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里,冰川融化后远古生物复活,人类能够像飞行器一样穿梭在空中,而如今科幻似乎逐渐照进现实。近日,知名期刊《bioRxiv》预印了一项研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团队复活了来自冻土层的远古线虫,经测定它们之前可能已经沉睡了4.6万年。 这项研究很快引起人们的热议,有的人表示这意味着人体冷冻研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未来人类有可能通过这项技术扭转自然规律,在存活时间方面有所突破。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可能是撒旦的魔杖,并不是什么好事。 据了解,被复活的线虫名叫Panagrolaimus kolymaensis,是被古生物学家从伯利亚的冻土层里发现的,随后被储存在室温零下20度的环境中。除此之外,古生物学家还挖掘出其他上百种生物,包括纤毛虫、蓝绿藻等。 近日,阿纳斯塔西娅研究团队解冻这些冻土层里发现的生物,将含有冷冻线虫的动土培养起来,制造线虫适宜的环境,14天后,数百个培养皿中的远古线虫现身,长度只有10微米,而且它们活过来后就马上进行繁衍。 对于这种现象,阿纳斯塔西娅教授认为,超低温冷冻及缺水、缺氧的环境中,有的生物可能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到环境适宜生存时再“复苏”。而普通线虫的寿命大概只有不到一个月,这批冷冻线虫活了4.6万年,相当于普通线虫的50多万倍。不夸张地说,为了寻找“长生”而派遣徐福出海的秦始皇,他没有实现的愿望却被小小的线虫给达成了。 那么线虫能够在冷冻环境下活了几万年,放在人类身上又是否可行呢?科学家自然也提出这种设想。而在现实中,也确实有人进行相应的尝试。1967年,70多岁的美富豪贝德福德花费100余万选择在离世后躺进液氮罐中,里面的温度只有零下196度。但遗憾的是,几十年过去,他还是没能被唤醒过来。 在多数科研人员的观点里,虽然人类也是多细胞生物,这点和线虫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人类的结构要比这种线虫复杂得多。就拿大脑来说,人脑中含有的神经元和蛋白质分子复杂多样,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冷冻人的大脑造成损伤。 只不过科学家们对于这次4.6万年前线虫的解冻,也未能找出其中端倪。大部分科研人员更加倾向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介入研究,其中的代表包括哈佛及新南威尔士教授戴维。 早在2013年时,他就对“衰老”提出介入的可能性,基于外源性补充β-烟先胺类物(wlnad核心成分)的角度,通过动物实验印证自己的猜想。实验中,暮年小鼠被给予该物质后,表现出各项变老指标回转、且生存期增加近三分之一的现象,为此知名学术期刊《Cell》发文进行阐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物质尚在实验室研发阶段,就已经凭借实验数据表现在美、日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即便当时的使用门槛达到2万/克,仍然有不少富豪趋之若鹜,而他们都抱着很高的期待。近年随着生科企莱特维健新技术的升级,更容易触及的版本wLnad落地京—东东,在主流消费网站上出货量走高,正向反馈比例近98%。 除了京—东上普通人也能接触到的“wLnad”和仍在研究的人体冷冻之外,国内外关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未停止。我国中科院刘光慧教授团队近日发现影响细胞状态的年龄“开关”,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断开这一开关,减缓细胞走向老化的进程。而基于以色列“高压吸氧”原理的O2ARK氧舱,也已经出现在上海等部分城市。 人类将4.6万年前的远古线虫唤醒,被认为能够带来新思路,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个“糟糕”的做法。目前全球70亿人口在不断消耗地球原本的资源,而冻土中远古生物的“唤醒”,也可能带来难以把控的细菌或者病毒,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 不过可以放宽心的是,虽然部分科学家对此表示谨慎,但生命科技的研究原本就需要敢于尝试,或许人类在整个世界里多么地渺小,但通过自身智慧来创造更好的生存质量,这也是多数人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