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被谣言攻击,莫名其妙就被推进舆论漩涡的康师傅。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4日讯 “台湾女导游称康师傅使用馊水油?”、“康师傅出资购买钓鱼岛?”——作为方便面界的大佬,康师傅总是隔三差五的被谣言攻击,莫名其妙就被推进舆论漩涡。 截至目前,因使用微信微博自媒体传播康师傅谣言的多个公司被判赔偿康师傅相关损失并公开道歉。虽然谣言事件早有定论,但一则小小谣言给企业造成的巨大伤害,比起一个单薄的赔偿金额,却要大得多。 “台湾导游”视频谣言引爆朋友圈 去年8月初,朋友圈一段疑似游客拍下的视频被广为流传。视频中一位自称台湾导游的女士对大陆游客说,康师傅在大陆使用的馊水油数量是台湾的56倍,台湾爆出馊水油事件后,台湾出了个“灭顶行动”,在台湾基本买不到顶新产品,这些内容她“逢大陆团必讲”,希望同心协力把康师傅搞倒。 然而,顶新“地沟油”事件的真相是,台湾彰化法院在2015年11月27日做出判决,顶新制油公司原董事长魏应充等6人全部无罪。法官认为,检方无法举证油品来自非健康猪,因而宣判无罪。台湾媒体称整个案件可能是一场超级乌龙,顶新从越南购入的食用油是合格的食用油。 尽管康师傅第一时间发声明澄清,并向公众公开供应商名单和检验报告,导游视频还是在网上迅速发酵,短短一天转发高达300多万次。该名“导游”真实身份现在仍然成谜,谣言却将康师傅推向了舆论漩涡。无奈之下,康师傅最终将转载发布视频谣言的自媒体告上法庭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截至目前,以微信公众号“温岭新青年”为代表的5家涉案公司,因发布导游视频谣言诋毁康师傅使用地沟油,严重侵害企业名誉权,被法院判赔康师傅相关损失数万元不等,并被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刊登正面文章消除影响。其中,温岭新青年赔偿康师傅相关损失1万元,并在其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为康师傅消除影响、恢复商誉。 苏州大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赔偿3万余元,在其微信公众号刊登两篇正面文章,刊登期两个月;深圳市八方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赔偿2万元,在其微信公众号刊登赔礼道歉,刊登期30月。 公众号散布谣言被判赔10万 类似地,2015年5月,微信公众号“掌上阳泉365”未经调查与核实,发布一系列诋毁康师傅用油品质和日资等问题的谣言,包括“阳泉人你信吗,康师傅承认使用地沟油,别急,他说大陆方便面是安全的!”、“康师傅早已是顶着民族品牌的日货,我们还能再消费这样的康师傅吗?”……也被康师傅诉至法庭。 郑州市法院经开庭审理,认定被告行为构成对康师傅名誉权的侵害,判决赔偿康师傅经济损失10万元,并在其微信公众号显著位置以发表道歉信的形式为康师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存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再则,山西勇腾公司曾在微信公众号“河津微资讯”上发布“康师傅收购钓鱼岛”谣言,最终被判在《山西晚报》上登报致歉,澄清事实。 类似事件不一而足。其实除了康师傅时不时受到谣言攻击,娃哈哈、肯德基这些大品牌何尝不是,马云、王健林这些大佬也不能幸免,就连微信自己也差点被自家平台上的“微信故事会盗号”谣言搞得服务器几近瘫痪。 12个食品安全问题中8个是谣言 2015年5月26日,在网信办、国家食药监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举办的“净化网络环境,打击食品谣言”研讨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表示,这几年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很多,消费者为之恐慌,企业深受其害,政府部门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我记得我们去年初的时候总结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时,专家搜集了12个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最后经过专家解读,其中有8个都与食品安全无关,是谣言,占了2/3,可见这个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申敬旺说。 娃哈哈市场部部长李凤媛表示,2013年来,娃哈哈遭遇谣言攻击30000条,转载和浏览量1亿7000万次,损失预计达50亿。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长贾先德表示,“食品谣言成本低、风险小,速度却很快,他们大部分是别有用心者意图通过抹黑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扰乱市场,更有些是黑公关利用网络谣言要挟企业谋求暴利,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这类不实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短时间大面积扩散,往往几天就达到数百万的浏览量,给企业声誉和生产经营带来巨大伤害”。 的确,网络谣言说小了让一个企业白白蒙受损失,说大了会让一个产业、一个行业遭受致命打击。