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将老朱家的故宫一把火点燃之后,正统上的明朝就已经从历史舞台撤出。但是很遗憾的是,农民起义军依旧没有创造奇迹。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由于过早沉浸在统一的美梦中,导致错失最好的时机抵御满清。1644年,吴三桂是注定要被写进历史的男人。清军浩浩荡荡的入关,此时的大顺军尚未做好准备。他们面对组织严密的满清帝国,只能节节撤退。当然比他们更先进的南直隶,实际上也没有表现的太好。 朱由检的自杀 并没有彻底终结混乱 争论不休的说法 顺军果真治军不严?南京城内,朱明皇室都在研究谁适合当皇帝。内斗不断的同时,并没有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防御体系。倒是被南明视为替死鬼的顺军,在北方的各处城池中顽强抵抗二十年之久。4月22日,吴三桂向满清投降,李自成决定放弃北京回到老巢陕西。1645年1月,满清基本上开始向华北各处用兵,此时的顺军势力相对弱小,强攻硬防远不是长久之道。马世耀提出自己向清军投降,里应外合拿下潼关,却不料被清军得知。七千顺军将士,迅速被对手悉数屠杀。 后续的历史,实际上便是顺军将领不断战死,不断有军队被屠杀的故事。关于李自成的顺军部队,史学家的争议非常大。他们的军事作战纪律,实际上表现的并不十分稳定。史学界中普遍认为,由于将领的文化水平差异过大,导致每支顺军作战能力、纪律要求都各不相同。张天琳、赫耀旗,都是顺军中出名的暴虐者。也就由此衍生出一种观点,认为顺军百万雄师战败,实际上输就输在军纪不严上。 《剿兵安民檄》:。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令定承天、德安,亲临黄州。遣牌知会:士民勿得惊惶,各安生理。各营有擅杀良民者全队皆斩。尔民有抱胜长鸣迎我王师,立加重用,其余毋得戎服,玉石难分。此檄。" 顺军的名声高低不同 时好时坏让人捉摸不定 这种观点的本身支柱,在古代历史中并不具备强有力的说服力。张献忠曾经多次屠杀百姓,但在早年进攻湖南地区,提出过非常有建设性的三年免征;满清在入关之后,实际上由于采取的仍旧是部落制的作战方式,许多骑兵攻下城池的第一点,便是在各处屠杀、抢掠财宝。顺军在辗转贵州之后,四大将领对于士兵要求颇为严苛,秋毫分明的会让人误以为是一支"王者之师" 李自成在各处 曾经都受到欢迎 二十年的抗争史,如果将所有的问题归咎于作战纪律,听上去并不靠谱。1646年岳州之战,明朝四镇重兵不战而逃,站出来反抗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立忠贞营,受南明朝册封,成为在湖广地区抗争的主力军。历史的走向,实际上很多时候都让人感到惊讶。没有人会想到,逼死崇祯皇帝的农民军,会成为大明朝最后的反击义士。顺军和明朝的联合,实际上在当时各地可见。 顺军战败的真正原因 无法被打开的格局实际上翻开史料典籍,会发现明末的顺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精干。对于投降的贵族、士人,李自成的判罚标准是功过并举,强调能者留之、贪者斩之的做法。李自成曾经多次组织科举考试,尽可能的收录流散在各处的知识分子。而且所谓的政治体系不严密,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的臆断。抚慰民心、联合中小地主,耕耘陕西为根基。这些做法,都让他的顺军能够有充足的实力。 《明实录》:"添设门兵,禁人出入;放马兵入城,街坊胡同无不至者,但不抄掠" 不然力克左良玉,斩杀刘国能、李万庆的功绩,没有这些政策作为支撑,实际上是很难完成的。不过李自成和顺军终究失败,这其中的缘由又是因何而起?目光短浅,才是李自成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他错误的将明朝视为第一战争对象,而未曾对北方的满清加以警惕,使得最后李自成面对满清铁骑慌乱不已。多尔衮在第一次试探李自成联合失败之后,便已经对其倍加警惕,在第一时间动员所有男丁加入到战争之中。 李自成起义路径 军队最终四处分散 而此时的李自成,在北京城的做法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理解。首先他清算王公贵族,将重点的贪污分子抓捕泄民愤。随后便开始招揽明朝官员,对于梁朝阳、杨观光等礼部、兵部掌管者非常友善,以同席而坐的方式开始学习明朝的政治制度。并且对于明朝昔日的庞大宫廷体系,从削减宫女、太监的数量入手,保障整个北京城能够平稳的运行下去。并且李自成不断召见老者,询问民间疾苦、制定改进政策。 做法听上去很合理,但是背后却有一个大问题。这些做法在开国皇帝当中屡见不鲜,是一种常见拉拢百姓,建立平和统治的方式。但是问题关键在于,寻常开国皇帝做这些事情,都是在国家处于绝对的和平之后,才开始有序的展开对前朝问题的整治。此时的多尔衮,用满清三分之二的人口,蓄意和大顺来一场一局定胜负的战争。顺军虽有百万之众,但却将主力的野战部队散布在西北、南部前线,将后备部队下放县城维护地方治安。 一年时间内击溃明军,让李自成误以为满清和明朝一样好欺负。只需要稍加防范,笼络吴三桂便可以轻松掌握一个稳固的北方。并且还有一个问题,来自于顺朝采用对农民"三年不征"、"均田"的做法,导致直接让大贵族、大地主阶层和其站在对立面上。顺军有百万之众要养活,必须要搜刮地主财富才得以生存。这直接一脚将其踢给满清,让明朝迂腐的旧精英成为满清的帮手。 清朝初年俩大关键人物 多尔衮 皇太极 总结李自成胜利的太快,让他的格局始终没有走向真正帝王家的眼界。放走最需要团结的地主、贵族,让其助长满清的军费和武器。虽然大顺朝的闯王很能打,却架不住对方里应外合的进攻。再加上本身南明朝廷也将其视为替死鬼,眼瞅着满清将其节节打退,顺势而为合力而攻。政治体系处在草创阶段的顺朝,松散的联合军队便暴露出巨大的问题。最后只能以游击而战,和南明朝一起化作历史的名词。 参考文献:《明实录》《剿兵安民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