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文章搜索
文史
时代
书画
影音
运动
生活
经典网文纵览

  【新文章】 (★ 置顶    ☆ 荐读)

新文章 经典热文

亡国,全民受辱

靖康之变的梦魇降临在中原大地上,仿佛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靖康二年(1127)八月,身在青州的李清照,听闻丈夫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便着手准备南下。收拾行李时,44岁的李清照看着屋内那些付出无数心血收集得来的金石书画,只能忍痛取舍。她先去…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0)

伊朗第一超模诠释360度美丽

拥有一个完美的身材和漂亮的脸蛋,应该是很多女生的梦想。但是我们很多人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也不肯去努力。今天就给大家说说一位励志的伊朗超模,她叫Mahlagha Jaberi。Mahlagha Jaberi是一位伊朗女演员,于1989年6月17日出生于伊朗伊斯法罕市。她开始通过模特…

生活 栏目 (2024-12-25 - 186)

仿佛清风扑面而来一般舒畅

法国摄影师Cecy Young的摄影作品充满了柔和的气息,仿佛清风扑面而来一般舒畅。她的画面具有很鲜明的风格,画面的裁切和构成感很强,不同方向的线条和结构,在不同的淡色系中柔和过度,让看到这些作品的人的内心也变得温柔起来。Cecy Young 的作品拥有她自己独特的创…

生活 栏目 (2024-12-25 - 129)

深度解析中国传世名画|《百骏图》

《百骏图》清代 郎世宁《百骏图》纸质稿本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开始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

书画 栏目 (2024-12-25 - 142)

近现代大师的书画作品欣赏

他们的书画,是中国书画史的标签。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他们或继承传统,或融汇中西,或兼容并包,他们表现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抒发着内心的满腔澎湃,呐喊着劳动人民的疾苦,他们的艺术履历,构成了新中国版图上不可或缺的艺术高峰。01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

书画 栏目 (2024-12-25 - 139)

清代宫廷画家—绘画作品欣赏

蒋廷锡 ,清康熙八年---雍正十年(公元1669-1732年) 字号 扬孙.西君.西谷.南沙.南河.青铜居士, 官至大学士,谥“文素”。籍贯 ,江苏常熟, 技能 花鸟.草虫 此图画工细腻而,在清初画风中自行形一派。…

书画 栏目 (2024-12-25 - 139)

日本工笔画:隐藏在唯美之下的忧郁情调

日本美女画家大竹彩奈2012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 研究所博士班日本画組“人称日本最美女画家 ”真的是人美笔下画的美人更美她画笔下几乎描绘的都是女性有着传统的绘画功底结合现代美术的技法将人物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笔下的人物精谨、细腻色调温柔、简约、佛…

书画 栏目 (2024-12-25 - 162)

一个能延寿的吃饭习惯,做起来真的超简单!强烈建议你试试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吃八成饱、有饥饿感会启动长寿基因;穿不暖、稍微有些寒冷感,也会启动长寿基因。表面上看,这两句话似乎有些反常识——我们常用“饥寒交迫”来形容一个人身处逆境,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饥饿与寒冷反倒能促进长寿?事实上,…

运动 栏目 (2024-12-25 - 154)

冬天不建议吃太多烤红薯的理由,猜你一定想不到(不是胖)

冬季走在大街上,只要路过有烤红薯的地方,那味道真是香“懵”了。北方的冬季虽然很冷,但只要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下肚,那真是“暖在身上,甜在心里”,关键是那独特的香味,顺着鼻腔就能让人流口水。要说它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一吃就停不下来,而且一吃多还容易——放…

运动 栏目 (2024-12-25 - 133)

可能威胁健康的微塑料,已存在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这么做来应对

微塑料,顾名思义,指的是极小的塑料颗粒,通常来源于塑料制品的降解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它们可以来自于塑料瓶、塑料袋、泡沫以及渔网,也可以来自于日常使用中难以避免的塑料微纤维,甚至包括牙膏和化妆品中添加的塑料微珠。当塑料垃圾在阳光下降解时,它们会破…

运动 栏目 (2024-12-25 - 133)

二战老照片 入侵苏联的德军和乌克兰老百姓 其乐融融

1941 年,乌克兰波尔塔瓦,入侵苏联的德国士兵正在和乌克兰老百姓联欢,真的是其乐融融。位于第聂伯河支流沃尔斯克拉河畔的波尔塔瓦,是乌克兰的东部城市。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了1939年8月才刚刚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190个师共550万人,…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38)

彩色老照片 40年代美国的日常生活

40年代美国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般是从好莱坞的电影中了解,现在为您送上一组40年代的老照片。美国摄影师Dave Gelinas 用 35 毫米柯达彩色胶片拍摄的令人惊叹的老照片,捕捉了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日常生活。…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29)

1944年美国纽约的出租车 美国的黄金时代

提起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纽约,人们总是有着这样的印象——那时的男人都戴着帽子,女人都戴着手套,一毛钱就能买到一杯咖啡,而且——至少在大众的想象中——每个路边都站着门卫,为长得像美国女演员维罗妮卡·莱克的女士拦出租车。40年代的纽约,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有…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23)

晚清时期三大名妓,传奇一生

晚清三大名妓之一,小荣喜当时她的拥护者无数,她与另一名妓杨翠喜并称双绝。二人容貌过人,就连洋人都想一睹芳容。小荣喜这张照片便是出自,那时候的法国驻华使馆武官菲尔曼.拉里贝。晚清三大名妓之一,杨翠喜杨翠喜早在14岁时就已经登台演出,后在大观园等戏园唱花…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70)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文‖衡东勤勤在古代科举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如繁星般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逸事、趣事和糗事,它们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科举制度那宏伟的画卷之上,为后人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与文化底…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9)

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一些影视剧中,秀才常常被描绘成文弱、贫穷且略显迂腐的角色,似乎在古代的科举体系中,“秀才”似乎不值一提。然而,真实的秀才绝非如此简单。科举路漫漫从隋唐时期开始,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读书人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成千上万的寒门…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7)

他是中国的海明威,一口气写下了读者泪崩的《活着》

大家都知道余华写的《活着》,看过的读者想必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要多虐心就有多虐心,这般令人泪崩的笔伐真是罕见,那么作者余华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抓着以下三点让你从牛犊青铜变身为一个辛辣王者。1,虐心虐心大家都知道,可惜人之初…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4)

都说勃列日涅夫是“平庸之辈”,但他为什么却能执掌苏联18年?

