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 太平天国失败了,凭啥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书上无法忽略的一个章节,因此读过历史之人,都对它有所了解。19 世纪中期,腐朽不堪的清朝统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洪秀全这位读书人,在屡次科举失败,心灰意冷之后,偶然接触到了西方基督教,并且因义启发,和冯云山等人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
(2025-04-05 - 59)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花,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这几日又降温了,好在生活条件好了,室内一般都有暖气,出门也有棉衣和羽绒服御寒,不用承受饥寒之苦。因为现代基础设施完备,所以不用担心冬天的御寒问题。但在古代呢,那时候取暖条件落后,人们是怎么熬过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御寒之苦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古人…
(2025-04-05 - 58)
薛平贵是否真实存在?不光和薛仁贵有关,竟还和皇室有联系!
前言不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人而言,爱情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人所描绘的最真挚的爱情莫过于抛家舍业只为红颜一笑,或是不论贫穷出身的贵女私奔,而这些故事当中当属薛平贵与王宝钏最是脍炙人口,放到现在这两人的爱情故事也颇有分析之道。但事实上薛平贵却并非是真实存…
(2025-04-05 - 56)
一口气讲完西周风云:从兴起到衰落
西周的历史,要从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故事说起。有个叫姜嫄的女子,是帝喾的老婆,她出门时看到一个大脚印,出于好奇踩了上去,随后竟怀孕了,生下一个男孩。她起初觉得这孩子不吉利,多次想扔掉却未能成功,最终觉得这孩子定有不凡之处,便捡回来洗净,取名为 “弃”…
战国四公子名满天下,为何秦国公子无一上榜?
战国四公子声名远扬,威震天下,为何实力最强的秦国却无公子跻身其中?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以及楚国的春申君,他们皆活跃于战国中后期,门下食客众多,对战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在后世常常被相提并论。然而颇为有趣的是…
(2025-04-05 - 57)
☆ 从北宋巅峰到万劫不复的耻辱深渊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满江红》以悲愤激昂的笔触,将靖康之耻的沉痛烙印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一事件,犹如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刻在汉民族的记忆深处,是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页。堂堂太后被迫接客,三千嫔妃…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秘古国,3次亡国2次复国,史记却没有单独列传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很强。尽管被灭国三次,但是它都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了,最终实现两次复国。最辉煌的时候,这个国家曾和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国家举行“五国相王”。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却没有这个国家的列…
北宋灭亡时,为何杨家将不出来救国,真实的杨家将是啥样的?
前言穆桂英挂帅、七子去六子归、佘太君百岁出征......这些传奇故事,均出自我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然而,我们今天所见、所知的“杨家将”的故事并非历史原型,而是通过了艺术、加工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是啥样的?为何在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
李贤:土木堡之变中唯一活着回来的臣子,给于谦报仇,硬刚周太后
前言明朝历史中,有一个惊人故事让人窒息!一场军事灾难,40万大军覆没,皇帝被掳,朝廷震荡。而在这血与火的旋涡中,唯有一位文臣幸存归来。他不仅逃过一劫,更在随后二十余年的政治风暴中傲然屹立,连续辅佐三朝皇帝!这位名为李贤的传奇人物,凭什么能在权力更迭中…
乾隆四次绕城不入:一个满族家族用8条人命换来的血色荣耀
前言康熙皇帝在金銮殿上动手暴打大臣。一句'无人战死'的羞辱,让一个满族家族在百年间送死八个男丁。一位皇帝因为亡妻之痛,九次路过一座城,四次绕城而行,宁愿多走几百里也不愿踏入城门一步。这就是清朝满族第二号家族 - 富察氏的传奇。他们用八条人命,换来了一…
★ 袁崇焕:大明最后的脊梁,他的死让山海关门洞开
在明末的腥风血雨中,有一位将领:他出身将门却科举入仕,以书生之躯铸就钢铁防线,让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望城兴叹,最终却因帝王猜忌含冤而死。他就是袁崇焕,一个用生命诠释'忠魂不泯,毅魄归来'的传奇人物。一、文武兼修的将门之后:儒生的戎马传奇袁崇焕的祖上本…
晚清老照片:新婚夫妻合影新郎表情紧张,囚徒跪在衙门里生无可恋
幸福的新婚夫妻、身高超过2米的乡村巨人、在衙门里接受惩罚的囚徒……10张老照片,带大家认识晚清的世情百态。时光一去不返,留下的历史碎片值得我们珍视。新婚夫妻。一对新人身穿盛装华服,在婚礼上合影留念,这个幸福时刻被定格下来,成为永恒。很遗憾照片是黑白的…
晚清老照片:跟随18岁摄影师看1908年的上海
1908年,18岁的美国少年西德尼·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和父母、弟弟一起来中国旅行。他们于5月10日首先抵达上海,第二天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杭州。5月19日,一家人又从杭州回到上海,26日乘船离开上海驶往朝鲜。1908年,上海街头的菜市场,女摊贩正常称重。在…
14年,建成亚洲第一海军
1874年5月,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世代居住于此的牡丹社“生番”(清朝对未开化少数民族的称谓)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们登高眺望,只见原本平静的海岸上,惊现一支气焰嚣张的日本兵。是年,正在推行明治维新的日本借口琉球难民事件,以陆军中将…
★ 60年一遇,乙巳年极简史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干支纪年中,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乙者,轧也,草木初生之状,是天干的第二位。巳者,起也,万物盛长而起,是地支的第六位。现在,又一个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起来看看,自西周时期有确切纪年…
☆ 10万人去,4万人回:中国远征军悲剧
1939年,作家萧乾来到云南,采访滇缅公路的施工进程。山连着山,森凛得可怕,亚热带的藤蔓缠绕着参天古木,脚下的怒江犹如“宇宙间的一条巨蟒”汹涌奔腾。滇缅公路向前延伸,搅醒了荒凉的云南高原。它的存在,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现代化强势到来;第二,云南不再是…
中日甲午战争,为何会爆发?
