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文章搜索
文史
时代
书画
影音
保健
生活
经典网文纵览

  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镜子中映出文化的内涵
- 历史 文化 人文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

春节会消失吗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时间之长(正月初一到十五),习俗之多(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敬神祭祖、拜年、守岁、吃年夜饭等等),称呼之广(春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22-01-29 - 1031)

林清玄:过年的记忆

过年的记忆,对一般人来说当然都是好的,可是当一个人无法过一个好年的时候,过年往往比平常带来更深的寂寞与悲愁。有一年过年,当我听母亲说那一年不能给我们买新衣鞋,忍不住跑到院子里靠在墙砖上哭了出声。那一年我十岁,本来期待着过年买一套新衣已经期待了几个月…

(2022-01-29 - 305)

老舍:抬头见喜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

(2022-01-29 - 334)

民俗画:年味

杀年猪“大寒小寒,杀猪过年”这是乡村的习俗。小时候过年时,每家会宰掉养了一年的猪,供一家正月里吃肉。那年代的猪不像现在的猪那么肥,大都是瘦长条样子。即便这样瘦的猪,大部分肉还是被父亲拿去集市上卖。用为数不多的钱还还欠账,再买一些年货,剩下点肉自己吃…

(2022-01-29 - 615)

这才是过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腊月二十三(1月20日 大寒),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

(2022-01-29 - 295)

30句民间谚语,劳动人民的智慧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1、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点评:付出总会有回报。过去农民常说的,你疼庄稼,庄稼也就疼你。2、一根筷…

(2022-01-29 - 276)

“南北之争”又来了!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答案得从这里说起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大年做准备陆续开始置办年货各地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从这一天开始似乎每天都少不了必备的活动贴春联、祭财神、糖果粘、扫尘土……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然而可能有的小伙伴要说明天才是小年的确如此很多南方…

(2022-01-29 - 257)

传统节日春节为什么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才正式叫“春节”?

众所周知,正月初一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鲜为人知的是,春节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晚。辛亥革命之后的1913年,中国政府才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只有一种官方历法,即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农历。在农历为…

(2022-01-29 - 287)

春节的起源及10个必知的春节趣闻

春节的起源考古资料显示,我国七八千年前已经出现发达的农业生产。“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最后,“岁”字成为时间段落标志,成为年岁的岁。“年”字原来也是…

(2022-01-29 - 239)

在民国一块“大洋”能值多少钱?最便宜的时候,只够买半斤米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在1914年推出了一款新式货币“银元”,因为上面印制了袁世凯的头像,又被称为“袁大头”,俗称也叫“大洋”。大洋是由银铜两种材料制成,其中含银6钱4分8厘,银在制作材料里占八成九,是真正的贵金属货币。大洋在民国时期总共制造了7.5…

(2022-01-29 - 423)

别再把“丞相”和“宰相”当成一回事,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在中国的历史上文臣们大多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宰相,为什么是宰相而不是丞相呢?也许我们很多人有些疑惑,宰相和丞相不是都指的一种官职么,两种称呼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二者的意义是有很大差别的…

(2022-01-29 - 248)

过年冷知识: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这些你了解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这时候全体中国人的心是紧紧绑在一起的,我们在短短几天里能完成数亿人次的春运,只因大家都明白“过年了,该回家了”。在过年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传统习俗,祭祀祖先、迎接新年、走亲访友等等,中国南北方的…

(2022-01-29 - 235)

阎氏兄弟,永垂不朽

作为帝国官员兼画坛名家的阎立本,也有自卑的一面。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携百官到春苑池泛舟游玩,看到池塘中冒出一只从没见过的鸟儿。李世民感到新奇,命令文臣们作诗赞美此鸟,随后觉得不过瘾,又命人召阎立本前来,为这只鸟画画。满朝文武中,阎立本的画技可谓数一…

(2022-01-29 - 364)

乾隆两次想毁掉的神作,与他有关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1254-1322)病了,他麻溜地从山东济南辞官回到了浙江吴兴(今湖州)老家。 在休养的日子里,他过得相当惬意,每天不是写写字、绘绘画,做做有氧运动,就是出门找朋友们吃酒喝茶。 一天风和日丽,赵孟頫专程跑去临安(今杭州)拜访…

(2022-01-29 - 339)

深扒明朝第一权奸

任谁也没想到,严嵩最后的败亡竟源自其妻!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的原配欧阳氏病逝。作为严家的“定海神针”,史载,欧阳氏“甚贤,治家有法,驭世蕃尤严”。欧阳氏的去世,开启了严氏父子败亡的潘多拉匣子。先是严嵩办事能力下降,为明世宗所厌,令致仕归乡。随…

(2022-01-29 - 360)

一诗一画24节气,美醉了

立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唐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雨水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雨水时节》宋 刘辰翁惊蛰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

(2022-01-29 - 454)

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为何会有几十万朝鲜人

众所周知,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斯坦国”构成的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不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更因为有几百个民族聚居而闻名于世(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不过3000余万,却拥有130余个民族)。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中亚各国竟然还居住着很多来自…