知名律师岳屾山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许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看待这种事,而且市场上同类替代产品非常多,对企业的打击非常大。 “消费者对企业都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但是不能捏造事实去诋毁别人的声誉。”岳屾山表示,传谣者主要有三类,一是抱持好心,二是想求关注,三是有竞争对手操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范小伟指出,将健全机制,建立网络失信黑名单,对恶意传播食品谣言的网站纳入黑名单,最大限度地压缩食品谣言的生存空间。而去年10月1日出台的新《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规定,违法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将被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1月“科学”流言榜,你中招没?2016年1月“科学”流言榜出炉,“朋友圈的‘急救贴心提示’能救命”、“罂粟壳能提味增香”、“H5N6和H7N9人感染禽流感会大规模暴发”等流言登上榜单。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1、朋友圈的“急救贴心提示”能救命? 流言:强冷空气频至,医生再次忠告5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立刻口含十粒复方丹参滴丸,或者硝酸甘油片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mg)嚼服!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 真相:随着寒潮来袭,这条“急救贴心提示”又在朋友圈火了起来。但是,这条看起来好心的建议实属于不懂装懂的产物。始作俑者也许是陪家人经历了一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也可能是在网上看了些不可靠的文章就开始信口雌黄,总之,转发这样的消息不能救人,反而还会造成严重误导。 这条谣言中讲到的“急救方法”,本身也有很多问题。谣言中说,碰到剧烈胸痛需要立刻口含复方丹参滴丸,或者硝酸甘油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mg)嚼服。如果胸痛的确是由冠心病引起的,那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这类中成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硝酸甘油虽然对冠心病有效,但如果当时发作的是严重的心肌梗死,会发生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这时候再口服硝酸甘油会进一步加剧低血压状态,反而会雪上加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冷静,然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2、 罂粟壳能提味增香? 流言: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全国三十五家餐饮单位被查出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罂粟壳,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商家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流传很久的一则传言:“在食品中加入罂粟壳能增加食品的鲜味,甚至让人上瘾,增加回头客。”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院副教授朱毅指出,“罂粟壳能提味增香”是商家的过度迷信。实际上,罂粟壳中残留的阿片类生物碱含量都不到0.5%~1%的数量级,很难达到药用吗啡、可卡因等国家的限量标准。 江苏泰兴卫生防疫站的研究人员曾经抽样分析了添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底料,结果显示吗啡含量为0.15~8.5毫克/升。即使把整盆火锅底料全部喝掉,也不可能超过30毫克。而国际上公认的吗啡成瘾量是每天60毫克。所以,使用罂粟壳提味增香、让食客上瘾,肯定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违法。 3、 H5N6和H7N9人感染禽流感会大规模暴发? 流言:近日,“新面孔”H5N6禽流感感染病例在广东等地出现,“旧面孔”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又在上海出现。网上一片担忧之声:人感染禽流感要大肆来临了吗? 真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向记者表示,H7N9禽流感由携带病毒的禽类感染人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而且人传染人的能力非常弱,不可能大规模暴发。同时,针对H5N6,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熊煌表示,H5N6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目前病例均为散发,尚未发现有效的人传人证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召开了两次会议,对H7N9、H5N6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4、 雾霾天戴隐形眼镜更伤眼? 