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搜文章 |
 
 
文史杂谈
世界缤纷
光影美照
绘画艺术
山水旅行
运动健康
居家生活
奇闻趣事
首页 山水旅行 《中国江南,惊艳世界》
中国江南,惊艳世界

东汉末年,随着曹操统一北方,南下荆州,“襟江带湖,背倚庐山”的柴桑一度成为抗曹前线。东吴大都督周瑜亲赴柴桑屯兵,借鄱阳湖之壮阔训练水军。

大军压境之际,东吴人心惶惶,不少元臣宿将皆言投降,唯周郎支持孙权矢志一战。

值此关键时刻,刘备军师诸葛亮驾一叶扁舟往返孙、刘之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顺利促成孙、刘同盟,共抗曹操。

图片|俯瞰江西九江甘棠湖 · 摄图网 ©

在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人运筹帷幄下,孙、刘联军从柴桑出发,将号称80万的曹操水师,一把火烧溃于长江之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柴桑,古称浔阳,又称寻阳、江州,即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其因赤壁一战成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之一。

在这里,滚滚江水汇聚一处,奔腾东流,开启了辽阔无垠的长江下游。

图片|江西九江 · 图虫创意 ©

01.浔阳江头

长江下游,泛指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开始,一直到长江口的河段,干流长度约930千米。

滔滔长江水在九江接纳鄱阳湖水系后,随着地势的平缓下降,流经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四省一市,并在上海与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相遇,最终汇入东海。

图片|长江下游流域图 · 锦绣人文地理

与上游、中游类似,长江下游也被分作好几段,且各有各的名字。

长江下游的第一段,号称“三百里浔阳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这首中学生必背的《琵琶行》,正是中唐诗人白居易被贬任九江郡司马所作。

图片|[明]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那时,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心情十分苦闷。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送客离去的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偶遇一位擅弹琵琶的歌女。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白居易“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岂料,京城来的琵琶女,身世遭遇竟比老白还惨。在琵琶女“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演奏下,诗人竟不自觉地泪湿青衫,又无可奈何。

图片|九江琵琶亭,白居易在此作《琵琶行》· 图虫创意 ©

对比白居易的惨境,《水浒传》故事中的宋江则要洒脱许多。

在浔阳江边的浔阳楼上,宋江题了一首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由此拉开了梁山起义的序幕。

图片|九江浔阳楼,江西十大名楼之一 · 图虫创意 ©

江州也好,浔阳也罢。常年受浔阳江哺育的九江城,从古至今,从来不缺他乡过客。

依靠天下第一淡水湖鄱阳湖的助力,长江的中游与下游在此形成了一个“Y”字形的中心点。同时,东依武夷、西接罗霄、南踞南岭的三面环山之势,又为九江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图片|九江地理地形图 · 锦绣人文地理

至迟从晋朝开始,九江便成为江西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和人员汇聚之所。

在这里,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从南京乘船溯流而上,在鄱阳湖口留下了千古名篇《入彭蠡湖口》。“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他的放浪形骸常为世人津津乐道。

图片|江西九江鄱阳湖鞋山岛日出 · 图虫创意 ©

唐朝时,一代田园诗人孟浩然也经由长江航道,到达这里。欣赏着鄱阳湖的月色,静待旭日从庐山之顶升起。

图片|庐山日出 · 摄图网 ©

作为史上最著名的食客文人,充满猎奇之心的苏轼也曾到此地。在浔阳江上,苏轼不走寻常路,除逛了闻名遐迩的庐山外,还去了一座似山非山、能发出异响的石钟山。

据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述,两座小岛相连形成的石钟山,之所以能发出声响,全因水底藏着两口大钟。

图片|长江边上的石钟山 · 图虫创意 ©

苏轼不信邪,跑到这里一看,发现在岛屿之下,还暗含着一个巨大的溶洞。当长江水与鄱阳湖水灌注溶洞内,风兴浪作,水波连续猛烈地冲击洞顶与四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余韵绵绵,尤以物击钟,声布四方。

