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绘画艺术 《为什么清朝最终收服了蒙古而明朝做不到?》
为什么清朝最终收服了蒙古而明朝做不到?

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都在想当然。

比如有想当然认为是俄罗斯要和清朝肉夹馍了,蒙古好可怜只能投靠大清的。还有想当然认为林丹汗不该发动“统一”蒙古的战争去逼得蒙古人投清的。

有些网友说的有点点意思,的确有华夷之辨的僵化思维缘故。不过这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明朝虽然没有“收服”漠北和漠南的蒙古诸部,但是你看这些是啥:

这是新疆东部到甘肃西北部的“关西七卫”,长官都是世袭的蒙古贵族,元朝残余。也没见明朝把他们不当自己人,甚至在哈密卫内迁苦峪后,明朝中央多次商议,都把哈密作为“祖宗之地”,虽然到后面也没收复,但重视程度是够的。

虽然关西七卫都是些战五渣,而且还时常暗通蒙古(比如也先、俺答时期,关西诸卫就成了墙头草,一边做明朝臣子,一边屈服于蒙古强人),但总体上一直对明朝忠诚,而且即便是他们在两头效忠的时候,蒙古的政治强人如也先、俺答也知道他们的底线不敢逼迫他们公开背叛明朝。那么为什么明朝能稳稳地收服关西七卫,却不能收服其他的蒙古人呢?

为什么呢?

因为关西七卫的蒙古人、畏兀儿人、撒里畏兀儿人都不是单纯的游牧团体,而是有城池的,最不济也是有土围子简单要塞的,贵族们都是定居的。说白了,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所以说,明朝最大的问题,是明朝中央的决策集团一直缺乏管辖游牧部落的人才。对于有定居城池的半游牧团体,明朝能通过军事威压和财货赏赐让他们服从。可是对于行踪不定的纯游牧民族,明朝统治者就嫌麻烦了。

而为什么缺乏管辖游牧部落的人才呢,说白了,明朝虽然长期定都北京,但笼统来讲,明朝是个“南方人”的王朝。这口黑锅当然也得宋朝背,自宋朝起,辽、夏、金、元相继渗透华北,北方长期遭受战乱,中国的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南方汉人头一次成了中国的主体,北方汉人元气大伤,还得让朱元璋搞春秋榜来照顾。终明一代,政府的决策集团,基本都是南方人。

除了南北方人的习惯差异外,还有一口锅依然是宋朝背,就是重文轻武的传统。武人地位不高,只能搞单纯的军功,所以明朝武人的目光都很狭窄,满足于砍人头攒军功,似乎无一经略一方的帅才。为什么呢,因为除了明初元勋和少数因缘际会的军阀外,整个大明朝,武人你是没有资格经略一方的。你的任务就是蛮打猛冲,至于像唐朝武人那样出将入相,节度一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文人,普遍上都是对边塞持极端态度的,要么极端防御,要么极端进攻,至于该如何经略节度?你让文人去有固定场所的西番、西南夷地区还能施展手脚,到草原上能干嘛啊。

南方+文人的主政格局,说笼统一点,就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统治草原。就像元朝统治中国九十年,但蒙古贵族到元朝灭亡了,大部分时间都依然不懂该如何统治中原一样。

所以我们看明朝对蒙古的所有决策,其实妙招不是没有,奏效的策略也不是不存在,但从整体来看,适合草原的决策都是昙花一现,长期的对蒙古决策就一句话:进则穷追猛打,退则拒之于长城之外。压根没有考虑如何长期有效地干涉蒙古政局。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汉朝。汉朝对匈奴的决策,是拉拢分化上层贵族,穷追猛打漠北部落。甚至于把个南匈奴的单于,不停地往内地迁,迁到最后,都迁到山西南部了。

而唐朝的决策呢,则是在新疆东部开州设县,在内蒙古广筑要塞,在外蒙古和新疆北部扶持代理人。广泛重用少数民族将领:执失思力是颉利可汗的铁杆死忠,唐朝不嫌弃,重用他;阿史那社尔是突厥内战的败军之将,唐朝不嫌弃,培养他;契苾何力说难听点就是无路可走的流窜犯,唐朝重用他;突厥复辟运动风起云涌,唐朝派到新疆的第一个节度使居然是阿史那献;论弓仁父亲是唐朝恨之入骨的死敌,投降后既往不咎,重用他……不说这些少数民族将领了,就是唐朝本身的汉人将领,不提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将了,就说王方翼、郭知运、郭虔瓘、唐休璟等等这些不怎么出名的,这些人都能和北方少数民族打成一片,带着极少数的汉人轮戍部队调动大批突厥人、铁勒人作战。

而我大明呢,我大明倒是中下层的蒙古裔军官层出不穷,也有那么几个在边境带着少量蒙古家丁和大批汉人军队驻守的蒙古裔高级军官,但能培养出既忠于明朝、又能号令漠南漠北蒙古部落的高级将领嘛?一个都没有啊。更别说明朝的汉人军官能不能号令蒙古部落了。

从一开始,统领五投下军的纳哈出,明朝用了二十多年才将其招降。招降后立马送到傅友德军中去平云南,结果死在半路上。儿子察罕还卷入蓝玉案被杀了。

到明成祖时期,几乎所有的蒙古军头都被明朝册封过,光明成祖送出去的大印就一大堆,但你光送个印,没有任何控制手段,有何卵用。暴躁的明成祖倒是想的简单,妈的不拉拢了,全杀。结果五证漠北啊,劳师动众,政治收效几乎为零。

