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文章搜索
文史
时代
书画
影音
保健
生活
经典网文纵览

栏目: 时代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你就知道中国缺什么

内容来源:网易教育(http://dwz.cn/2y9nYC);洞见(DJ00123987)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在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

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有一个学生光吃不读,更没有一个学生边吃边闲聊。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这就是为什么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每个人来到哈佛都不是混日子的。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采访。她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学习不分白天和黑夜。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


一个北大女孩说,我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就根本完成不了作业。


哈佛学生的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通过中美学生的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要学习得更多,因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而中国的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痛苦,我们民族也在为此付出代价。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用一生来解答。

 

送给大家一个小故事: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


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 出处:2016-01-15 心灵麦田

栏目:时代

2016-01-15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本栏推文

生命,它是一场懂得 ♪

熊猫趣闻:熊猫性格大比拼

攻克百年难题,扭转“角度” 石墨烯可变超导体

12种东西不能送人,送错了会闯祸!

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

政协委员周新生: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

当前量子计算技术前沿是什么水平?

人生若只如初见 ……

一个无需解释的故事

聊聊太阳系的可利用资源

善良,是人间最美的花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愿日子温暖向阳,人生美好吉祥!

愿你人生无挂碍,眼里都是风景

忘记年龄,活出快乐

一夕凌霄开,忽尔夏至来

50句诗词,送你2021最美的祝愿

雷锋八十诞辰 | 你不知道的雷锋那些事儿

掬一缕秋阳,微笑向暖

人生的味道!

凡事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品读:人生看透,不如看淡

夫妻关系的十个底线,不可突破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有一种修养,叫尊重

聪明人,不合群!

苏伊士运河:十年建设,十万白骨!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什么那么弱?韩国为什么第一个被灭?

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地活着

莫斯科重现了1941年的阅兵式 再现苏联二战的光辉时刻

20张老照片 揭示球场以外的球王贝利

首页 搜索 留言 免责申明
 wx24.cn  所属网文精选网站《文学24小时》V1.0
wx.wx24.cn / m.wx24.cn
E-mail: 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Copyright ©2014-2025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