图片|江湖两色,长江与鄱阳湖在石钟山附近水域交汇融合,形成清浊分明的景象。 · 图虫创意 ©

在以水路作为发展通途的古代,浔阳江满足着文人墨客的游山玩水之心。不仅如此,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浔阳江还迎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

那时,来自景德镇的瓷器需通过水路运往各地。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十大港口之一,九江水系发达,正是这些瓷器走向天下、通往世界的首选。

因此,九江在众多长江港口中脱颖而出,坐拥全国三大漕仓中的豫章仓、钓矶仓,一举成为长江漕运货物储备的重要中转站。

图片|长江下游九江段 · 图虫创意 ©

大量资源的集中,为浔阳江带来了经济腾飞。九江借助南来北往的商贸运输,很快发展出了当地的茶文化和米文化。

至迟到宋代,在九江文士“话茶吟诗,叙事谈经”的风气中,茶市、米市初现雏形。

随着西方茶文化的兴起,到了明末清初,九江的茶市更是成为了中国三大茶市之一,闻名海外。而当米、茶贸易兴盛时,浔阳江的财富也吸引了历史上各路枭雄的驻足。

在人生最后时刻,已取得长江以南霸主地位的元末豪杰陈友谅,将其政权的国都设于此,以便借助长江天险对抗朱元璋。

图片|明太祖朱元璋

哪料,双方在鄱阳湖一战,陈友谅树倒猢狲散,成就了朱元璋的大明风华。而朱元璋的老家,在长江下游的另一个省份——安徽。

02.江南古国

滚滚长江流过江西以后,便进入了安徽省。

江水继续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其名字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在不同地区,长江下游还被称作皖江、扬子江等。

皖江,顾名思义就是在安徽境内的长江。这一段长江流域囊括了秋浦河、裕溪河、青弋江、皖河等支流,以及错落在南北岸间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号称“八百里皖江”。

图片|安徽池州九华山天台峰 · 摄图网 ©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扬子江,在古籍中指今天江苏南京六合区夹江到扬州港的一段,其得名来自于古代长江的重要渡口扬子津。后来,人们也将南京以下的长江称为扬子江。

长江下游河段以南京为节点,一面背靠大陆,一面朝向大海,海洋与内陆的文化精神在此激荡潮涌。

图片|古籍中记载的扬子江段范围,由于河道变迁等因素,古扬子江今已与长江内河道融为一体 · 锦绣人文地理

八百里皖江以下,见证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口迁移与南方经济发展。

从先秦时代开始,长江下游即形成了早期的商贸活动。

当时主导商品贸易的多为达官贵人,亦或是弃官从商的权势人物,如助越王讨灭吴国的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了历史上早期的富商巨贾陶朱公。

图片|陶朱公范蠡画像

商业发展,城市兴起,一座座集聚着能工巧匠智慧的古典建筑拔地而起。

据《越绝书》记载,最早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古城,即今天位于常州市郊的淹城。相传这里原是奄君所建,因其国在周王室开疆拓土时被灭,侥幸逃脱的奄君遂率残部渡黄河、奔赴长江下游,以图东山再起。

图片|江苏常州淹城 · 摄图网 ©

但奄国实力弱小,他们迁居江南后,再也没有机会兴复故土、回师中原。周朝东征后,奄国的山东老家分别封给了周公之子姬伯禽和师尚父姜子牙。那片土地也被代以齐鲁之名,与奄国再无干系。

到了江南的奄国,并没有享受多少偏安一隅的日子。春秋后期,随着吴国崛起,奄国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

但在兴建这座城池时,奄君也许已想到其身处的窘境。建成后的奄城四面环水,护城河既为城池提供了外围的屏障,也给城中居住的人们带来了水运的便利。

凭借着这座独一无二的城池,奄国长存江南数百年,成功抵御了吴国的多次入侵。

吴国在长江下游日渐强盛。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派名将伍子胥依姑苏山兴建了阖闾城。从此,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这座被后人称为“苏州”的福地。

