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历史 文化 人文
★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15世纪初,“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海,七下西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航行中,明朝的航海技术,包括造船、罗盘、计程法、牵星法和海图等,仍保持领先世界的水平。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威风凛凛,即便是后来哥伦布、达·伽马的船队也无法望其项背。 但是,耗资巨大的郑和下…
(2022-11-14 - 429)
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我见过千种日出日落,在大地上森林与高山都被笼罩在蜜色光泽之中,在海里为一团五彩云朵平添上一道殷红,在广阔的大洋之中潮汐潮落。我见过千般的月亮,满月如金币,寒月苍白如冰屑,新月宛如雏天鹅的绒毛。我见过的海平静如止,颜色如缎,蓝如翠鸟或者通透如玻璃,亦…
(2022-11-14 - 474)
34省市最出名的一道菜,收藏好,外出一定要尝一尝!
1、北京代表菜: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被誉为“天下美味”。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驰名中外。2、天津代表菜:锅塌里脊锅塌里脊,以猪里脊为主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咸香适口。3、河北代表菜: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
(2022-11-14 - 307)
☆ 中国最美古建筑,亭、台、楼、阁、 轩、榭、廊、舫,美哭了!
你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2022-11-14 - 538)
☆ 青藏高原:中国历史上的神秘之地
贞观十四年(640年),大唐长安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他叫禄东赞,从青藏高原远道而来,代表其“赞普”(吐蕃君长的称号)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亲。唐太宗李世民坐在宫女簇拥的步辇中,接见来自吐蕃的使臣,倾听译者讲述他们的请求。中国台湾学者林冠群对这幅历史…
(2022-11-14 - 510)
☆ 二战日本,最精锐的17个甲种师团,是如何被消灭的
二战时期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什么?估计很多人心中都有各种答案,但要是对陆军而言,基本上只有一个答案:甲种师团。按照日本当时对于陆军的分级来说,陆军大概有三类,甲种师团,乙种师团,丙丁等较弱的师团。当时日本的陆军有17个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2022-11-14 - 449)
争议颇多的露梁海战,到底是日军战胜明军,还是明军战胜日军
露梁海战是明帝国抗日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但这场海战也是明朝抗日援朝战争中颇具争议的一场海战。有观点认为,露梁海战,明军没有战胜日军。这种观点在明朝抗日援朝战争刚结束时候的朝鲜非常盛行,以至于出现了朝鲜方面对明朝整个抗日援朝战争的负面评价。1599年…
(2022-11-14 - 416)
俄罗斯防备几百年的克里米亚汗国,有多强?俄国不惜修长城防入侵
世界上有几座长城?这个问题听上去很是离谱,正常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长城在世界古代史上是首屈一指的,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实际上,绝非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有长城这玩意,至少俄国人也有一座长城,这就是克里米亚长城。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为何俄罗…
(2022-11-14 - 423)
从东北出兵,翻越青藏高原成功反攻尼泊尔,清军是如何做到的
清军反击尼泊尔(当时称廓尔喀)的战争是乾隆时期“十大武功”当中非常重要的对外战争。通过对尼泊尔的自卫反击,清军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全。公允来说,清军反击尼泊尔军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从东北地区出发的索伦兵穿越青藏高原后,在尼泊尔军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展…
(2022-11-14 - 331)
☆ 9岁登基在位仅18年,就彻底打败匈奴,让西域50国称臣
在中国汉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帝王,他9岁登基,在位仅18年。但他在这18年期间励精图治,将东汉的国力推向了极盛,再创又一个“汉武盛世”。这位东汉帝王就是汉章帝之子,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创造的盛世被称为“永元之隆”,这一时期的东汉人民生活幸福,武功赫赫万国…
(2022-11-14 - 390)
清朝彩绘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神秘的。为了满足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满足贸易的需要,清朝的时候有大批外销画销往国外。这些外销画描绘了中国的风土人情,颇受老外的欢迎。今天发的这一组外销画,就是清朝时期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随着…
(2022-11-14 - 336)
☆ 历史的大通道,猛人的修罗场
今天说起“一带一路”,就不得不提一位1600多年前的老和尚。 这名高僧法号“法显”,虽然知名度不及后来西行的唐玄奘,但他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法显65岁那年,与其他几个僧人,从当时后秦统治的长安出发,走陆路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他们沿途穿越河西…
(2022-11-14 - 388)
☆ 享国119年,录取1.5万人,这个野蛮王朝亡于读书人?
