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 28岁躺平,晚年封神
在古代,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基本逃不过读书中举,进入体制,而后在官场扶摇直上,成为一个有钱有权的人。但是,总有人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甚至,他会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紧急跳车,闯入隔壁的迷雾森林。明朝书画大师沈周,便是这样一个少有的人。沈周的另类…
(2023-02-12 - 387)
★ 杨绛: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真正的家庭教育,重点不在教育而在环境。钱钟书曾用一句话形容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也融合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夫妻二人对女儿钱瑗的培养,更是被称为人文教育的典…
(2023-02-12 - 343)
★ 国画里的元宵节习俗
唐 放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
(2023-02-12 - 367)
☆ 河洛地区,中国的中心
相传,上古伏羲时,黄河流经今河南孟津县一带,有龙马浮出水面,伏羲根据其背上“河图”,演成八卦,后来成为《周易》的起源。另有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水之畔有神龟背驮“洛书”而出,大禹以此定九章之法,划天下为九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些古老的传…
(2023-02-12 - 386)
☆ 此战一败,耻辱百年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一个年轻冲动的皇帝,一个利欲熏心的宦官,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走出了北京城。 不到一个月时间,北京城就收到前线传来的噩耗:随军出征的重量级武将勋贵,太师英国公张辅、太保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大将吴克忠等五十多人全部遇难,…
(2023-02-12 - 356)
☆ 帝都狂飙八百年
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要从一个叫“蓟”的小国说起。周武王克商后,大封诸侯,其中,封帝尧的后代于蓟,封宗室召公于燕。蓟城遗址在今北京西城区广安门。现在这里树立着一座“蓟城纪念柱”,上刻地理学家侯仁之拟定的铭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2023-02-12 - 290)
☆ 古代打得最远的汉人将领,饮马地中海,让苏丹们闻风丧胆
谈到古代率军打的最远的汉人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打到贝加尔湖附近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灭亡西突厥、一路打到中亚咸海的苏定方。而真正打得最远的将领,并不是来自雄汉盛唐,而是在蒙古帝国效力的名将郭宝玉之孙郭侃。他的征战足迹从中原一直到亚欧大陆西端的地中海沿岸…
(2023-02-12 - 261)
☆ 武丁中兴:几千年前的超级奴隶制帝国,武丁如何开辟辽阔版图
商朝,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建立成熟国家机器的奴隶制朝代。虽然商朝的事迹在《史记》当中记载的不多,但通过大量甲骨文的出土和殷墟的挖掘,人们对商朝的历史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和考证,目前已经研究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商高宗武…
(2023-02-12 - 300)
☆ “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仅几百人攻入皇城,戳破帝国盛世谎言
遍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每朝每代都发生过大小不一的农民起义。有的朝代是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也有的局限在个别州县境内,很快就被平定了。而在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清朝,曾爆发过一场“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靠着区区几百人就杀入皇城,将传说中的大内高…
(2023-02-12 - 385)
★ 一曲绝响知音少:古琴里的中国史
嵇康最后一次弹奏古琴,是在临刑之前。这是公元263年的洛阳,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善于弹奏古琴的嵇康,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此前十四年(249年),权臣司马懿发动政变,曹魏政权由此落入司马家族之手,而与曹魏家族联姻、迎娶了曹操孙女长乐亭主的嵇康,则一直…
(2023-01-01 - 593)
★ 霍去病的丰碑,隋炀帝的盛典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人被大汉铁骑逐出河西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祁连山牧场,他们在迁徙途中,时常吟唱这曲悲歌。这首匈奴民歌,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从中依稀可见祁连山的金戈铁马、胡笳羌笛。祁连山下,有一位少年英雄…
(2023-01-01 - 665)
☆ “南蛮”崛起:一部隐秘的南中国史
宋朝与元朝的终局之战,在大陆最南端的珠江上展开。 公元1279年,南宋流亡小朝廷被元军从粤东沿海追击至珠江入海口的崖门水道。 崖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犹如一座半开半掩的江海之门。 珠江“八门入海”示意图。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元军…
(2023-01-01 - 500)
☆ 史上最强母亲,胎胎生皇帝
颜值即正义!这话不一定对,但用在娄昭君身上倒是恰到好处。当她第一次见到高欢时,就知道自己非他不嫁。 当时,高欢只是怀朔镇的一个大头兵,除了长得帅,几乎一无是处。而娄昭君出身鲜卑贵族,是真定侯娄提的孙女,上门求亲的人都能从洛阳城外排到娄府大门。 在中…
(2023-01-01 - 410)
☆ 美英早已结下梁子,美国内战时,英国为何不趁机发兵入侵
众所周知,欧洲列强在近代是唯恐天下不乱,尤其是天下列强之首的大英帝国,素有“欧洲搅屎棍”之称,十分喜欢干涉他国的内政或者内战局势。而美国自从独立战争和美英战争后,和英国就算是结下了深厚的梁子。而美国工业实力的迅速崛起,和英国等欧洲列强也形成了经济上…
(2023-01-01 - 522)
☆ 3000川军死守殉国,为台儿庄守军争取时间,受李宗仁高度赞扬
1938年3月14日到3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川军)在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死守滕县县城,中日两军在滕县展开激烈战斗。经过激战,3000川军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王铭章师长壮烈牺牲。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川军的战绩:“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
(2023-01-01 - 469)
★ 科举 | 流行了千年,却一夜被废
甲午战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开端。作为从战争与议和里踉跄走来的亲历者,李鸿章这样追论甲午中日战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
(2022-11-14 - 459)
★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15世纪初,“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海,七下西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航行中,明朝的航海技术,包括造船、罗盘、计程法、牵星法和海图等,仍保持领先世界的水平。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威风凛凛,即便是后来哥伦布、达·伽马的船队也无法望其项背。 但是,耗资巨大的郑和下…
(2022-11-14 - 427)
☆ 中国最美古建筑,亭、台、楼、阁、 轩、榭、廊、舫,美哭了!