早在甲午战争的八年前,北洋海军就和日本人干上了。1886年8月,北洋海军在朝鲜东海岸海面结束军事演习后,派定远、镇远、济远、威远等舰前往日本长崎检修。这是中国近代海军首次访问日本,也是清朝对日本有意的震慑。清朝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开启于同一…
☆ 此战败后,耻辱百年
中日甲午战争,开端便预示了结果。经过朝鲜半岛的多轮博弈后,1894年7月25日,这场战争在丰岛海面揭开序幕。丰岛,是扼守朝鲜牙山湾的要冲,开战前,中、日军舰都想抢占此处航道。日本组建“联合舰队”,任命伊东祐亨为司令官,并下达命令:“贵司令官当率领联合舰队…
(2025-04-05 - 60)
★ 正史没有记载,但她依然伟大
太初四年(前101),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薨逝,噩耗穿过数千里风沙,从西域传到长安。与公主的死讯一起流传到故土的,还有她因思念家乡作的《黄鹄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身为江都王之女的细君,为了汉朝“断匈奴右臂”的国家战略,在短短5年…
(2024-12-25 - 169)
★ 亡国,全民受辱
靖康之变的梦魇降临在中原大地上,仿佛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靖康二年(1127)八月,身在青州的李清照,听闻丈夫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便着手准备南下。收拾行李时,44岁的李清照看着屋内那些付出无数心血收集得来的金石书画,只能忍痛取舍。她先去…
(2024-12-25 - 136)
晚清时期三大名妓,传奇一生
晚清三大名妓之一,小荣喜当时她的拥护者无数,她与另一名妓杨翠喜并称双绝。二人容貌过人,就连洋人都想一睹芳容。小荣喜这张照片便是出自,那时候的法国驻华使馆武官菲尔曼.拉里贝。晚清三大名妓之一,杨翠喜杨翠喜早在14岁时就已经登台演出,后在大观园等戏园唱花…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文‖衡东勤勤在古代科举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如繁星般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逸事、趣事和糗事,它们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科举制度那宏伟的画卷之上,为后人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与文化底…
(2024-12-25 - 135)
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一些影视剧中,秀才常常被描绘成文弱、贫穷且略显迂腐的角色,似乎在古代的科举体系中,“秀才”似乎不值一提。然而,真实的秀才绝非如此简单。科举路漫漫从隋唐时期开始,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读书人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成千上万的寒门…
(2024-12-25 - 132)
他是中国的海明威,一口气写下了读者泪崩的《活着》
大家都知道余华写的《活着》,看过的读者想必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要多虐心就有多虐心,这般令人泪崩的笔伐真是罕见,那么作者余华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抓着以下三点让你从牛犊青铜变身为一个辛辣王者。1,虐心虐心大家都知道,可惜人之初…
(2024-12-25 - 121)
☆ 一手烂牌,打成王炸: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迹史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仇恨,缘于一场“误杀”。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右卫的古勒寨城主阿台联合蒙古部落,欲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得知消息后,发兵围攻古勒寨,但因此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能采取火攻,迫使阿台困守城中。建州各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努尔哈赤一家…
(2024-12-25 - 151)
从猫鬼到猫奴:中国撸猫极简史
宣德四年(1429),“爱猫人士”朱瞻基将一幅画赐给内阁大臣杨士奇。在酷爱丹青的帝王中,宣德皇帝朱瞻基独树一帜。他是一个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尤其难得的是,这一爱好并不影响他的主业——其在位期间,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史称“仁宣之治”。朱瞻…
(2024-12-25 - 113)
☆ 大明不祥之兆,三百年后应验
万历十三年(1585),北京郊外大峪山,一个不祥之兆出现在明神宗的寿陵工地上。这一年,太仆寺少卿李植等人报告说:“玄宫后凿石横阔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土建遇石,于工程而言,本就再正常不过。但于风水学说与皇帝寿陵而言,便…
(2024-12-25 - 133)
☆ 吊诡的历史:匈奴是怎样消亡的?
白登山上,天寒地冻,一如刘邦的心情。他于隆冬时节亲率大军出击匈奴、镇压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却在最后轻敌冒进,落入埋伏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匈奴骑兵,而汉军主力迟迟无法突破封锁,来到他的面前。大汉皇帝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天,最后他采用陈平之计…
(2024-12-25 - 120)
☆ “江南”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何处是江南?晋代的张翰说,那是秋风起时,老家菰菜(即茭白)、莼羹和鲈鱼脍的风味。张翰是吴人,写得一手好辞赋,却看淡功名。他受晋朝征召,到洛阳为官,却看到朝政昏暗,天下必将大乱,不禁感到失望。同时,江南的美食让他朝思暮想。一日,秋风乍起,张翰长叹一声…
(2024-12-25 - 141)
亦正亦邪,野史也不敢这么写
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九日,平壤城外的乾伏山上剑光如雪、刀戟森列。一位白发长髯的使者仅带家丁数人,走入阵中,脸上无半点惧色。这年四月,日军在釜山登陆,入侵朝鲜,一路高歌猛进,六月就攻破了平壤。七月,明军援朝,结果在平壤惨败。正当朝鲜国王陷入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