状元胡砺大概没想过,他的金榜题名居然源于一次“跨国”科举。 北宋末年,金兵攻掠河北,胡砺不幸被俘,与诸多流离失所的人们一起,沦为了金人的奴隶。但他不想如此折辱一生,在大军北返经过原辽国南京(今北.京)时,胡砺趁守备松懈,混入了城郊香山寺。寺僧们好心…
(2022-11-14 - 424)
★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蒙元入主中原不过百年,被明朝军队赶到了漠北。《明史》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正统(明英宗年号)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有明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无论是修筑规模、戍边守备,还是现存数量,明长城都堪称空前绝后,…
(2022-10-16 - 419)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考试作弊史
大中九年(855年)三月,大唐科举考试在长安拉开帷幕,所有人都精神紧绷,包括礼部侍郎沈询。他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他神情紧张,是害怕一个人的出现。果不其然,开考前夕,沈询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著名诗人、科考“钉子户”温庭筠。江湖盛传,温庭筠才思敏捷,…
(2022-10-16 - 520)
☆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一天,有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我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未意识到——我已经老了。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我感觉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过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总是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
(2022-10-16 - 445)
苏轼不可不读的十首词,人间万事,不过如此!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风雨,却依旧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
(2022-10-16 - 311)
《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
(2022-10-16 - 256)
12首绝美唐诗,最后一句都是神来之笔,惊艳千年!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唐朝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杜牧,白居易……舞台剧上有“压轴”的说法,意思是最精彩的往往临近最后才出现。读唐诗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2022-10-16 - 279)
☆ 名将的棋盘,蝼蚁的坟场
年老体弱的晋文公重耳在太行山上行进,由于山道崎岖,这位早年历经坎坷的国君撑不住了,只好下车休息。晋国众臣看见晋文公累了,都抢上前去搀扶他,拍马屁,只有士会(范武子)执戟站在一旁,放声歌唱。士会唱的是晋国民歌《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
(2022-10-16 - 400)
☆ 科举大逃杀,细思恐极
唐太宗微服出访,走到宫廷南面端门时,恰逢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熙熙攘攘,热闹之极。看见眼前的景象,皇帝不由得豪迈起来,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应该是科举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了。如果把这个段子想象成一幅画,画面的主角自然是这群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
(2022-10-16 - 334)
☆ 从刺杀嘉靖谈起,明朝园林极简史
15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 紫禁城内,十多位宫女悄悄溜进了皇帝的寝宫。 一位叫杨金英的宫女把用丝花绳搓成的一条粗绳,套住了熟睡中的嘉靖的头。众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按前胸,擒手脚,将嘉靖帝给控制住,然后慢慢将绳索向左右拉开,意图勒…
(2022-10-16 - 369)
☆ 一流的制度,三流的执行
春秋战国,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害怕被牵连,便远离故土,准备逃到晋国去。途中遇到好友、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声子到楚地之后,楚国令尹子木问他:“晋国大夫与楚国大夫哪一方更贤德?”声子回答说:“晋国…
(2022-10-16 - 362)
☆ 公元980年,人才大爆炸
寇准19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青年学者。其父在五代仅当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因此,年少才高的寇准成了全家的希望。热心肠的老乡听说寇准将要进京赶考,对他说:“我听说当今圣上(指宋太宗)在殿试时经常罢去年纪小的考生,你要不要虚报岁数,多写几岁?”寇准不同意,…
(2022-10-16 - 442)
这个家族,100年内出了三个宰相,却被骂惨了
这是一场决定大宋国运的考试。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赵构终于将立太子之事提上了日程。由于早些年的靖康之变,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众多皇室成员尽数被金人掳走,导致宋太宗一脉基本断绝。几经波折,宋高宗只能从宋太祖后人中遴选出赵伯玖、赵伯琮二人为养…
(2022-10-16 - 337)
4万东北抗联为何能牵制数十万日军,坚持10多年直到最后胜利
在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光荣历史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兵力最多的时候也就4万人,但这4万名中国军人却在白山黑水中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涌现出了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英烈…
(2022-10-16 - 282)
1962年,解放军为何不费一枪一弹,就粉碎国军反攻大陆的阴谋
1962年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是个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盘踞在台湾省的蒋介石军政集团决心“反攻大陆”,甚至做了战争动员。然而,解放军的紧急战备却不费一枪一弹在1962年成功粉碎了国军反攻大陆的阴谋。国军除了派出少数武装特务潜入大陆被歼灭以外,国军大部队没有任何…
(2022-10-16 - 393)
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计两万余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上图_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
(2022-10-16 - 375)
☆ 仅3年,人民空军如何从百架飞机,发展为28个师3000架飞机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催化剂”,通过和美军近3年的作战,人民军队迅速成为一支拥有陆海空三军和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化军队。这一点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建设当中是非常明显的——1950年,空军航空兵部队只有一个第四混成旅,全旅有飞机110多架。但…
(2022-10-16 - 529)
1938年,薛岳如何指挥国军,取得基本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的战绩
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军激战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国军投入120多个师共百万大军和日军在长江两岸展开激烈拼杀,中国空军和日军航空队爆发多次空战。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漫长的相持阶段。在武汉会战期间,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指挥10多万国军在万…
(2022-10-16 - 391)