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50张经典的民俗图,你在老家还能见到吗?
1、跑旱船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汉族民间舞蹈。2、织席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3、卖槟榔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
(2023-01-01 - 322)
2023最强对联,太霸气了!谁看谁服气!
2023最强对联,谁看谁服气!01上联:活着就是胜利下联:喘气就是效益横批:继续努力02上联:上班时是干活挣钱下联:退休后是吃饭挣钱横批:好好活着03上联:好好活,慢慢拖,一年就是几万多下联:不松劲,不断气,社保就有咱一份...................................…
(2023-01-01 - 367)
☆ “南蛮”崛起:一部隐秘的南中国史
宋朝与元朝的终局之战,在大陆最南端的珠江上展开。 公元1279年,南宋流亡小朝廷被元军从粤东沿海追击至珠江入海口的崖门水道。 崖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犹如一座半开半掩的江海之门。 珠江“八门入海”示意图。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元军…
(2023-01-01 - 500)
一个边缘人,开启300年乱世
曹魏嘉平三年(251),刚刚在陇西拒蜀一战中大放异彩的邓艾,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的并州。他注意到那里的匈奴部落似乎有点不安分,右贤王刘豹将分散的匈奴各部落“并为一部”,武力强盛,让人颇为担心。这位年过半百、却依然处于上升期的名将献上了釜底抽薪之计。他建…
(2023-01-01 - 277)
☆ 史上最强母亲,胎胎生皇帝
颜值即正义!这话不一定对,但用在娄昭君身上倒是恰到好处。当她第一次见到高欢时,就知道自己非他不嫁。 当时,高欢只是怀朔镇的一个大头兵,除了长得帅,几乎一无是处。而娄昭君出身鲜卑贵族,是真定侯娄提的孙女,上门求亲的人都能从洛阳城外排到娄府大门。 在中…
(2023-01-01 - 410)
☆ 美英早已结下梁子,美国内战时,英国为何不趁机发兵入侵
众所周知,欧洲列强在近代是唯恐天下不乱,尤其是天下列强之首的大英帝国,素有“欧洲搅屎棍”之称,十分喜欢干涉他国的内政或者内战局势。而美国自从独立战争和美英战争后,和英国就算是结下了深厚的梁子。而美国工业实力的迅速崛起,和英国等欧洲列强也形成了经济上…
(2023-01-01 - 522)
拥有四万余海军士兵,实力世界第一的法国海军,如何被英国反超
众所周知,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他国国门的例子屡见不鲜,而第一个在海上入侵我国成功的便是英国,而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海军列强也是英国。而法国是在跟随英国的联军之中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好像是英国的跟班一样。然而在历史上,法国的海军实力曾经达到过世…
(2023-01-01 - 418)
北洋水师覆灭的背后,还有一群“猪队友”在作祟,他们都是谁
提起甲午战争,想必大多数国人最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有近代化水准的铁甲蒸汽机舰队、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以往人们的历史印象里,北洋水师的悲剧是因为水师装备老化、清廷备战不力、军事思想陈旧、将帅指挥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然…
(2023-01-01 - 274)
践行一夫一妻的明朝皇帝,在位18年,文治成就不亚于汉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和唐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朝代。历时276年的明朝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历史话题。诸如《大明1566》《大明风华》等电视剧也让当今的人们从多方面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提到明朝,我们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帝王。明朝16位皇帝当中,有一个在道德上堪称为…
(2023-01-01 - 309)
☆ 3000川军死守殉国,为台儿庄守军争取时间,受李宗仁高度赞扬
1938年3月14日到3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川军)在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死守滕县县城,中日两军在滕县展开激烈战斗。经过激战,3000川军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王铭章师长壮烈牺牲。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川军的战绩:“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
(2023-01-01 - 469)
第二次抗日援朝,明军出兵达10万人,为何无法复制平壤大捷
1592年到1598年的抗日援朝战争是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用自己生命粉碎了日军借朝鲜半岛入侵我国的阴谋,迫使日本近300年内不敢再入侵朝鲜半岛。然而,对比明军2次抗日援朝的情况就会发现,明军第一次抗日…
(2023-01-01 - 342)
★ 科举 | 流行了千年,却一夜被废
甲午战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开端。作为从战争与议和里踉跄走来的亲历者,李鸿章这样追论甲午中日战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
(2022-11-14 - 459)
★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15世纪初,“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海,七下西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航行中,明朝的航海技术,包括造船、罗盘、计程法、牵星法和海图等,仍保持领先世界的水平。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威风凛凛,即便是后来哥伦布、达·伽马的船队也无法望其项背。 但是,耗资巨大的郑和下…
(2022-11-14 - 427)
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我见过千种日出日落,在大地上森林与高山都被笼罩在蜜色光泽之中,在海里为一团五彩云朵平添上一道殷红,在广阔的大洋之中潮汐潮落。我见过千般的月亮,满月如金币,寒月苍白如冰屑,新月宛如雏天鹅的绒毛。我见过的海平静如止,颜色如缎,蓝如翠鸟或者通透如玻璃,亦…
(2022-11-14 - 472)
34省市最出名的一道菜,收藏好,外出一定要尝一尝!
