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绘画艺术 《古人教你如何快速有效的读书?厉害!》
古人教你如何快速有效的读书?厉害!



诸葛亮:

 

“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


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陶渊明:


“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


“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陈善:


“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


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


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郑板桥:


“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


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欧阳修:


“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


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


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董遇:


“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


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


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


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


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张溥:


“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


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


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顾炎武:


“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


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


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


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出处:2016-02-20 鱼羊密史

栏目: 绘画艺术
2016-02-21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 上一篇:这个春节,饭局的主题是“转型”
  • 下一篇:牛魔王的遗书,逗死了,各种内涵!
  •   本栏热门
    · 他28岁去世,生前被骂是“色情狂”,后被称为“情色艺术大师”,
    · 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
    · 马未都:现今人伦之混乱令人堪忧
    · 苦难的中国:从吃饭历史看旧中国的贫穷落后
    · 中国油画 | 绝美的女人 绝美的风景
    · 唐伯虎 精品画作100幅
    · 那些年追过的岛国爱情动作片女神穿上衣服后,你还能认出几个?
    · 56个民族艳照震惊全球 这才是最漂亮的女人
    · 日本超写实绘画第一人,80后艺术家冈冈康夫的最新作品
    · 身披薄纱,裹不住画中美女的万千风情
    · 古典油画大师的一幅人体画被称作“神品”,这幅画“神”在哪里?
    · 世界人体名画动图200个,太震撼了!
      最新浏览
    · 少女写真:古典美
    · 13-18世纪的意大利部分绘画作品
    · 首都深度游必做的30件小事,装满了北平的市井
    · 塞纳河迷人的风景油画,太美了︱法国画家维克多·爱德华绘画作品
    · 月光下的美人鱼,太美了!
    · 牛仔裤 | 展现女性的身材线条和妩媚
    · 一组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油画作品︱意大利画家安东尼奥·罗塔绘画
    · 独特的艺术风格,触动你的视觉!
    · 爱旅行的姑娘,现在都怎么样了?
    · 明朝野史:明朝大富商沈万三究竟拥有多少家产
    · 2021年度索尼世界摄影大赛
    · 他天性风流,情人无数,却画出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