(2022-01-29 - 357)

缅甸和泰国为何打了200多年,但谁也吃不掉谁

在亚欧大陆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现象:两个体量差不多的国家互相攻伐埋汰几百年,但谁也吃不掉谁,真就是老冤家了。如欧洲的英法百年战争以及之后数百年的打打停停,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的世纪斗法。而在东南亚地区也有这样的例子:缅甸和泰国在16世纪-1…

(2022-01-29 - 399)

什么是武汉空战?弱小的中国空军为何在武汉连续3次击退日军

在今天的武汉市,有一条以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空战英雄命名的马路——陈怀民路。1938年4月29日,陈怀民驾驶飞机在武汉四二九空战中撞击日军飞机,为国捐躯。而陈怀民路这条马路的背后,蕴含了中国空军在1938年上半年的武汉对日空战中,连续3次打败日本航空队的骄人战绩…

(2022-01-29 - 317)

为何汉晋之际多见单名,而东晋以来却能常见到双名呢

秦汉以降,魏晋兴起。于史书所见人名,有趣之处颇多,如单名与双名的明显差异:两汉时期共有23位帝王,竟然都是单名;三国魏晋诸多风云人物,也大抵为单名,如曹操、刘备、夏侯玄、司马昭……世人热衷于取单名,似乎是汉晋时期的时代特色。先秦时期的霸主,如晋文公重…

(2022-01-29 - 25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为何首先进攻西夏,而非世仇金朝

在蒙古诸部统一之前,蒙古草原各部落深受金朝统治者的欺压与剥削。为了防止蒙古做大对金朝构成威胁,金朝统治者很早就对蒙古草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大漠南北各部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统属。金朝还经常离间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使各部落之间常年相互征伐,以达到自…

(2022-01-29 - 311)

长沙到底有多重要,中日两军为何在长沙爆发了四次会战

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熟悉抗战史的朋友都会想到四次长沙会战。那么,长沙的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中日两军为何能围绕长沙爆发四次“长沙会战”呢?长沙的重要性长沙,别名星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地处华中地区,湘江下游,东边接邻江西的宜春市,南边连接株洲和湘…

(2022-01-29 - 556)

什么是河中十六国,其为何在唐高宗时期并入安西都护府

公元661年,河中十六国归顺大唐,并入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唐帝国在西域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化。公元662年,唐高宗治理下的唐帝国版图东到朝鲜半岛,西到葱岭西边的中亚地区,北边到西伯利亚,南边到中南半岛,面积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那么,什么是“河中十六国”,…

(2022-01-29 - 318)

抗战时期的荣誉师到底是什么部队,和普通步兵师有什么不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革命军有很多比较特别的部队番号。比如,新编38师、暂编第5师、预备第10师、第130师、第132师等等。在这些一系列复杂的番号当中,有一种看起来充满荣誉感的番号,这个番号就是中国军队的荣誉师。那么,抗战时期的荣誉师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

(2022-01-29 - 415)

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渤海族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大约在距今1400年前,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间,勃然兴起一个新的民族——渤海族。渤海族不仅来自于渤海人的自身族群认同,在唐宋时期始终被作为一个独立族群来看待,如唐宋称其为“渤海靺鞨”,辽金时期称其为“渤海人”,都承认渤海人是一个与其它族群不同的新族…

(2022-01-29 - 233)

什么是祖鲁战争,祖鲁人为何能在3小时内用长矛歼灭上千英军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今天的南非共和国境内,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军队凭借近代化的步枪和火炮横冲直撞,攻城拔寨。经过英军和祖鲁军队,布尔军队的殊死较量,南非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然而,武器装备精良的英军也曾付出了巨大的…

(2022-01-29 - 327)

帝国人才大爆炸

23岁那年,举人张居正赴京参加科举会试。对于此次考试,他信心满满。从小便有“神童”之称的他,早在12岁那年,就在家乡湖广荆州府参加了童试,一鸣惊人。16岁时通过乡试,成了一名少年举人。尽管3年前考进士落榜,但并没有在心高气傲的张居正内心留下丝毫阴影。跟天…

(2022-01-17 - 386)

杨绛:人各有命,命运最是不讲理

文丨杨绛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

(2022-01-17 - 324)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3个精辟论述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的民族,孝道是一切善心善行的开端和基础,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古人讲“千经万典,孝道为先”,无论哪个学派,无论哪部经典,都是以孝道为根基的,都离不开孝道。同样,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2022-01-17 - 1500)

十部典籍,十个千古名句,你知道几个?

今天继续分享古代典籍中的名句,与大家共同学习传统文化,感悟古人智慧!一、人生大病,只在一个“傲”字。——《传习录》感悟:满招损,谦受益。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二、德胜才,谓之…

(2022-01-17 - 279)

首页 搜索 留言 免责申明
 wx24.cn  所属网文精选网站《文学24小时》V1.0
《微文周刊》V10.0终刊
wx.wx24.cn / m.wx24.cn
E-mail: 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Copyright ©2014-2025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