图片|苏州古城 · 图虫创意 ©

与吴国长期处于竞争关系的越国,也在自己的地盘上兴建起了一座都城。这座国都,即后来的绍兴古城。

吴越的地理环境,让这两座古都在江南一众水城中熠熠生辉,也使吴越文化永续流传。

图片|浙江绍兴古城 · 摄图网 ©

尽管长江下游很早便形成了繁茂的商贸往来,但因其开发时间比北方晚,故经济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无法与黄河流域相匹敌。

史载,秦汉之际,“楚之越民均贫而寡富”。西汉时,司马迁到各地考察,发现江南地广人稀,当地人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也就是用火烧草来处理耕地,等到稻苗长到一定程度,放水浇灌稻田,淹死杂草,而当时北方已经出现更加先进的铁犁牛耕。

图片|汉代铁犁铧,现藏于河南南阳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若没有收成,江南地区的人就以渔猎谋生,摘野果、捞蛤蜊填饱肚子。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里的人饿不死,但也难以致富。

03.衣冠南渡

直到三国之后,两晋动荡,才使南北方的经济差异发生改变。

西晋永嘉年间(307-311年),由于北方战事频发,庞大的北方人口第一次像潮水般涌向长江沿岸,渡江南下。

当时,南下移民的迁徙路线,主要分成东、中、西三路。而东路沟通江淮,连接着北方的经济政治中心以及长江下游皖南、赣北以及苏北、长三角等地。

图片|魏晋时代衣冠南渡路线,这次人口迁移也标志着中国经济重心首次向南移 · 锦绣人文地理

无数避难的北方贵族自此南下,既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也将他们引领的中原文化引入江南,成就了长江下游地区的长足发展。

图片|[晋]《平复帖》

经过六朝的长期经营,到了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生产技术的进步,令耕地面积持续扩大。加上气候适宜,一年两至三熟的粮食生产量充分满足了流域内百姓的生活所需。

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开凿使长江与黄河的联系愈发密切。人口的流动与财富的聚集,让长江下游地区担负起了供养天下的责任。

图片|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 · 图虫创意 ©

另一方面,随着江南百姓的温饱得到解决,长江下游地区的新兴文化娱乐业和制瓷手工业等均得以发展。

依靠雄厚的农业及手工业基础,今天的江苏绍兴率先成为唐朝南方最重要的制瓷中心。其出产的越窑瓷器,在中国古代名窑中独树一帜,直至今日,仍被世人评为“越窑如冰”。

图片|上:越窑盏托,下: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 图虫创意 ©

长江下游的繁盛,还得益于唐朝的数次大开放。

无数外国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踏上大唐的土地,不远万里,跨国贸易。在佛法的感召下,唐代高僧鉴真也多次出海东渡日本,弘扬大道,进一步传播东方先进的文化。

图片|鉴真和尚雕像 · 图虫创意 ©

在日后的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中,大唐王朝走向没落,但相较于北方从关中平原到胶东大地的“鱼烂鸟散,人烟断绝”,长江下游依靠农业和文化发展,仍旧是北方人士首选的避难所。

因此,伴随着唐朝皇帝数次西逃南下,第二次的北方人口南迁拉开大幕。

图片|第二次衣冠南渡路线图 · 锦绣人文地理

唐代的移民潮再一次带来巨大的财富和人力资源。南下移民隔着长江天险安家落户,也奠定了此后千年长江下游的, 经济繁荣。

由于江南战争偏少,五代十国, 时期,割据于此的吴、南唐、吴越等政权致力于经济,富国强兵。

长江下游一带自此“土尽旷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即便是远居北方的辽人,在瞧见南方的富庶祥和后,也不远千里,跨山越海,“持羊三万口,马两万匹来鬻”,与占据长江下游的南唐政权展开商贸合作。

图片|五代十国形势图 · 中国历史地图集 ©

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此后,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乱世。

这时,长江下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经济实力已与北方持平。因此,在坐稳天下后,北宋王朝便确立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经济政策。长江下游也借助着这波经济红利,再攀高峰。