1勃列日涅夫被人说“平庸”,却能执掌苏联18年,原因让人惊讶。在苏联,有着一位和“盖章狂魔”乾隆有着相似爱好的领导人,他就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此人酷爱收集勋章,而且还喜欢给人颁发勋章。有时候他在家看电视节目,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演员,就会让人员把该…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24)

琉球主权之争:蒋两次拒收琉球,历史正义何时归位

话说,琉球这个地方,可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它位于东亚海域的核心位置,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之中。自古以来,琉球就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桥梁。它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早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就意识到了琉球的重要性。他…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21)

她因《西行漫记》与中国结缘,加入中国国籍后,把中国当成家

拿破仑曾说过:“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任务。但有这样一个女子,她是美国人,却一辈子热爱中国这片土地,一辈子只用中国名字,把中国当成家,并且一生都在对外宣传中国。初识中国1925年7月,吴雪莉出生于美国阿…

时代 栏目 (2024-12-25 - 129)

一手烂牌,打成王炸: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迹史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仇恨,缘于一场“误杀”。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右卫的古勒寨城主阿台联合蒙古部落,欲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得知消息后,发兵围攻古勒寨,但因此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能采取火攻,迫使阿台困守城中。建州各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努尔哈赤一家…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4)

从猫鬼到猫奴:中国撸猫极简史

宣德四年(1429),“爱猫人士”朱瞻基将一幅画赐给内阁大臣杨士奇。在酷爱丹青的帝王中,宣德皇帝朱瞻基独树一帜。他是一个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尤其难得的是,这一爱好并不影响他的主业——其在位期间,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史称“仁宣之治”。朱瞻…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15)

封神三百年:一文看懂隋唐绘画史

开皇年间。隋都长安。光明寺内。画家田僧亮、郑法士、杨契丹领奉圣旨,正为此寺新建的一座宝塔作画。郑法士负责塔内的东、北两面墙,田僧亮负责塔内西、南两面墙,杨契丹则负责画塔外的四面墙壁。这三位都是画坛名家,技法出众而又各有所长,被时人称为“三绝”。其中…

书画 栏目 (2024-12-25 - 140)

大明不祥之兆,三百年后应验

万历十三年(1585),北京郊外大峪山,一个不祥之兆出现在明神宗的寿陵工地上。这一年,太仆寺少卿李植等人报告说:“玄宫后凿石横阔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土建遇石,于工程而言,本就再正常不过。但于风水学说与皇帝寿陵而言,便…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0)

吊诡的历史:匈奴是怎样消亡的?

白登山上,天寒地冻,一如刘邦的心情。他于隆冬时节亲率大军出击匈奴、镇压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却在最后轻敌冒进,落入埋伏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匈奴骑兵,而汉军主力迟迟无法突破封锁,来到他的面前。大汉皇帝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天,最后他采用陈平之计…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4)

“江南”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何处是江南?晋代的张翰说,那是秋风起时,老家菰菜(即茭白)、莼羹和鲈鱼脍的风味。张翰是吴人,写得一手好辞赋,却看淡功名。他受晋朝征召,到洛阳为官,却看到朝政昏暗,天下必将大乱,不禁感到失望。同时,江南的美食让他朝思暮想。一日,秋风乍起,张翰长叹一声…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6)

亦正亦邪,野史也不敢这么写

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九日,平壤城外的乾伏山上剑光如雪、刀戟森列。一位白发长髯的使者仅带家丁数人,走入阵中,脸上无半点惧色。这年四月,日军在釜山登陆,入侵朝鲜,一路高歌猛进,六月就攻破了平壤。七月,明军援朝,结果在平壤惨败。正当朝鲜国王陷入绝望…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6)

上流社会,被集体猎杀

广明元年(880),黄巢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唐僖宗丢下百官,仓皇出逃四川。长安城破后,起义军“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对滞留城内的官僚也毫不留情。史载,包括宰相豆卢瑑、崔沆、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在内的百余名高级官员相继被杀。一时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4)

晚清三大佬的改革大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湘军大佬曾国藩患上了失眠症。他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每次想到洋人纵横中原,却无以御之,便心生忧悸。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湘军在长江沿岸与太平天国作战。和湖南老乡胡林翼一样,曾国藩亲眼目睹了“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天”的画面,深…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2)

军事上无能,道德上无耻

一个态度强硬的清廷钦差大臣,与一个绝不妥协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围绕着“交凶”与“具结”而僵持不下——这构成了1839年中英关系的主要内容。查理·义律的固执,让林则徐困惑不解。在向广东巡抚怡良谈及此事时,林则徐道出了心中的疑惑:“然替义律设想,总无出路,…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7)

首页 搜索 留言 免责申明
 wx24.cn  所属网文精选网站《文学24小时》V1.0
wx.wx24.cn / m.wx24.cn
E-mail: 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Copyright ©2014-2025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