你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2022-11-14 - 538)
☆ 青藏高原:中国历史上的神秘之地
贞观十四年(640年),大唐长安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他叫禄东赞,从青藏高原远道而来,代表其“赞普”(吐蕃君长的称号)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亲。唐太宗李世民坐在宫女簇拥的步辇中,接见来自吐蕃的使臣,倾听译者讲述他们的请求。中国台湾学者林冠群对这幅历史…
(2022-11-14 - 509)
☆ 二战日本,最精锐的17个甲种师团,是如何被消灭的
二战时期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什么?估计很多人心中都有各种答案,但要是对陆军而言,基本上只有一个答案:甲种师团。按照日本当时对于陆军的分级来说,陆军大概有三类,甲种师团,乙种师团,丙丁等较弱的师团。当时日本的陆军有17个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2022-11-14 - 449)
☆ 9岁登基在位仅18年,就彻底打败匈奴,让西域50国称臣
在中国汉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帝王,他9岁登基,在位仅18年。但他在这18年期间励精图治,将东汉的国力推向了极盛,再创又一个“汉武盛世”。这位东汉帝王就是汉章帝之子,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创造的盛世被称为“永元之隆”,这一时期的东汉人民生活幸福,武功赫赫万国…
(2022-11-14 - 389)
☆ 历史的大通道,猛人的修罗场
今天说起“一带一路”,就不得不提一位1600多年前的老和尚。 这名高僧法号“法显”,虽然知名度不及后来西行的唐玄奘,但他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法显65岁那年,与其他几个僧人,从当时后秦统治的长安出发,走陆路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他们沿途穿越河西…
(2022-11-14 - 387)
☆ 享国119年,录取1.5万人,这个野蛮王朝亡于读书人?
状元胡砺大概没想过,他的金榜题名居然源于一次“跨国”科举。 北宋末年,金兵攻掠河北,胡砺不幸被俘,与诸多流离失所的人们一起,沦为了金人的奴隶。但他不想如此折辱一生,在大军北返经过原辽国南京(今北.京)时,胡砺趁守备松懈,混入了城郊香山寺。寺僧们好心…
(2022-11-14 - 424)
★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蒙元入主中原不过百年,被明朝军队赶到了漠北。《明史》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正统(明英宗年号)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有明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无论是修筑规模、戍边守备,还是现存数量,明长城都堪称空前绝后,…
(2022-10-16 - 418)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考试作弊史
大中九年(855年)三月,大唐科举考试在长安拉开帷幕,所有人都精神紧绷,包括礼部侍郎沈询。他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他神情紧张,是害怕一个人的出现。果不其然,开考前夕,沈询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著名诗人、科考“钉子户”温庭筠。江湖盛传,温庭筠才思敏捷,…
(2022-10-16 - 519)
☆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一天,有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我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未意识到——我已经老了。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我感觉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过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总是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
(2022-10-16 - 444)
☆ 名将的棋盘,蝼蚁的坟场
年老体弱的晋文公重耳在太行山上行进,由于山道崎岖,这位早年历经坎坷的国君撑不住了,只好下车休息。晋国众臣看见晋文公累了,都抢上前去搀扶他,拍马屁,只有士会(范武子)执戟站在一旁,放声歌唱。士会唱的是晋国民歌《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
(2022-10-16 - 398)
☆ 科举大逃杀,细思恐极
唐太宗微服出访,走到宫廷南面端门时,恰逢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熙熙攘攘,热闹之极。看见眼前的景象,皇帝不由得豪迈起来,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应该是科举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了。如果把这个段子想象成一幅画,画面的主角自然是这群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
(2022-10-16 - 334)
☆ 从刺杀嘉靖谈起,明朝园林极简史
15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 紫禁城内,十多位宫女悄悄溜进了皇帝的寝宫。 一位叫杨金英的宫女把用丝花绳搓成的一条粗绳,套住了熟睡中的嘉靖的头。众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按前胸,擒手脚,将嘉靖帝给控制住,然后慢慢将绳索向左右拉开,意图勒…
(2022-10-16 - 367)
☆ 一流的制度,三流的执行
春秋战国,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害怕被牵连,便远离故土,准备逃到晋国去。途中遇到好友、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声子到楚地之后,楚国令尹子木问他:“晋国大夫与楚国大夫哪一方更贤德?”声子回答说:“晋国…
(2022-10-16 -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