在北宋名臣范仲淹、苏轼等人的相继治理下,长江下游水利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灌溉农田,他们在沿海的耕地附近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堰塘,既可作为防洪、海水倒灌等缓冲带,亦可为持续扩大的耕地面积提供充足的农业蓄水。

图片|浙江杭州西湖苏堤 · 摄图网 ©

然而,长足发展的下游经济并不平衡。

黄河的数次夺淮入海,导致原先较早开发的皖江流域频繁出现旱涝灾害。随着时间推移,长江下游的经济总量逐渐由江南地区引领。

图片|安徽宏村 · 摄图网 ©

故而,在北宋王朝遭遇兵燹后,宋高宗的首选便是前往江南,兴复帝业。

偏安江南之时,南宋王朝延续祖宗的政策,发展江南。

众所周知,农业乃历代王朝的立国之本。

宋室南渡后,在苏公堤、范公堤的基础上,官方又疏浚加盖了多项水利工程。直至宋光宗年间(1189-1194),新的水利灌溉措施已可服务江南地区近十万顷的农田。

“苏湖熟,天下足”的盛世景象,由此展开。

图片|太湖夕照 · 摄图网 ©

粮食的激增,也让江南地区的人口迅速繁衍。据记载,到了宋末元初,江南西道一带的人口数已达天下之最。人口的暴涨,为土地所承载的供养能力增加了负担。

另一方面,在长江中游,随着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缩小,位列湖广行省的湖南、湖北,正遭遇着史上最严重的生存危机。

据记载,到了明初,官方统计,长江中游的湖广行省历经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后,总户数仅为27万余户,大约仅相当于宋末时代的14.7%。

因此,明朝统一天下后,一场名为“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移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在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明、清两代分批次从江西强制迁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将其分布于整个湖广地区。为了鼓励他们离开家园,明朝还给迁入湖广地区的百姓提供赋税便利,促进他们在新家园安居乐业。

图片|明朝湖广地区 · 中国历史地图集 ©

明末,张献忠作乱四川,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也被人为地打造出了“地广人稀”的景象。紧接着,那些在湖广安定的江西人,再度踏上征程。在清政府的指导下,湖广“填”了四川。

图片|重庆湖广会馆 · 图虫创意 ©

在长江流域大量人口迁移的同时,下游地区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力。由“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转变,表明了长江下游由粮食产区,变成粮食进口省份,以及当地工商业的富裕。有学者以为,影响后世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即源于此。

明清时,官方主张海禁,内河贸易收益迅速成了封建政权财税的主要来源。借助江河之便,长江下游地区经济进入古代的鼎盛时期。

图片|南京秦淮河畔· 摄图网 ©

在一次次南北互通的贸易往来间,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市井生活等,也发生着丰富多彩的变化。商贸活动的互通有无,也令人们在科举仕业之外,爱上了这片似锦繁华的江南。

图片|[清]《姑苏繁华图》(局部)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近代,在洋人的坚船利炮下,浸润于烟雨之中的下游地区被迫梦醒。

随着殖民侵略的深入,长江下游的一些城市终究逃不过资本抽离、人口迁移的命运。

按照以前的说法,是“江南一切以苏城为依归”,到19世纪末,却变成了“苏州商市行情悉依上海为准”,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全面超越苏州。

图片|上海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世事变迁,祸福难料,但生活在长江下游的人们却从未轻言放弃。

1861年,在曾国藩倡议下,安庆军民不顾战火侵袭,合力办起了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图片|19世纪中叶成立的安庆军械厂

之后,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南通、宁波、南京、杭州等地纷纷出现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改变了封建时代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

图片|南通大生纱厂工人合影,大生纱厂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

时至今日,长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的人口、经济依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其中,江苏凭借辖下全境百强市,傲视一众省份,是名副其实的“苏大强”。

而坐落在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则凭经济持续高效增长,跻身全球十大发达城市。

图片|清晨的上海· 摄图网 ©

安徽虽不如前两者,但凭借内拥长江河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的优势,2021年GDP总值也突破4万亿,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图片|合肥天鹅湖CBD · 摄图网 ©