1、北京代表菜: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被誉为“天下美味”。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驰名中外。2、天津代表菜:锅塌里脊锅塌里脊,以猪里脊为主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咸香适口。3、河北代表菜: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
(2022-11-14 - 307)
☆ 中国最美古建筑,亭、台、楼、阁、 轩、榭、廊、舫,美哭了!
你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2022-11-14 - 538)
☆ 青藏高原:中国历史上的神秘之地
贞观十四年(640年),大唐长安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他叫禄东赞,从青藏高原远道而来,代表其“赞普”(吐蕃君长的称号)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亲。唐太宗李世民坐在宫女簇拥的步辇中,接见来自吐蕃的使臣,倾听译者讲述他们的请求。中国台湾学者林冠群对这幅历史…
(2022-11-14 - 509)
☆ 二战日本,最精锐的17个甲种师团,是如何被消灭的
二战时期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什么?估计很多人心中都有各种答案,但要是对陆军而言,基本上只有一个答案:甲种师团。按照日本当时对于陆军的分级来说,陆军大概有三类,甲种师团,乙种师团,丙丁等较弱的师团。当时日本的陆军有17个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2022-11-14 - 449)
争议颇多的露梁海战,到底是日军战胜明军,还是明军战胜日军
露梁海战是明帝国抗日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但这场海战也是明朝抗日援朝战争中颇具争议的一场海战。有观点认为,露梁海战,明军没有战胜日军。这种观点在明朝抗日援朝战争刚结束时候的朝鲜非常盛行,以至于出现了朝鲜方面对明朝整个抗日援朝战争的负面评价。1599年…
(2022-11-14 - 412)
俄罗斯防备几百年的克里米亚汗国,有多强?俄国不惜修长城防入侵
世界上有几座长城?这个问题听上去很是离谱,正常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长城在世界古代史上是首屈一指的,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实际上,绝非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有长城这玩意,至少俄国人也有一座长城,这就是克里米亚长城。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为何俄罗…
(2022-11-14 - 422)
从东北出兵,翻越青藏高原成功反攻尼泊尔,清军是如何做到的
清军反击尼泊尔(当时称廓尔喀)的战争是乾隆时期“十大武功”当中非常重要的对外战争。通过对尼泊尔的自卫反击,清军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全。公允来说,清军反击尼泊尔军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从东北地区出发的索伦兵穿越青藏高原后,在尼泊尔军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展…
(2022-11-14 - 330)
☆ 9岁登基在位仅18年,就彻底打败匈奴,让西域50国称臣
在中国汉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帝王,他9岁登基,在位仅18年。但他在这18年期间励精图治,将东汉的国力推向了极盛,再创又一个“汉武盛世”。这位东汉帝王就是汉章帝之子,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创造的盛世被称为“永元之隆”,这一时期的东汉人民生活幸福,武功赫赫万国…
(2022-11-14 - 389)
清朝彩绘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神秘的。为了满足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满足贸易的需要,清朝的时候有大批外销画销往国外。这些外销画描绘了中国的风土人情,颇受老外的欢迎。今天发的这一组外销画,就是清朝时期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随着…
(2022-11-14 - 336)
☆ 历史的大通道,猛人的修罗场
今天说起“一带一路”,就不得不提一位1600多年前的老和尚。 这名高僧法号“法显”,虽然知名度不及后来西行的唐玄奘,但他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法显65岁那年,与其他几个僧人,从当时后秦统治的长安出发,走陆路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他们沿途穿越河西…
(2022-11-14 - 387)
☆ 享国119年,录取1.5万人,这个野蛮王朝亡于读书人?
状元胡砺大概没想过,他的金榜题名居然源于一次“跨国”科举。 北宋末年,金兵攻掠河北,胡砺不幸被俘,与诸多流离失所的人们一起,沦为了金人的奴隶。但他不想如此折辱一生,在大军北返经过原辽国南京(今北.京)时,胡砺趁守备松懈,混入了城郊香山寺。寺僧们好心…
(2022-11-14 - 424)
★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蒙元入主中原不过百年,被明朝军队赶到了漠北。《明史》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正统(明英宗年号)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有明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无论是修筑规模、戍边守备,还是现存数量,明长城都堪称空前绝后,…
(2022-10-16 - 418)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考试作弊史
大中九年(855年)三月,大唐科举考试在长安拉开帷幕,所有人都精神紧绷,包括礼部侍郎沈询。他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他神情紧张,是害怕一个人的出现。果不其然,开考前夕,沈询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著名诗人、科考“钉子户”温庭筠。江湖盛传,温庭筠才思敏捷,…
(2022-10-16 - 519)
☆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一天,有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我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未意识到——我已经老了。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我感觉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过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总是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
(2022-10-16 - 444)
苏轼不可不读的十首词,人间万事,不过如此!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风雨,却依旧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
(2022-10-16 - 311)
《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
(2022-10-16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