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 战败后没解散,二战德国国防军,真是未犯战争罪的“干净”军队吗
提起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累累罪行,相信人们很容易将之与希特勒和纳粹党相关联,对历史有更多了解的人们还会说出党卫队、武装党卫军及盖世太保等罪魁祸首。总之,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二战中的德国国防军是一支纯粹的军事部队,他们战术素养高超且恪守战争法,战争…
(2023-11-19 - 224)
☆ 40年代初东北黑土地上的日本定居者
当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帝国国家政策的一部分。1936 年发起的“百万人到满洲”运动吸引了众多的日本定居者来到中国的东北,当时日本农场因美国禁运而导致全国经济衰退,面临停滞。“去!去殖民这片大陆吧!”、“新的土地等待着乡村青年”,当年的日本这样宣…
(2023-11-19 - 237)
★ 读书人不如娼妓的时代
金中都陷落后,契丹人耶律楚材穿过重重战火,来到成吉思汗面前。 “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的耶律楚材让蒙古征服者眼前一亮,成吉思汗从此十分信任这个帅气的知识分子。耶律楚材则经常劝谏成吉思汗行文治之道,想要让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 “大乱之后…
(2023-07-30 - 412)
☆ 被埋葬的南朝:残碑沐雨,石兽嘶风
1934年,侨寓南京的学者朱偰在栖霞山狮子冲与一只石麒麟不期而遇。朱偰见这只石麒麟雕刻精美,仿佛腾空欲飞,不禁赞叹古人的艺术。回家后,朱偰再三考证,认为这只石兽可能是宋文帝长宁陵之物。长宁陵石兽是当年宋孝武帝为了孝敬父亲宋文帝,专门从襄阳弄来的,此后南…
(2023-07-30 - 343)
☆ 从食人兽到稀罕物:中国巨鳄消亡史
清朝有个奇葩的画家,名叫聂璜。别的画家都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取得艺术成就,他却搞特殊,偏爱画“鱼”,他平日里云游四方,将所见水族绘图成册,此即《海错图》。 今天的故事,要从其中一幅画说起。 话说有一天,聂璜想画鳄鱼,不知长什么样子,于是到南方寻…
(2023-07-30 - 209)
☆ 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阵亡31500人,日军死伤多少?
129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惨重的屈辱,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使得清军阵亡了31500人,而日军的伤亡人数却远远少于中国方面的损失,而且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量的白银赔偿和领土分割,令人痛心。自从明治维…
(2023-07-30 - 235)
★ 中国养鸡极简史
鲁国的田饶给鲁哀公打工多年,却得不到重用。有一天,田饶忍无可忍,向鲁哀公摊牌了,说:“您看过鸡吗?鸡有五德,头上戴冠,文也;鸡脚有力,武也;敌人在前敢于打斗,勇也;看到食物相互招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可您每天拿它煮汤喝,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养在…
(2023-07-02 - 240)
☆ 书法简史,至善至简!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
(2023-07-02 - 237)
☆ 《红楼梦》诗词76首终于找全了,美到窒息!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红楼梦 音乐: 李克勤 - 破晓时分世事如梦,百转千回,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手执墨笔,曹雪芹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01判词…
(2023-07-02 - 356)
☆ 浅谈古代“高考”——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
提到“落榜生”,这是源自古代“高考”的一个词汇。古代放榜首先,要看落没落榜,我们得先看古代“高考”的这个考试制度。古代的考试制度其实就是一种选官制度,目的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等于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公选。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西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
(2023-07-02 - 268)
☆ 湖北唯一明朝帝陵,背后有强人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湖广省安陆州(今湖北钟祥)的兴王府却洋溢着一种节日般的喜庆。他们15岁的藩王朱厚熜即将赴京,成为牧守天下的皇帝。按常理说,这等好事并不会落在一个分封的藩王头上。然而明武宗并无子嗣,内阁首辅杨廷和以《皇明祖训》 中…
(2023-07-02 - 217)
☆ 南宋投降蒙元的人有多少,这些人如何帮助蒙元灭宋
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结束,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宋朝彻底灭亡。指挥这次战役的元军主帅张弘范志得意满,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传说明代大儒陈献章经行此处,对此深恶痛绝,在题刻前加一个宋字,成了“宋镇国…
(2023-07-02 - 226)
★ 一座帝陵,埋着一个盛世
贞观九年(635年),退位多年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因感染风疾加重,病逝于太安宫。李渊与李世民这对父子的恩怨至此告一段落,而围绕唐高祖陵墓的工程,李世民与大臣们展开了新的讨论。大唐开国,礼制荡然,百废待兴,李渊在位时来不及为自己“作寿陵”,退位后陵墓也未…
(2023-05-27 - 323)
★ 万物渐丰,小得盈满,有关小满的诗词,趁小满,让生活更加圆满!