04.长江风流

经历多次人口迁移后,长江下游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移民的本身并非人口的位移,而是另一次文化的解构与融合。

在这种随着人口流动的文化变迁中,长江下游逐渐形成了两大文化模块。即以江西九江、安徽桐城为中心的赣皖文化,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吴越文化。

图片|苏州博物馆,原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 图虫创意 ©

早在三代时,吴越文化便已形成雏形。那时的吴越居民,更喜欢“断发文身,错臂左衽”,争强好胜之风也与儒雅尊礼的中原文化格格不入。

图片|河姆渡文化生活场景 · 图虫创意 ©

随着历史上几次北人南下,吴越之地得到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铸造技术。

借助先进技术,吴越人开始“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打造出强大的水师,出兵参与中原争霸。

图片|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二者激烈碰撞之下,“剪发文身”的习俗也在吴越故地消失。受中原汉语的强烈冲击,吴越地区的人们渐次发展出了地方特色的方言——吴语。

魏晋时期,天下纷乱,战争频发,且清谈之风盛行。

避居吴越者,多是当时的社会精英。这极大推动了吴越地区的文化发展。此后,古吴越曾经尚武逞强的戾气,也为文人的精致优雅所取代。

在他们谈玄说妙之际,中国的儒释道文化进入了合流阶段。在战争的持续侵扰下,人们普遍相信神佛。如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成了这一阶段吴越文化的主流。

图片|南京栖霞寺 · 摄图网 ©

历经隋唐时期的发展,到了两宋,教育之风大兴之际,吴越地区书院林立,学术盛极一时。

在大儒吕祖谦的带领下,吴越地区的学派开始与程朱理学相融合,于思想碰撞之中,以书院为载体,引领一时文风。

之后,江南书院兴盛,儒学沉淀,与书院相关的刻书、藏书业务也成了吴越文化兴盛下的一个缩影。

图片|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图虫创意 ©

书学的兴盛,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市民文艺。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便是通俗小说的诞生。从明朝的《水浒传》到清朝的《红楼梦》,无一不与吴越地区息息相关。

图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

相较于吴越文化而言,兴起于安徽、江西的赣皖文化则稍显纯粹。

自魏晋时代开始,北人大规模南渡,便奠定了赣地人士并好经学的文化底蕴。当时,庐山地区作为天下的文化中心,还曾与“六朝古都”南京齐名,为天下士子所敬仰。

入宋以后,赣北州县文风亦大盛,书院林立,才子云集。据统计,在宋、元、明三代,江西科举取士人均位列全国前五。

图片|位于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图虫创意 ©

明代中叶,心学领袖王守仁在就任江西庐陵知县时,又将他刚刚悟出的心学理论,贯彻落实到日常行政实践上。从此,阳明心学名扬天下,江右王门人才鼎盛,将赣文化推向顶峰。

图片|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

赣文化的热潮,延及东方的皖江流域。在一片向学之风的引导下,皖地也在明清时代成为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那时,皖江流域上的安庆、桐城,有由方苞、姚鼐等人开创的桐城学派。他们致力古文振兴,主张作文章要遵循“义法”,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在他们的影响下,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以及后世的曾国藩,均在义理间打磨文字,上至庙堂,下至江湖,由“经世”走向“济时”,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自省先河。

图片|安徽桐城六尺巷· 图虫创意 ©

对比北岸的桐城,世代居于南岸的徽州人,在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神话后,也开始走起“学而优则仕”的光宗耀祖通途。

通过科举,无数经商发家的徽州人步入朝堂,影响着中华数百年政局的大变动。这其中“兄弟九进士”“父子四尚书”等宗族教育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也带动了徽州世家大族的兴盛。

从此,徽州人不再是世人面前末流的土商人,优雅高尚的文化气息开始浸润徽州的每一个角落。

徽州世家大族倚仗万贯家财,纷纷大兴宗祠。在官派文化的影响下,徽州人的饮食也渐趋细化,在火候、刀工和操作技术上独步天下。凭借“酥嫩鲜醇”四大特色,折服天下人心,传遍世界。