流言:雾霾天不要戴隐形眼镜。因为雾霾天气气压低,会加重由于佩戴隐形眼镜造成的角膜缺氧状态,容易造成角膜损伤。而且雾霾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污染镜片,可能引起眼部过敏等,可能对角膜和结膜造成损伤。 真相: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雾霾天是否佩戴隐形眼镜更伤眼一说,尚没有客观的研究。雾霾天戴不戴隐形眼镜的试验关键在于,戴与不戴是否有明显差异。因此,无论试验还是自身都应将非雾霾天戴隐形眼镜和雾霾天戴隐形眼镜的差异进行对照。至于角膜缺氧的后果则是长期配戴造成的,雾霾天一般不会造成影响。 5、 加湿器一开雾霾值爆表? 流言:加湿器加自来水,喷出的雾气中PM2.5数值相当于重度污染。 真相:记者用手持式PM2.5检测仪测试发现,无论是使用加湿器还是在湿润环境的卫生间,PM2.5指数全都“爆表”。而原因则在于手持式PM2.5检测仪并不准确。它一般采用的是光散射的办法,简单讲,就是它会数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然后换算成单位体积空气里的颗粒物浓度。问题就出在,它分辨不出水蒸气和有害颗粒,会不分青红皂白把同样大小的小水滴也当成有害细颗粒物算进去。据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手持式PM2.5检测仪是由粒子数转换为质量浓度,不太准,它所测出来的值不被国家认可。 6、 蜂蜜、蜂王浆真的“有激素”吗? 流言:蜂蜜、蜂王浆里有激素,不应该给孩子吃,它们会导致性早熟。 真相: 蜂蜜、蜂王浆中确实存在微量的性激素,但它的含量实在太低,根本不足以对人体生理造成影响,和性早熟没有什么关系。 1984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在蜂王浆中发现了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1988年,中国科学家对蜂王浆中的性激素含量测定发现,每100克蜂王浆中含有雌二醇416.7纳克,孕酮116.7纳克,睾酮108.2纳克。这个量是什么水平呢?它比很多动物性食物中正常存在(而且安全)的激素含量还要低得多。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曾对市场上销售的一般动物性食品进行了性激素含量检测,按这个结果算下来,牛、羊肉中的雌二醇含量是蜂王浆的10~400倍,羊肉中孕酮含量是蜂王浆的500多倍,牛奶的睾酮含量也是蜂王浆睾酮含量的20~150倍。肉蛋奶中的这些微量激素残留尚且被认为是安全的,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蜂王浆中含量更少的激素会危害健康呢? 7、 热饮杯盖有毒? 流言:最近在网上流传着热饮杯盖有毒的传言,说“遇热放毒”,或者“塑料制品本身含毒”让很多人对外卖纸杯装的热饮增加担忧。 真相:热饮杯盖主要都是由6号材质塑料制成的,6这个数字是塑料种类标准代码。我国一共有7种标准代码,分别用1到7来代表塑料制品所使用的树脂种类。其中热饮杯盖上的数字标志“6”代表的材质是聚苯乙烯。 其实,关于“杯盖遇热放毒”的传言,依据是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给予的评价中是2B类致癌物,所谓的2B类是指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其实6号材质的杯盖耐热温度是90℃,而我们冬天热饮的水温通常能够手持,且基本不会超过口腔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只有60℃左右,是很难达到聚苯乙烯的稳定性耐热上限的,所以消费者其实不必那么担心。至于“6号塑料制品本身含毒”的传言,专家表示,在产品合格的条件下,6号塑料制品本身都是无毒的。 8、 “孕妇路由器”没辐射? 流言:近期,一款带有“孕妇模式”的路由器上市,根据厂家宣传,“孕妇模式”的辐射小,可以保护准妈妈。 真相:在二孩政策放开的当下,一切关于怀孕的话题都会引起人们关注。事实上,无线路由器、电脑、电视的辐射值均低于国家标准的1/100,不会对孕妇造成伤害。包括Wi-Fi信号在内,日常生活中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提高。 9、 生物酶去除农残不如化学合成洗涤剂吗? 流言:有网文宣称,以“比亚酶”为代表的生物降解酶去除蔬菜瓜果表面残留农药的效果不如化学合成洗涤剂。 真相: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伍宁丰研究员指出,以比亚酶为代表的生物降解酶与农药发生的是催化反应,可以将剧毒的农药大分子分解成为无毒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农药去除得比较彻底,并且对水没有污染。而化学合成洗涤剂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其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农药之间的疏水亲水作用,将农药残留从果蔬表面剥离的物理过程。生物酶是降解农药残留比较彻底和环保的方式。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李方)、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延佶 李延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