春尽夏来,枝头缀果,麦浪泛金,又到一年中小满时节。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一个充满色彩斑斓的时节。小满节气,已正式入夏,田野绿树,大千世界,万物丰茂,生机盎然,一幅美丽的诗意画卷。小满,是节气,也是智慧,总是充满着禅意与诗意。不满,留下遗憾;…
(2023-05-27 - 212)
☆ 傀儡皇帝,不甘堕落
戊戌变法失败前一两天,预感大势已去的光绪帝动了真情,他对仍然追随他的大臣说:“朕不自惜,死生听命,汝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这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农历八月,这位从虚岁5岁就开始登基为帝,一直被慈禧控制摆弄的傀儡皇帝,在…
(2023-05-27 - 322)
☆ 中国最后的女酋长,活了101岁
两千多年前,黄土高原森林密布。周平王东迁时,有一只白鹿忽然从林中窜出,来到周天子面前。这是难得一见的异象,周平王经过的这片塬地,从此被称为“白鹿原”。在古人看来,白鹿是吉祥的征兆。《瑞立图》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但那时的周朝,…
(2023-05-27 - 244)
☆ 阳陵墓主:一代明君的历史真相
公元前141年,天有异象。此时,48岁的汉景帝病入膏肓,朝野议论纷纷。在古代,一旦出现“异象”,哪怕是冬天打雷、日食月食等如今看来十分寻常的自然现象,也会被认为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于是,病重的汉景帝连下多道诏书,下令善待老人、孕妇、鳏寡和残疾人等弱势群…
(2023-05-27 - 229)
☆ 崇祯死局,无人能解
紫禁城里,崇祯皇帝朱由检设下神坛,他想祈请天兵天将下凡,助他力挽狂澜。这是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也是朱由检生命的倒数第三个年份,当年农历四月底,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第三次包围开封,中原震动。手足无措的崇祯皇帝,一方面在紫禁城中设立斋堂拜佛念经,感觉拜…
(2023-05-27 - 305)
☆ 陈寿的《三国志》,对刘备推崇备至,却为何瞧不上孙权和曹操
作为《二十四史》中颇具“流量”的一本史书,《三国志》从诞生到今日,为《三国演义》等诸多演义评书以及游戏、影视剧作品提供了素材和养料,而作者陈寿,也凭借该部著作位列史学大家之列。一本优秀的史书,又是出自名家之手,当然不会仅仅只是枯燥无味的材料和事件堆…
(2023-05-27 - 236)
☆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是如何瓦解,并且再也无法恢复
论及对西域的控制,唐朝毫无疑问是古代王朝中数一数二的一个,一度延伸到了今哈萨克斯坦的咸海和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领土就逐渐萎缩,逐渐被其他势力瓜分了,呈现出“此去安西万里疆,如今边防在凤翔”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唐朝在…
(2023-05-27 - 208)
☆ 去世1600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那年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叔父在江南乌衣巷的府邸内办了个文化沙龙,邀请族中男女讨论文集,年仅八岁左右的她也在其中。雪,越下越大。叔父突然来了兴致,转身考起了族中小辈:“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哥谢朗第一个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在族中以“博涉有…
(2023-04-15 - 228)
☆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放到今天,汉哀帝刘欣可以当LGBT(性少数群体)的代言人,但在西汉末年,他是个特别能折腾的皇帝。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汉哀帝刘欣年纪轻轻,便已疾病缠身,而且没有子嗣。一个叫夏贺良的儒生跑来告诉他,这是上天对陛下的警告,只有更改纪年、国号,方可一改…
(2023-04-15 - 238)
☆ 生前断绝名利,死后却被封神
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掀起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位戎马半生的皇帝受翰墨熏陶极深,素来喜欢挥毫作书,而他心中最爱的一位书法家,正是王羲之。为了一睹偶像的真迹,他斥重金搜求王羲之的墨宝,史载“大王真书惟得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千纸,并以金宝装饰…
(2023-04-15 - 222)
☆ 文武双全的唐朝书法大家,指挥义军拼杀安史叛军,却死于奸相之手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直以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高级理想。在唐朝就有一位书法大家知识分子,他所写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人临摹的典范,被称为“颜体字”。但他的事迹也是非常悲壮,充满传奇的一生。国难当头,他率领义勇军在河北抵抗叛军。面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
(2023-04-15 - 292)
☆ 二战日本,美化和宣传侵略战争的三大手段,简直厚颜无耻
日本大正、昭和年间,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在1937年全面开战。在抗日战争前及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官方人士和民间力量是怎样宣传战争,为军国主义辩护的?一、强调天皇的绝对领导和军人的绝对忠诚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训诫日本军队的《军人敕谕》,宣布了天皇…
(2023-04-15 - 262)
★ 躺平22年,却影响千载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时年29岁。史载,他“不堪吏职”,没过多久就…
(2023-02-27 - 383)
☆ 他49岁,统一了中国
西魏大臣杨忠,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对于一个有爵位的权贵来说,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继承人,这很让人头疼。杨忠35岁那年,他的妻子吕苦桃终于在冯翊般若寺诞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孩子出生后,有个叫智仙的尼姑对杨忠夫人说,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样养育,应该留在寺院中…
(2023-02-27 - 363)
☆ 早年反清的清军将领,年近古稀打败法军,击毙敌军上千人
1840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朝在对外战争中遭到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但是,此时的清朝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挺身而出,在反击侵略的战争中捍卫国家的尊严。中法战争期间取得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就是一位优秀的将领。1850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反对清朝。18…
(2023-02-27 - 321)
☆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明朝16位皇帝(截止崇祯帝殉国)当中有这样一位比较“个性”的帝王,他是明帝中少见的胖子皇帝,为人宽厚性格淳朴,却善于用兵打仗。他登基后在位仅仅10个月,却在明史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
(2023-02-27 - 270)
★ 元宵节诗词48首
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古人的情人节!这一天,人们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好不快活!最值得称道的是男女混在一起,嬉戏玩耍……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2023-02-12 -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