图片|徽菜臭鳜鱼 · 摄图网©

近代以来,伴随着长江边上的战火,西学逐步东渐。当感受到异乡文化与本土文明的差距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了对文化融合、升华的进一步思考。

于是,一种活跃于近代通商口岸的“海派文化”应运而生。在中国众多的通商口岸中,海派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当属上海。

上海开埠后,大量的外国传教士涌入,随即而来的也是西方文化东渐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冲击。

之后,带着这股摩登气息,上海十里洋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华灯乍现。近代中国电影、饮食、科技等多元领域皆在上海有了突破性发展。

图片|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苏南浙北的温柔典雅与敢闯敢拼的上海浪子碰撞、融合,正如当时的上海名人曹聚仁点评:“京派若如大家闺秀,海派则是摩登女郎”。

或许,正因长江的终点是大海,海派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才始终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为我所用。

回首长江下游,桐城文风依旧,吴越江南诗意与繁荣并行,唯曾经的徽州一分为三。

图片|黄山日出 · 摄图网©

即便如此,由一代文豪汤显祖带起的痴绝寻梦,仍能引起今天许多心怀梦想的人共鸣。

“如金岁月人奔竞,似玉行藏我卷舒。极目冥鸿挥绿绮,忘情鱼鸟尽江湖。”

正如长江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将尽兴吟咏,继往开来,方不负此间的山河湖海。

图片|东海日出 · 图虫创意©

... 完 ...

参考资料:

张学恕:《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张国雄:《生生不息:长江流域的人口迁衍》,武汉出版社,2006

王玉德:《千门万户:长江流域的民居》,武汉出版社,2006

韦东超、段超:《潮激浪涌:长江流域的中外文化交流》,武汉出版社,2006

姚伟均:《鼎调五味:长江流域的饮食》,武汉出版社,2006

刘守刚:《财政中国三千年》,上海远东出版社,2020

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信出版集团,2021

叶文宪:《再论吴越地区的汉文化》,《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出处:最爱历史

栏目: 山水旅行
2022-02-07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 上一篇:三国曹魏、后周柴家,谁才是“史上最佳”的前朝皇室
  • 下一篇:长江最后一段好山水,哪处更绝?
  •   本栏热门
    · 待到春花烂漫时,4月该去哪里嗨?
    · 什么是武夷山?
    · 新疆沙漠居然下雪了,刚拍的!简直美到爆!一组照片惊艳全国~
    · 闻着樱花香,吃着樱花味,这样赏樱才完整
    · 中国最美的山水画:苗寨梯田美景
    · 震惊!这辈子见过它们算是真开眼见了
    · 2016年最佳旅行时间表,按这个走一圈,你就玩遍中国啦~
    · 春节旅行|最适合过年带全家人度假的海岛TOP5
    · 情人节,拍这样的照片才够虐~
    · 调戏雕塑,玩儿坏世界,这个波兰女孩却被上万人点赞...
    · 金沙江简史:号称“西部之龙”,孕育了民族文化
    · 10个最适合跨年的好地方,你打算去哪儿?最后一个简直绝了
      最新浏览
    · 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爱恨纠葛,从相爱到憎恨,两人感情现状如何?
    · 广州画院副院长林永康女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 捕捉定格的瞬间美感,美国画家Sally Rosenbaum
    · 大笔触厚重的油画,色彩大胆,富有表现力
    · 匈牙利第一神颜!人间极品! 维密模特Barbara写真赏,真的太顶
    · 清新淡雅的花卉,英国画家彼得·麦高文
    ·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阿尔贝托·潘科博
    ·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
    · 意大利油画里的贵族女性,实在太美了︱ 维托里奥.梅特奥.柯尔
    · 击沉一艘航母难度有多大?
    · 有节奏的色彩,扎实的构图功底
    · 法国艺术家油画中的女性,轻快优雅,像天鹅一样诱人
    如页面图片、音视频显示不完整,请切换浏览器到<极速模式>

    WX24小时


    WX24小时(微信24小时)更名版
    wx24.cn”所属精读收藏微文集
    本站联系邮箱: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