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比一战死亡人数还多的西班牙流感是怎么消灭的
…
(2020-03-15 - 382)
古诗词里的春天,美不胜收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日[ 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天净沙·春[ 元 ] 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
(2020-03-15 - 665)
亚里士多德哲学语录80句,每一句都给人无限启迪
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2、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3、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4、革命应不是琐细小事,但它却是起源于琐细事物。5、吠犬之用,胜于睡狮。6、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7、谬误有多种多样,而…
(2020-03-15 - 596)
蒋勋:爱的本质是一种智慧
爱的本质是一种智慧文/蒋勋在一些关于爱情的抽象论述中,我们绝对不会反对“专情”这件事情,我们最常歌颂的也是专情,一种“专一”和“专心”,爱一个人至死不渝,当我们对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当然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甚至是生生世世,像“七世夫妻”的故事,海枯…
(2020-03-15 - 475)
陈丹燕:来世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来世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文/陈丹燕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
(2020-03-15 - 399)
季羡林: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文/季羡林最近一个时期,经常听到人们的劝告:“要糊涂一点,要潇洒一点。”关于第一点糊涂问题,我最近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在这里,我把糊涂分为两种:一种叫真糊涂,一种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
(2020-03-15 - 402)
赫伯特: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一生文/赫伯特我曾是个安静的孩子,睡眼惺忪。令人惊奇的是,不像我的同龄人——他们热衷于冒险——我安分守己,从不向窗外眺望。在学校里尽可能勤奋,温顺踏实。之后是中规中矩小职员的普通生活,早起街道电车办公室电车回家睡觉。真的,我不知为何…
(2020-03-15 - 409)
村上春树:蓝草莓冰淇淋
蓝草莓冰淇淋文/村上春树“我想吃蓝草莓冰淇淋。”半夜两点她宣布。真不知道女孩子为什么会专挑这种莫名其妙的时刻,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我一面没什么特别理由地任思绪驰骋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所遭遇的命运,一面穿上衬衫,走出马路上,逮到一部出租车。“随便到哪…
(2020-03-15 - 392)
高尔基:最温柔的那一刻
最温柔的那一刻文/高尔基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这是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那里的牧场。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
(2020-03-15 - 334)
☆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季羡林先生说,河西走廊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中心。在唐代,东通秦蜀、西接西域的河西走廊,“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此地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大唐的边防重镇与商业都会,是天下富庶之地。塞外边城、丝路驼铃、酒肆琵琶、帅府宴饮,流淌…
(2020-03-15 - 852)
史上最强复仇者:被崇拜了2500年,现在有人骂他“卖国贼”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性和传奇性。2500年来,他以复仇与忠君的双重标签闻名于世。无论是复仇还是忠君,他都以极端的方式表达他的态度:复仇以鞭尸泄愤收尾,忠君以忠谏身死告终。但在他身上,复仇与忠君又以极其矛盾的方式留待后人评说,时而被当成不忠不孝的典型,时而…
(2020-03-15 - 678)
☆ 唐诗创世记:公元618年,小宇宙爆发
1大唐帝国开国元年(618年)十一月,39岁的魏徵从长安出发向东,走在前往招降瓦岗军旧部的路上。此前一个月,瓦岗军首领李密在被王世充击败后,不得已投降刚刚成立的唐朝,在瓦岗军旗下久不得志的魏徵也跟随着一起降唐,不久,渴望建功立业的他就向唐高祖李渊毛遂自…
(2020-03-15 - 604)
那个写“慈母手中线”的诗人,5年丧失3个儿子
如果不是50岁那年给母亲写了一首《游子吟》,而又恰好被后世各种选本和教科书反复选用,并在感恩节、母亲节等现代节日上被不断吟诵传唱……那么,孟郊这个名字,大概没有多少机会被写出来或念出来吧。事实上,即便《游子吟》家喻户晓,几乎人人会背,但大家对这首每年…
(2020-03-15 - 575)
☆ 惊世之死:他只活了42岁,却被铭记740年
这是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贬谪。在南宋流亡朝廷最应该同心戮力的时候,陆秀夫仍难摆脱大宋言官的悠悠众口。关于这次贬谪,史书已难找到确切的记载,我们只知道陆秀夫得罪了左丞相陈宜中。有的说是因为陆秀夫举荐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而陈宜中原本与文天祥就不对付…
(2020-03-15 - 877)
元禄文化,日本版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什么样的?
若回顾世界史,有一件事情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文艺复兴”,所谓“文艺复兴”,它指的是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后扩张到全欧洲的文化运动,总体的思潮是源于罗马人文主义的概念和对普罗塔哥拉斯等古典希腊哲学的重新发现,的思想基础是其人文浪…
(2020-03-15 - 560)
☆ 为什么日本不反思二战责任?看看天皇在《终战诏书》里都写了些啥
从1942年起,日本人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起来。首先是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大反攻,莱特湾海战日本联合舰队损失惨重,空军名存实亡。接着美军步步紧逼,先是占领了吕宋,又攻下了马尼拉,到了1945年时美军已经占据了硫磺岛和冲绳,距离日本本土已经一步之遥。到了…
(2020-03-15 - 688)
☆ 渔父大哥,咱能别逼屈原大夫了吗?
