克用之子,本姓朱邪,以勇猛闻名。朱温评价李存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毛泽东也同意这个看法。


就连唐朝皇室都是鲜卑/突厥系,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典型的秃发(拓拔)鲜卑,后为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曰:“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无者),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是西魏(鲜卑)“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八柱国”与后世努尔哈赤的“八和硕”的涵义一样。

鲜卑和匈奴一样,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李世民的母系同样是鲜卑人,从李虎娶妻“独孤氏”(西魏鲜卑皇族)。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朝皇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隋唐嘉话》记载,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记载,一直到李渊的曾孙滕王李涉都是“状貌类胡”,也就是长相体形都是胡人,和汉人完全不同。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同样的事情北魏也发生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李渊起兵也并非一人,他是与突厥国始毕可汗联手干的。当时始毕可汗与李渊是君臣关系,他们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史载李渊与始毕可汗有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 入唐公,金玉缯帛皆可汗有之”。他们联手内侵,遵循着匈奴以来结盟南下的传统(***清朝的满蒙联盟)。由于有突厥可汗的武力撑腰,李渊顺利取得关中重地,突厥则满载而归。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相同。



李世民会说突厥语也是明白无误的。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时突厥国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史载突厥薛举可汗及部下常与李世民共同围猎,“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于是突厥部众“咸愿效死”。如果李世民平时说汉语就不可能出现“无所间然”的情况。李世民频频狩猎,“狩与尧山”,“狩与岐山”,“狩与骊山”,不绝于史,这显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

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游牧民族出身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缘正是 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当我们以此去阅读和思考《旧唐书》的时候,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戎狄就是蒙古人的祖先,也是匈奴的前身,蒙古是匈奴的后代,一脉相承。《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司马迁的《史记》可信度很低,因为此书成书于汉朝,距离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已有2000年,而且《史记》中关于三皇五帝的历史被归类在“神话”目录下。但如果我们假设《史记》中的内容都是史实,那么黄帝本名“轩辕”,先秦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是同一个族名的异写,黄帝与匈奴实属同类,轩辕黄帝就是4000年前的忽必烈,南下征服中原建立王朝。《史记》中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

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是戎狄(现在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的祖先)南下的一个分支,黄帝率兵由北方南下,逐鹿中原,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打败蚩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征服战,与后世的鲜卑突厥结盟建立唐朝、满洲蒙古结盟建立清朝一样。按照《史记》的记载,恰恰是后世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满清才是轩辕黄帝的正统延续,是黄帝部族本部的后裔。而中国人则是轩辕部族南下后与当地土著混血诞生的后裔,属于黄帝别部,而实际根本也没有几分黄帝血脉。


出处:2016-03-09 悠悠魂

栏目: 绘画艺术
2016-03-10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热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怎
世界级油画风景大师列
他笔下的人体,美的不
一诗一画一仕女,一心
唯美东方女体油画,明
请把手机横过来,带你
王位更迭下的沙特迷局
世界油画经典: 但丁
俄罗斯绝美数码人体绘
大师们经典的自画像!
经典人体油画:70幅世
穿着传统服装的库尔德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