第一次,打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杀伤本雅失里部众不祥,但本雅失里能有多少部众呢?有几百号人就不错了。杀伤阿鲁台部众多少呢?百数十人……

第二次,打马哈木,马哈木拉拢了卫拉特各部联军三万抵抗,这次可能还有点战果,但杀伤数字依然不详,很可能就是大部分都溃逃了,蒙古实际伤亡有限。

第三次,打兀良哈三卫,本来是去打阿鲁台的,结果找不到阿鲁台在哪儿,于是调转枪头打了兀良哈,杀伤不明,不过战果颇丰。但是……兀良哈三卫不是你大明臣子嘛?然而作为大明臣子的兀良哈三卫,暗通阿鲁台,明朝居然二十多年都没办法也没有任何手段处置,直到去打阿鲁台找不到人时才忽然想起来了,好歹恩威并施,打了也得有效果啊。可好,把兀良哈三卫的人杀了一通“夷其营地”,抢走了人家的牲畜十万余头。这就是分明告诉兀良哈蒙古人,你们以后也别效忠明朝了,光明正大跟阿鲁台往来吧。

第四次,打阿鲁台,吓得阿鲁台逃离,明军在草原上游行一番,吃光了粮草后安全撤离。

第五次,打阿鲁台,又吓得阿鲁台再次逃离,明军依然没有遇敌,游行一番吃光粮草返回。

这么五次折腾,到底造成什么结果呢?

第一次,结果其实很好。这次逼得阿鲁台放弃了本雅失里,所以在战后,阿鲁台向明朝乞降了。但乞降归乞降,你得想办法收编啊,不是让阿鲁台自生自灭啊。啥都不管,还招降个毛啊。

第二次,就是纯粹养肥阿鲁台了。阿鲁台投降明朝,明朝又对人家毫无控制力。结果明朝击溃了卫拉特人,阿鲁台得到了聚集逃离部众发展强大的机会。

第三次,就是被迫还击了。阿鲁台肥了,开始抢掠边境了。打吧,结果还摸不着,咋办?妈的把暗通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杀一番……

第四次和第五次,就是纯粹养肥脱欢了。虽然这两次都没有和阿鲁台决战,阿鲁台都逃了。但是这对阿鲁台的政治威望和对部落的控制力是两次极大的损害。结果就是,明朝三次北伐阿鲁台,都没有实际杀伤阿鲁台的部众,反倒导致阿鲁台威望和控制力下滑,部众纷纷被新崛起的脱欢拉拢了。而阿鲁台和脱欢……对明朝而言有区别吗?这三次出征,尤其是后两次是不是白忙活了?你要不出征阿鲁台,说不定阿鲁台和脱欢还能形成均势,出征可好,这直接是去帮脱欢崛起了。而明朝对脱欢有统战政策嘛,没有……

到后面,癿加思兰一个原本只有千儿八百部众的畏兀儿人,充其量一个新疆的马贼。最后都能在蒙古高原混成霸主,而大明朝在干嘛?连看热闹的兴趣都没有。

达延汗在统一蒙古高原的时代,明朝中央也是懒得看一眼。明朝边塞军官,依然还率领着可怜吧唧的人马,和只有几千士兵的蒙古军阀如亦不剌、火筛等人厮杀。间接帮助达延汗打击这些蒙古军阀,算是给达延汗统一蒙古也贡献了力量。

……

不说了。

而清朝怎么做的呢。

我们不说清朝稳定后的对蒙古措施了。

就说一点,皇太极在撬墙角拉拢蒙古部落后,起初投靠皇太极的蒙古部落,除了人丁较多的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之外,就只有属于察哈尔八营的敖汉、乃蛮、属于永谢布三营的喀喇沁。这时候,皇太极是否能统一蒙古,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皇太极就敏锐地召集投靠他的各部首领,给他们划定草场不能越界、派人稽查户口清算人丁,按照盟旗整编建制……牢牢地把他们捆绑在划定的草原上,清晰地掌握着他们自己都不大清楚的人丁数量,把他们严丝合缝地塞入清朝这架战争机器之上。

而皇太极这些手段,像是在学谁呢?学唐朝,唐朝虽然没有划死界限,但也划定都督府区分了各部落活动的区域,陆陆续续缓缓慢慢地也稽查核算了各部落的人口,通过多次征调作战的行动,一步步加强对游牧部落的掌控。

而我大明,除了发个官印、穷追猛打外就没有任何措施了。

最后再举个例子,唐朝的默啜之死。

默啜是被拔野古人杀的,而拔野古在什么地方呢,反正离唐朝很远:

就是图中的红圈位置。

唐朝给拔野古只派了一个低级军官郝灵荃。

这种事儿如果换成明朝……明朝给林中兀良哈或者科尔沁派一个低级军官,然后让这个低级军官吆喝让林中兀良哈或者科尔沁,去打另外一个敌对的部落。即便蒙古内讧不止,但谁会欢迎一个明朝军官来?

出处:搜狐 / 关毛的野生历史

栏目: 绘画艺术
2020-03-08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热门
世界名画中绝美的女神
大师们经典的自画像!
一诗一画一仕女,一心
美国绘画:温柔美丽的
朝鲜油画选:穿过赤裸
当人体遇上宋画,到底
世界人体名画动图200
名家人体油画作品欣赏
感人至深,送给你世界
赵国经王美芳工笔仕女
这兄弟俩画美女真好看
古典油画人体全集,美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