《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
(2020-03-15 - 514)
古人真的对瘟疫束手无策?这样想你就错了,看看古人有多聪明
瘟疫是一个非常令人恐怖的字眼,现在是这样,过去更是这样。17年前的非典和当前的新冠病毒令人闻之胆寒,但是由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科学防控措施,可以说把这两大瘟疫造成的人员伤亡控制到了最低。如果看一下历史上的瘟疫,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造成的死亡数…
(2020-03-15 - 416)
☆ 辽朝都灭亡了差不多1000年,为何俄罗斯人至今称中国为“契丹”?
古代,其它国家对于中国的称呼有很多,但是,有这么一个称呼相当特殊,它被沿用至今,这个称呼就是“契丹”,至今,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斯达夫国家;中亚突厥语系国家;甚至古葡萄牙语、古西班牙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这个知识可能很多中国人…
(2020-03-15 - 637)
一位被战争改变命运的商人,为明朝筹措时机,也因“忽悠”丢性命
近二十的记忆里,在大庭广众下忽悠,也就只有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本山老师和宋丹丹老师在春晚上的表演了;后来长大后,才知道,人生无处不忽悠,世间无处不忽悠。就在对忽悠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突然发现,古人也忽悠——当年明月先生在其历史巨著《明朝那些事儿》中称…
(2020-03-15 - 404)
宋代对付蝗灾有哪些先进之处,甚至一些地方有“蝗虫”但不成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饱受蝗虫灾害的影响。殷商甲骨文上,就有关于蝗灾的记载,所谓”秋为聚”,“秋”指的就是蝗虫。蝗虫成灾,遮天蔽日,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粮食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饥荒,留下一片,最终“饿殍遍野,千里无鸡鸣…
(2020-03-15 - 457)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三次“大沽口之战”,清朝为何难逃惨败噩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在大清王朝最苦逼皇帝之一——咸丰皇帝时期,是一段比较长也比较复杂的历史,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战争事件。本文重点讲述三场战争,以此来窥探出这一时期清王朝与欧美列强之间的差距。有朋友可能会说,差距不就是英国军事强而我国军事弱吗?还有…
(2020-03-15 - 624)
☆ 老照片:令人怀念的1978
对于国人,1978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令人怀念的;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里,也包含着无数个体情感的记忆。这一年对于中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当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1978年是使中国人发生剧变的一年......一起…
(2020-03-15 - 671)
☆ 都是防御战,德国为何能突破马奇诺防线,而对斯大林格勒束手无策
在二战之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战争初期,各国都修建了耗资巨大的超级防线,比如当时法国有马奇诺防线,德国有齐格菲防线,苏联有斯大林防线后来增设了莫洛托夫防线。但是这些防线在真正的战争之中往往是轻易就被突破,根本就没发挥预计的作用。反倒是后来苏德战…
(2020-03-15 - 661)
清代举人做官的“大挑制度”:范进中举后能当什么级别的官员
《范进中举》因其讽刺清代的科举制度和人们捧高踩低的社会风气,而成为一篇中学语文必学科目,无论是范进中举前后自身的酸腐、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张乡绅的殷勤结交,都无不显示着“举人”这个名头的分量。稀罕的举人老爷受现代小说、影视作品中状元满地走,进士不如狗…
(2020-03-15 - 498)
同为“永久中立国”,为何瑞士能免于战火,而比利时惨遭入侵
在全世界的国家之中,有一类国家非常的引人注目。这一类国家就是“永久中立国”。什么叫“永久中立国”呢?说穿了就是永远不会在任何纷争中加入某一方的国家。世界上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国”就是瑞士了。但是有趣的是,并非宣布“永久中立”就一定可以避免被入侵的命运…
(2020-03-15 - 853)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钧、跬、寻、斛,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
高中历史课本上都会有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钱币度量衡,统一起来了当时紊乱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虽然统一起来了,我们通常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例如一锭银子,一贯铜钱,甚至是一石,一斗。那古代有哪些少为人知的计量单位呢?它们都表…
(2020-03-15 - 493)
曾是清朝藩属国的“琉球”,为何会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作为曾经屹立于东方的天朝大帝国,因为文化先进,经济发达,周边无数小国纷纷依附,主动受封纳贡成为帝国藩属国。说实话,做天朝帝国的藩属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首先“抱大腿”很有安全感,其次经济上又能得到很多好处。而且尽管是藩属国朝贡,但实际上每次天朝…
(2020-03-15 - 420)
☆ 太平天国之乱持续数年,为何清朝财政没被战争压垮,反而越打越富
从1851年江宁之乱到1864年攻破天京,太平天国战乱持续了十四年。有学者估算,这十四年中清政府为平定太平天国花费了二亿五千万两白银。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这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咸丰皇帝要是提前知道会花这么多钱,恐怕会被当场吓死。清朝祖制:“国家出入有经,用…
(2020-03-15 - 512)
明朝最强的“南直隶”,为何被清朝拆分,变成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明。第二年,明朝设置以“两京十三布政司”为主体的行政区划,其中南直隶的综合实力鹤立鸡群,倍受朝廷关注。时移世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清高宗下令将南直隶一分为三。明朝最强省份为什么会…
(2020-03-15 -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